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从同一地点相同方向匀速骑行,骑行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他们骑车时,速度较快的是同学,其速度为m/s。

  • 2、“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和心率监测等功能。优优在周末与爸爸并排跑步时用“智能手环”记录了一段时间内跑步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为4min10s/km , 折算成速度为m/s。在跑步过程中,优优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后退,这是以为参照物。

  • 3、“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北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师生宣誓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对师生来讲,宣誓声不属于噪声 C、师生的声音音色相同 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速度很大
  • 4、学物理、识生活。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  )
    A、1.1km/h B、1.1m/s C、11m/s D、11km/h
  • 5、荀子《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其中“跬”为单脚迈出一次的距离。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一“跬”的距离最接近(  )
    A、0.1m B、0.6m C、2cm D、50dm
  • 6、编钟、石磬和骨笛均是我国出土的古代乐器,其中编钟和石磬是打击乐器,骨笛是管乐器,用它们演奏时(  )

    A、敲击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编钟的力度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敲击石磬,石磬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吹奏骨笛,其发出声音的音色与编钟、石磬不同
  • 7、如图所示的智能音箱装有声纹识别功能,只识别“主人”的声音,而对于其他人的命令不予理会。音箱识别“主人”指令主要靠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 9、如图甲所示,马路为双向两车道,小车A和小车B在马路上相向而行,小车B向左运动。如图乙是小车A和小车B的路程随着时间变化的图像,第15s末两车正好相遇。(小车均可看成长方体)

    (1)、小车A的速度是多少m/s?
    (2)、如图乙所示,小车A和小车B在第10s末时相距多少m?
    (3)、如图丙所示,每一条道均为6m宽,一行人正开始以2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横穿马路,长度为5m、宽度为2m的小车C此时也在向正前方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距离人的行走路线25m,小车C始终行驶在该车道的中间,为了使行人安全通过,小车C的行驶速度的范围是多少?
  • 10、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和平的坚强后盾,如图是我国第五代战斗机“歼-20”,具备了很强的隐形性能、机动性能等。该飞机最大起飞质量为37 t,最大飞行高度达20km,最大航行速度达2880km/h,最大载油量为10t,飞机航行时所受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见表:(已知飞机发动机的效率是30%,航空燃油的热值为5×107J/kg , 飞机巡航时近似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v(m/s)

    100

    200

    300

    400

    500

    1000

    阻力f/N

    0.3×104

    1.2×104

    2.7×104

    4.8×104

    7.5×104

    30×104

    (1)、“歼-20”飞机表面能(选填“反射”或“吸收”)对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从而实现电磁隐身。“歼-20”飞机着陆后,仍需滑行一段距离才停下,主要因为飞机具有
    (2)、飞机加速升空时,燃料燃烧释放的能转化为飞机的机械能;携带的燃油燃烧了一半后,飞机仍以相同的速度在同一高度飞行,此时飞机的机械能将(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当质量为10t的航空燃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J;
    (4)、若在飞机油箱中加满燃油,并且以500m/s的速度巡航时,飞机的最大航程为km。
  • 11、使用太阳能可以节能减排,减少雾霾天气。小明在项目化学习中,对学校的太阳能热水器(如图)展开了研究。

    (1)、太阳能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另一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通过
    (2)、雾与霾的形成原理不同。雾是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形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微小水滴,形成过程中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3)、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是可吸入颗粒物。如PM2.5,它是指直径不大于2.5(选填“微米”或“纳米”)的颗粒物;大气中PM2.5的运动属于(选填“机械运动”或“分子热活动”);
    (4)、如图中太阳能热水器接收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是2 m2。每平方米每秒接收到的太阳能为1000J。热水器中装有100L水。垂直照射7min,水温可以升高℃。[不计一切热量损失。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12、如图甲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小钢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其中h1=h3>h2mA=mB<mC

    (1)、小钢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能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选填“高度h”或“距离s”)大小来反映的;
    (2)、小木块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3)、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越大,动能越大;
    (4)、分析比较两组实验可得出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5)、综合上述可知,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不同车型设定的最高。已知公交车的质量为6×103 kg , 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80 m,在这个过程中公交车的重力做功为J。
  • 13、陕西临潼温泉(如图)享誉天下.若温泉池内有7×103kg的水,初始水温为42 , 一段时间后水温降至37 , 已知c=4.2×103J/kgq天然气=4.2×107J/m3。求:

    (1)、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若放出相同的热量,需要完全燃烧天然气的体积是多少?
  • 14、斜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斜面倾斜程度

    物体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度s/m

    有用功W/J

    总功W/J

    斜面的机械效率η

    1

    较缓

    5

    0.1

    1.5

    1

    0.5

    1.5

    33.3%

    2

    较陡

    5

    0.2

    2

    1

    1

    2

    50%

    3

    较陡

    10

    0.2

    4

    1

    2

    4

    50%

    4

    最陡

    5

    0.3

    2.4

    1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拉动木块;
    (2)、根据表格中数据,第四次(最陡)实验的有用功是J,总功是J,机械效率是
    (3)、分析数据可知,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且斜面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有关(选填序号);
    A、斜面倾斜程度 B、物体重力 C、沿斜面拉力 D、斜面长度
    (4)、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沿着斜面匀速上升时受到的摩擦力为N
  • 15、亲爱的同学,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九年级(17)班的同学要进行“估测自己上楼的功率”的实验,他们将从一楼走到三楼。①实验器材:体重计(磅秤)、秒表、。②以下是朵朵设计的测量步骤,其中多余的是(填字母)。

    A.测出自己的质量m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L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高度h                 D.测出自己上楼所用的时间t

    (2)、请利用②中的数据写出小组测得的上楼功率表达式P=
    (3)、兴趣小组又继续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重物A、B、C的质量关系为mA=mB<mC , 木桩相同。木桩和重物的位置如图甲所示。重物静止释放后,木桩被打击陷入沙中的情形如图乙所示。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比较重物A、B实验情况,我们可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和的关系。
    (4)、根据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我们(选填“能”或“不能”)比较出图甲中重物B、C的重力势能的大小相等,理由是

  • 16、
    (1)、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粗糙斜面上,请作出物体所受重力G、摩擦力f和支持力的示意图F;

    (2)、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滑轮组,使人用力往下拉绳时,能将重物向上提起;

    (3)、在图中画出杠杆的阻力臂l,并在A点画出使杠杆静止在图示位置的最小力F。

  • 17、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重240N的物体提高1m,所用的拉力为150N,则该工人克服重力所做的有用功为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若仅增加提升的重物,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8、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记载古人炒蒸油料的场景,加热过程中,木炭燃烧一半后,质量(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热值(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油料比热容较(选填“小”或“大”),所以升温快。

  • 19、如图所示是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可视为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因此机械能(选填“不守恒”或“守恒”)。卫星在近地点时能最大;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增大。

  • 20、如图所示,两滑轮组(滑轮相同)采用不同的绕绳方法,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F1 B、F1移动的距离更多 C、F2做的有用功更多 D、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