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5年4 月,神舟20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形成组合体后,神舟20号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处于状态(选填“静止”或“运动”),天宫二号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周长为4.2×104km, 绕地球一周用时1.5h, 其平均速度为 km/h。
  • 2、 “梦天”学习小组用硬纸板做了两个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如图所示。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 8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机。用它来观察远处的教学楼,他们发现半透明薄膜上的像太小,于是靠近教学楼,并(选填“增大”或“减小”)两纸筒间的距离,才看到薄膜上清晰的像,此时模型照相机的镜头与教学楼的距离16cm(选填“>”、“ <”或“ =”)。

  • 3、如图甲所示是在河南舞阳出土的8000 多年前的贾湖骨笛,吹奏时,手指按在不同的音孔上,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如图乙所示,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处减弱噪声。

  • 4、如图甲所示,横杆在铁架台上可上下移动,竖直硬质细杆(质量忽略)的上端通过力传感器固定在横杆上(力传感器可显示细杆受到力的大小),下端与底面积为40cm2、密度为( 0.4g/cm3的实心均匀长方体物块M 相连,M浸没在底面积为100cm2装有水的容器中,此时水的深度为40cm。让横杆匀速缓慢向上移动,力传感器示数F 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t2~t3时间段为6s;物块M始终竖直且不吸水,水的密度是1.0g/cm3 , 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为0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 2×103Pa B、0~t1时间段, 力传感器示数F1为14.0N C、t为0时与t3时相比,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化量是100Pa D、横杆向上运动的速度为1cm/s
  • 5、如图所示是某学校路灯的智能照明电路。S为光敏开关,天暗时S自动断开,天亮时S自动闭合;R为滑动变阻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亮时,电磁铁的上端是北极 B、天亮时,将R的滑片P向上滑动,电磁铁磁性变强 C、天暗时,衔铁被电磁铁吸引,触点c与a接触 D、天亮时,电磁铁外部磁感线从上端出发回到下端
  • 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50N的物体M沿水平地面匀速拉动1m,绳子末端拉力 F大小为40N,物体M所受摩擦力大小是物重的0.2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M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为3m C、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 D、在绳子与滑轮间加润滑油可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7、如图所示是小刘家新建楼房的部分配电系统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控制电灯的开关安装在了零线上 B、电能表指示灯闪烁7200次,表示消耗了2.0kW·h的电能 C、电路正常工作时,用试电笔插入插座的左孔,氖管会发光 D、上月末电能表示数如图,本月用电100度,则本月末电能表示数是2028.1
  • 8、如图甲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和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灯L与电阻R串联 B、电路的总电阻大于电阻R的阻值 C、通过电阻R的电流是0.40A D、电源两端的电压为3.0V
  • 9、如图所示,对以下物理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图甲中,梳头发后的塑料梳子可吸引纸屑,说明塑料是导体 B、图乙所示的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图丙是小芳绘制的某路口正常运行的红绿交通信号灯电路简图 D、图丁中,闭合开关,只改变导体 ab左右运动方向,感应电流方向会发生改变
  • 10、如图所示是电影《哪吒1》中哪吒与敖丙踢毽子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敖丙对毽子的作用力改变了毽子的运动状态 B、敖丙踢出毽子后,毽子在空中飞行,是因为敖丙在持续对毽子做功 C、毽子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D、毽子从低到高的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 11、 “问天”学习小组对物理课本上的插图进行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把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竖直高度差变大 B、乙:抽水机工作时,提起活塞,阀门B因外界大气压大于活塞下方气压而打开 C、丙:向两纸中间吹气,纸会靠拢,原因是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D、丁:人坐A船,用力推B船,能够把B船推开,而A船不动
  • 12、端午节,小梅随爸爸妈妈开车先去加油,随后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刚一进门,粽香扑鼻而来,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水常作为汽车发动机冷却剂,是因为水的热值大 C、小汽车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小汽车内燃机的曲轴转动一周,对外做功一次
  • 1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写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其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柳宗元看到的“鱼”是潭中鱼的虚像 B、日光通过水面折射照射到潭底 C、日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石头上鱼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 14、下列关于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升华成水蒸气 B、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滴 C、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放热凝固成小冰晶 D、部分冰晶下落吸热熔化成小水滴,汇聚成江海
  • 15、下列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半径是 6.4×102m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需要20s D、太阳能是二次能源
  • 16、如图所示,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了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准510m外的靶子射击,枪筒旁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的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子后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表示的时间1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子弹飞行的时间;

    (2)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 17、在平直公路上,某司机驾驶一辆小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当他发现情况后,他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作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来速度前进的那段距离叫作反应距离。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0.3s,当喝了一瓶啤酒后的反应时间变为0.7s。则:
    (1)、当司机没有饮酒时,驾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当司机喝了一瓶啤酒后,他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驾车的反应距离多多少?
  • 18、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

    (1)、实验时,应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这里采用了(选填“控制变量”或“等效替代”)的物理研究方法;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B蜡烛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1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使斜面的坡度(选填“大”或“小”)一些,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少实验误差;
    (2)、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至C点,用秒表测得的时间为1.6s。那么,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m/s;
    (3)、用(2)中同样的实验方法,也可测量出小车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B ,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平均速度vA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AC
  • 20、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