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三次模拟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2015-2016学年物理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沿江区域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兴化、泰兴三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二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模物中考二理试卷
-
1、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图1金属管做的传音筒,有图2甲、乙、丙三个声音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喇叭位置,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甲乙丙三个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声音传播时间最长 B、另一头听到的甲丙声音的音色相同 C、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播声音 D、甲声音比乙声音的频率高
-
2、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 C、丙图:城市中的噪声测试仪,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 D、丁图: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反射来定位的
-
3、校运会100米比赛,站在终点线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线的发令枪的枪声后才开始计时,记录的成绩是(本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应该是多少?(2)、运动员的100米跑速度是多少?
-
4、春节期间,小马看到烟花炸开2秒钟后才听到响声,烟花炸开处到小马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
5、在一次物理实验探究课上,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1)、安装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 , 目的是;(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3)、当蜡烛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工作的;(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物理老师的眼镜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5)、学生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异味令人难受,经讨论大家认为可利用灯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其好处是(说一点即可)。
-
6、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 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
-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镜的原因是;(2)、实验时,小明将白纸对折,如图甲所示,铺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线作为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与纸面;(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 , 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录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变换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将白纸上像和蜡烛位置的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相等;(4)、在完成步骤(3)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结合(3)的结论,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你认为小明对这一规律的总结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 原因是。 -
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
(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像;
(3)如图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的像.
-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用凸透镜先看到了某物体正立放大的像,则此像为像(选填“实”或“虚”);若他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将此凸透镜与物体的距离(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10、如图为小红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小红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了能正常学习和生活,需要佩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
11、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沿BO方向射向镜面MM',则反射光线是沿方向;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
12、周末,小刚在公园玩耍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景象。小刚同学看见的鱼是光的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形成的像。
-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C、将蜡烛移动到10cm刻度处,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D、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
14、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图中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A、“海市蜃楼” B、“杯弓蛇影” C、“凿壁偷光” D、“立竿见影”
-
15、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几种光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风吹草低现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水中月,镜中花”——光的折射现象
-
16、如图,在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如图甲放置,则在屏幕上得到的图形与图乙中那幅图相似( )A、
B、
C、
D、
-
17、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1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 B、汽车司机通过观后镜观察车流 C、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 D、透过一张透明塑料纸上的水珠看到的字放大了
-
19、研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时,小强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通过实验发现,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小强猜想:在并联电路中,且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若支路越多,就会将干路电流分成更多份,会使得原支路上的电流变小。为了验证他的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1)、请根据图甲中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补充完整,使电流表测量流过C点的电流;(2)、闭合开关后,小强看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___;A、短路 B、短路 C、开路 D、短路(3)、用电流表分别测量L1、L2、干路的电流,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L1的电流I1
L2的电流I2
干路的电流I
0.18
0.24
0.42
(4)小强又根据丁图连接电路,增加了L3支路。继续测量得到如下数据,实验中L3的电流如图丙所示,则I3=A;
L1的电流I1
L2的电流I2
L3的电流I3
干路的电流I
0.18
0.24
0.70
小强根据以上数据初步得到结论:在并联电路中,且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若支路越多,原支路上的电流(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实验评估环节,有的同学认为表格设计中存在不足,不足之处是:。还有的同学认为,为了实验证据更充分,应继续增加支路进行实验,小强在同学的建议下进一步进行探究。 -
20、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食用油和水两种液体,并且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如图甲所示。(1)、实验中,应该向两个烧杯中加入(选填“质量”和“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2)、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调整固定夹的高度,调节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间接反映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4)、由图象可知吸热能力较强的是(选填“食用油”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