相关试卷
-
1、某物理社团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有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如图甲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在饮料罐未完全浸入水中时,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猜想(选填序号);(2)、图乙2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3)、比较图乙中1、3、4图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浸没深度;(4)、比较图乙中1、2、3图得出的结论是:;该物理社团成员们想进一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于是进行了以下实验:(5)、为了减小误差,图中最合理且便捷的操作顺序为;(6)、图中实验步骤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为F1、F2、F3、F4 , 则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用F1、F2、F3、F4表示),若物体受到的浮力排开液体的重力,则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
2、如图是国产最新型陆军装甲突击力量的优秀代表——15式轻型坦克,曾于建国70周年大阅兵时首次公开亮相,其相关性能数据如表所示。取g=10N/kg,请通过计算回答:
质量
33t
乘员
3人
单条履带的触地面积
1.5m2
履带数量
2条
最大越野时速
70km/h
(1)、该坦克空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多少?(2)、该坦克空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
3、俗话说“瓜浮李沉”,小华决定亲自做实验来检验。他在水缸中盛满水,把西瓜轻轻放入水中,西瓜果然漂在水面上,同时还排出了5kg的水。取g=10N/kg,请通过计算回答:
(1)西瓜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西瓜的重力是多少?
-
4、某容器中装有深度为0.1m的水,取g=10N/kg,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
5、端午节前,大明湖上有赛龙舟的传统。运动员划船时,一手握紧船桨上端,另一手握住船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此时船桨相当一个(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此时放眼望去,我们看到湖中木桩上有一只鹭鸟,当站立的鹭鸟把一只脚抬离木桩时,它对木桩的压强会。
-
6、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到的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压强,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 , 物理学中,把他的名字命名为压强的单位。
-
7、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商用客机,有关客机的相关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A、客机宽大的轮子,从而减小了客机着陆时对地面的压强 B、客机在高空受到的大气压强比在地面受到的大气压强要大 C、机翼成上凸下平的形状,是为了使客机升空获得空气的浮力 D、客机升空是利用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
-
8、“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数据中,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游泳时受到水的浮力约为500N B、东岳泰山顶峰的大气压约为1.5x105Pa C、一个标准大气压可支持约10m高的水柱 D、成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2x104Pa
-
9、如图所示,以下四种用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园艺剪刀 B、
筷子 C、
核桃夹 D、
瓶盖起子
-
10、用剪刀修剪树枝时,为了更容易剪断树枝,常用剪刀的A处而不是用剪刀的B处来剪树枝,如图所示,因为这样可以( )A、增大动力 B、减小阻力 C、增大动力臂 D、减小阻力臂
-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玻璃容器中装的是同一种液体,比较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的大小,则( )A、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 C、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大小关系
-
12、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和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A、F压不变,p不变 B、F压不变,p变大 C、F压变小,p变大 D、F压变小,p不变
-
13、1684年,著名物理学家帕斯卡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裂桶实验”。他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从楼房的阳台上往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几杯水,桶竟开裂了,如图所示。表明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是液体的( )A、质量 B、深度 C、密度 D、体积
-
14、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粉笔头能被碾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铁丝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
15、如图所示,纸做的“不倒翁”小鸟翅膀上装有两个回形针,将鸟嘴放在指尖上转动而不会掉下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回形针降低了小鸟的重心 B、装回形针升高了小鸟的重心 C、小鸟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上 D、小鸟不会掉下来是因为小鸟受到的重力很小
-
16、某同学的爷爷跟着电视节目学习太极拳时,因教练面向观众授课,爷爷总是把左右动作做反,在该同学的建议下,爷爷向后转身,面对墙上镜中的电视画面学习,有效地矫正了动作,为了帮助爷爷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证据】
(1)将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镀膜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放置在方格纸上;
(2)将一枚棋子作为物放在镜前两格处,取另一枚棋子在镜后移动,直到它与物的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记录此时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
(3)改变物到镜面的格数,进行多次实验;根据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关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关系;
(4)如图乙所示为两枚叠放的棋子,将其放在镜前,取数量适当的棋子叠放在镜后并移动位置,直到与镜前棋子的像完全重合,记录此时镜前与镜后棋子的数量;
(5)改变叠放的棋子数量,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平面镜前棋子的数量/枚
平面镜后棋子的数量/枚
1
2
2
2
3
3
3
4
4
【解释】
①根据表中数据,每次实验镜后棋子与镜前棋子的数量 , 且与镜前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可得结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②借助方格纸可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交流】分享完上述实验过程后,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该同学与爷爷面对面玩起了“照镜子”的游戏。该同学扮演物举起左手,爷爷扮演镜中的像应举起手。通过实验和游戏,爷爷明白了用镜子矫正动作的原因。
-
17、在以《眼睛和眼镜》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1)、学习小组对于眼睛视物原理进行了探究实践.请你观察如图1所示照相机和眼睛的构造,把照相机与眼睛功能类似的部分填入表中。
照相机
胶卷
光圈
眼睛
晶状体和角膜
(2)、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与矫正的主题实践中,该小组利用橡皮膜和注射器制作了水透镜来模拟眼睛的晶状体,打开夹子,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中注水或抽水,来改变橡皮膜凸起的程度,如图2甲所示.具体操作如下:①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②将蜡烛放在离水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2乙所示,记下此时光屏所在的位置;
③用注射器向水透镜里加适量的水,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 此时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这是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情况.将光屏慢慢靠近水透镜,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
④将光屏移回原来标记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眼镜在烛焰和水透镜之间前后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如图2丙所示,这说明矫正近视眼应配戴透镜;
⑤从水透镜里向外抽取适量的水,再次实验,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做到科学用眼,积极防控近视.请写出一条预防近视的措施。 -
1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凸透镜与光屏的位置关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观察到一个清晰的、的实像。(3)、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则应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和实验步骤(2)相比,像的大小将变(选填“大”或“小”)。(4)、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突然一只飞虫落到了凸透镜表面上,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选填“仍完整”或“不完整”)。(5)、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
19、(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经平面镜发生反射,请画出反射光线;(2)、请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保留作图痕迹);(3)、李华是近视眼,为了矫正视力戴了合适的眼镜(透镜)。请在丙图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并将两条光线的光路补充完整,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的a点。
-
20、红、、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又可以混合成其他颜色的光;放映电影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是利用了光的反射;人站在岸边看池水,觉得池底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