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研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时,小强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通过实验发现,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小强猜想:在并联电路中,且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若支路越多,就会将干路电流分成更多份,会使得原支路上的电流变小。为了验证他的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

    (1)、请根据图甲中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补充完整,使电流表测量流过C点的电流
    (2)、闭合开关后,小强看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___;
    A、L1短路 B、L2短路 C、L1开路 D、L2短路
    (3)、用电流表分别测量L1、L2、干路的电流,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L1的电流I1

    L2的电流I2

    干路的电流I

    0.18

    0.24

    0.42

    (4)小强又根据丁图连接电路,增加了L3支路。继续测量得到如下数据,实验中L3的电流如图丙所示,则I3=A;

    L1的电流I1

    L2的电流I2

    L3的电流I3

    干路的电流I

    0.18

    0.24

     

    0.70

    小强根据以上数据初步得到结论:在并联电路中,且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若支路越多,原支路上的电流(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实验评估环节,有的同学认为表格设计中存在不足,不足之处是:。还有的同学认为,为了实验证据更充分,应继续增加支路进行实验,小强在同学的建议下进一步进行探究。

  • 2、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食用油和水两种液体,并且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应该向两个烧杯中加入(选填“质量”和“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2)、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调整固定夹的高度,调节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间接反映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
    (4)、由图象可知吸热能力较强的是(选填“食用油”或“水”)。
  • 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①组装好器材后,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

    ②小明观察到:第3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选填“C”或“D”)图;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2)、为了减少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他们设想了以下几种措施,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
    A、选用初温较高的水 B、给烧杯加上一个纸盖 C、增加水的质量
    (3)、若用圆底烧瓶烧水,水停止沸腾后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将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丁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瓶内气压降低,沸点(选填“升高”或“降低”),水又重新沸腾。
  •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泡L1的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是0.3A,电流表A2的示数是0.2A。求:

    (1)、灯泡L1的电压;
    (2)、灯泡L2的阻值;
    (3)、干路的电流。
  •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读数为2V,R1=4Ω , 求:

    (1)、流过R1的电流;
    (2)、电阻R2的阻值。
  • 6、某同学利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使2kg水从20℃上升到70℃,消耗酒精0.14kg,q=3.0×107J/kg , 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该过程中酒精灯的效率。
  •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使小灯泡L1L2串联且能正常发光。甲、乙、丙分别为电流表或电压表。请在答题区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 8、我国古代对钱的铸造有“一罐约载铜、铅十斤,铜先入化,然后投铅,洪沪扇合,倾入模内”的记载,其中“铜先入化”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倾入模内”后将发生凝固,凝固过程中铜水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9、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电学探究时常用的电路,对此电路的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此电路可以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B、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只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C、闭合开关,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增大 D、如果将电流表和电压表调换位置,闭合开关,电流表会烧毁
  • 10、如图是一种常用“柴油平板夯机”,广泛应用于路面施工、场地填土等多个方面。使用时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激荡器带动夯板上下运动。下列关于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

    A、构造上,汽油机汽缸顶部有喷油嘴,柴油机汽缸顶部有火花塞 B、在压缩冲程末,柴油机的燃气温度和压强比汽油机里的高 C、汽油机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柴油机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D、吸气冲程中,柴油机吸入汽缸的是空气,汽油机吸入汽缸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
  • 1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现象 B、“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露”的形成是液化放热现象 C、“凭栏明日意,池阔雨萧萧”。“雨”的形成是升华吸热现象 D、“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的形成是凝华放热现象
  • 12、下列数据的估测合理的是(     )
    A、感觉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B、教室内空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0A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约为36V D、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5
  • 13、如图甲是音响上音量调节装置,相当于一个滑动变阻器,其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使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下列连接方式中可行的是(     )

    A、 B、 C、 D、
  • 14、老师上课用薄塑料袋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薄塑料袋剪成细丝制成“章鱼”,用丝绸分别摩擦“章鱼”和塑料管,将摩擦后的“章鱼”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塑料管靠近“章鱼”,塑料管就会“托”着“章鱼”飞起来,如图所示。此过程利用的原理是(     )

    A、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B、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15、6月12日济南市各区突降冰雹,冰雹是高空中的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形成的白色小冰粒,在下降的过程中越变越大,形成冰雹。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
  • 16、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某司机驾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前行,突然发现前方70m处有障碍物。司机需要紧急停车,在反应过程中,汽车保持原速匀速前行了18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42m,用时3.28s才能停下。求:

    (1)、该司机的反应时间;
    (2)、汽车在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3)、新交通法规定,严禁酒驾。若该司机醉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2倍,汽车还是以原来的速度行驶,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4)、假设汽车以25m/s匀速驶向一座山崖过程中,在某处鸣笛,经4s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车到山崖的距离。(v=340m/s)
  • 17、小林一家国庆节期间从南宁东站乘动车出发去桂林旅游。已知南宁东站到桂林的铁路全程为430km,他们乘坐的某动车的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南宁东

    始发站

    08:15

    柳州

    9:26

    9:30

    桂林

    10:45

    (1)、该次动车从南宁东站到桂林运行的平均速度;
    (2)、若该次动车从柳州到桂林的平均速度为45m/s,柳州到桂林的路程;
    (3)、若该次动车以50m/s 的速度,完全通过长度为1100m的隧道所需的时间为26s,动车的长度。
  • 18、实验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滨让凸透镜正对平行光,调整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光屏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cm;
    (2)、小滨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让烛焰的像成在
    (3)、如图乙所示,小滨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选填“缩小”、   “等大”或“放大”)的实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选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此时,若在凸透镜与光屏之间放置一远视镜片,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左”、   “右”)移动;
    (4)、乙图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若要光屏上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的像,接下来你的操作是:将蜡烛放在0cm~30cm刻度线之间某一位置固定,光屏在刻度线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5)、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应该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方调节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6)、为了克服蜡烛燃烧变短带来的问题,小华从网上购买了利用LED灯做成的 F光源进行实验,将F光源放在 10cm刻度线处时,则在光屏上所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
    (7)、小丽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突然,一只飞虫落到了凸透镜表面中间部分,则光屏上出现_________(选项填空)。
    A、飞虫的像 B、飞虫的影子 C、仍是烛焰的像 D、仍是烛焰的像,但像中间是个黑影
  • 1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笔、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2)、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点燃一支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实验中,我们(选填“透过”或“不用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 ,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走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上光屏,观察发现光屏上像(选填“有”或“没有”)呈现,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选(选填“虚”或“实”)像;
    (4)、小萧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5)、在此实验中,玻璃板要求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而小明发现一般汽车的挡风玻璃却不会竖直安装,其主要原因是为了___________(选项填空)。
    A、造型奇特 B、减小外界噪音的干扰 C、增大采光面积 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 20、如图所示。 小组同学完成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因音叉振动乒乓球被弹开;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关与振幅的关系。小明敲击同一音叉时,截取敲击时的两列声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选填“响度”或“音调”)相同;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若罩内的空气完全被抽出,将(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说明不能传声;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声。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变大;若拨动钢尺的力保持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音调变
上一页 958 959 960 961 96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