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东北寒冷的冬天,裸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容易爆裂,其原因是什么?
-
2、夏天,向手心“吹气”感觉十分凉爽;而冬天人们常通过向手心“哈气”来取暖,请用所学的热学知识解释这两种现象。
-
3、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敏想测量某种玛瑙石的密度,她利用天平、量筒等器材进行测量。(1)、实验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观察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天平平衡;(2)、在用天平测量玛瑙石的质量时,操作如图乙所示,其中的错误是。改正错误后继续测量,如图丙所示,玛瑙石的质量为 g;(3)、向量筒中倒入30的水,用细线将玛瑙石系紧并放入量筒中后,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丁所示,则玛瑙石的体积为 , 实验测得玛瑙石的密度为;(4)、若玛瑙石放入量筒时有水溅出,则测出的玛瑙石密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4、同学们准备了一盒火柴,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和光屏等,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为了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向(选填“上”或“下”)调整烛焰。(2)、如图乙所示是小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透镜,用于矫正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
5、某物理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如图甲,实验前将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乙,探究时使用可向后折转的光屏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多次改变入射角,测出对应的反射角,可得结论;当激光笔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为度,则平面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度。(2)、如图丙,将纸板向后倾斜,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如图丁,用固定激光笔照向鼓面上的平面镜,墙壁上出现一个光点,轻压平面镜左侧鼓面使其稍许凹陷,则墙壁上光点位置会(选填“上移”、“不变”或“下移”)。
-
6、如图所示是两束来自发光点S的光,请画出此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位置。
-
7、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8、甲、乙两个实心金属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5∶4,将它们分别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则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若将甲切去 , 将乙切去 , 那么甲和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
9、某瓶内装有、密度为的煤油,则煤油的体积为。某氧气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 病人用去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10、人们对不可见光的利用是非常广泛的。在医院常利用来消毒杀菌;家里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来工作的。
-
11、火灾现场物品燃烧后生成的有毒气体温度升高,质量 , 体积膨胀,密度 , 会聚集在房间的(上方/下方),所以应选择正确逃生方法才能化险为夷。
-
12、在考场中,监考老师能从不同角度看清考生,是因为光在考生表面发生了的缘故,考场关闭门窗是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这是在减弱噪声的。
-
13、小明面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且距平面镜的距离为 , 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为 m。当他以的速度向前移动时,以小明为参照物,他的像移动的速度为 , 移动过程中小明像的大小。
-
14、生活处处皆物理。电视“综艺节目”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太阳的像。
-
15、用天平和量杯称量某液体时,量杯及杯中液体的总质量记为m,杯中液体的体积记为V,根据称量的数据作出m-V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 )A、该液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量杯的质量为5g C、液体的密度是 0.8g/cm3 D、20L这种液体的质量为50kg
-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 C、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光屏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 D、用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
17、自动对焦相机用红外线或超声波进行测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机底片上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B、超声波和红外线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焦距35mm的相机底片离镜头距离小于35mm D、红外线测距照相机和超声波测距照相机都可用来在月球上拍照
-
18、暑假,初三同学小刚带着弟弟妹妹练习测量密度,请帮他解决以下问题。(已知 , g取10 N/kg)
(1)常规方法:
用如图①的方法测量一块合金块的密度。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平后正确测量,则合金块的密度是多少?
(2)拓展研究:
用图②的方法测量一块木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木块、弹簧测力计(0~5N),底部固定有滑轮的水槽,细线及足量的水。
①先用弹簧测力计测木块的重力,如图②中甲;把滑轮固定在容器底部,再用细线绕过滑轮将木块与弹簧测力计连接起来,接着往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使木块浸没在水中,如图②乙,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6N,则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②该小组分析发现,如果把水换成其他液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会不同,于是他们把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改成相应的密度值,将该装置改为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计”,原弹簧测力计的1.0N刻度处应标注为多少kg/m3?
(3)应用分析
用拓展研究方法②改制的“密度计”的刻度分布是否均匀?请分析说明。
-
19、某实验小组的小泉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其中电源由四节新的干电池串联组成。(1)、检查电路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图甲中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路连接正确;(2)、小泉选择了合适的滑动变阻器并且正确连接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数据可以判断出他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填序号);A、“10ῼ,0.5A” B、“30ῼ,0.5A” C、“40ῼ,0.1A”(3)、同组的小星同学想用图甲改正后的实验电路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找来了阻值为5 ῼ、10 ῼ、15 ῼ、20 ῼ的定值电阻代替小灯泡进行实验:
①小星将10 ῼ电阻连入电路中,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②选用20 ῼ电阻实验时,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不能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小星和同组同学讨论后,想通过减小电源电压的方式来完成实验,他应该减少 (选填“1”“2”或“1、2都可以”)节干电池;
(4)、小泉和小星又想测量3.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们重新找来器材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1阻值未知,R2阻值为10ῼ,电源电压未知。他们用同一个电流表分别在图中的1、2、3三个位置测量出电流(不接电流表时该位置用导线代替),测量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将电流表先接在图中3的位置上,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并记录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②将电流表接在图中2的位置上,保持滑片位置不动,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0.58A;
③将电流表接在图中1的位置上,保持滑片位置不动,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0.4A;
④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W。
-
20、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升温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水和煤油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水和煤油的温度。(1)、小明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的比热容较大;(2)、为了通过实验比较出煤油和酒精的热值的不同,设计了如图丁所示实验。
①你认为研究不同燃料的放热能力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丁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即可得出结论;
②实验中,待两种燃料燃烧相同的时间后,小明发现图丁烧杯中煤油升高的温度较高,据此(选填“能”或“不能”)说明煤油的热值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