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天津市红桥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二次模拟试卷
- 上海市长宁、金山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二模试卷
- 上海市徐汇区2015-2016学年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上海市松江区2015-2016学年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上海市普陀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学业水平模拟试卷
- 上海市金山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一教育署(五四学制)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上海市杨浦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上海市静安、青浦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上海市嘉定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1、如图所示,物体甲、乙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在5N的水平拉力 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N B、甲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乙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N D、乙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②将蜡烛放在 d 点时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③将蜡烛由 b 点移至 a 点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更小的像
④将蜡烛放在 c 点,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
3、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让小球从 A 点静止释放,小球会在 A、C 两点之间来回摆动,最终静止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从 A 点摆动到 B 点,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小球能从B 点摆动到C点是由于受到惯性 C、小球每次经过B 点,其动能都比上一次小 D、小球最终静止在A 点
-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成功,“天宫二号”在距地面高度380km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匀速运行,绕地球一圈的运行时间是90分钟,“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由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于2017年4月22日与“天宫二号”首次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如图1所示,为我国建立自己的空间站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由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天舟一号”是 的(选填“运动”“静止”);当“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时,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则“天舟一号”是 的(选填“运动”“静止”);(2)、空间实验室在圆形轨道上正常运行,此时天宫二号所做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选填“属于”或“不属于”)(3)、如图2所示,设地球半径为6370km,“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圆形轨道上正常运行,圆形轨道的半径为 km,圆形轨道的周长为 km。(周长C=2πR,圆周率π=3)“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及正常入轨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对接时“天舟一号”的运行速度为 m/s; -
5、 古筝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小红在古等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1)、若她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若她要研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弦线做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叫做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音的 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实现的;(3)、小红轻轻弹和加大力度弹同一根琴弦,则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
-
6、(1)、2020年6月21日,我国多地都观测到非常壮观的“金边日食”。产生“日食”是由于光形成。据推测,“日全食”将在今年12月14日太平洋一带出现。我们可用图来分析,到时太平洋应该位于图中的 区域(选填“A”、“B”、“C”或“D”)。(2)、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甲是态,其中乙至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
7、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6s,刹车前以25m/s的速度在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了35m。(1)、 在司机反应时间0.6s内,汽车行驶了多少米?(2)、 图中汽车制动距离是多少?(3)、 司机若饮酒后驾车,反应时间会变长,此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了70m, 饮酒后反应时间是多少?
-
8、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可以用仪器来接收,若地震发生的中心位置在海中,并且到陆地距离是90km,已知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海啸巨浪登岸的时间与仪器接收到次声波的时间相隔360s,则:(1)、地震发出的次声波通过海水传到陆地上的仪器需要多长时间?(2)、海啸海浪推进的速度是多少?
-
9、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a、b、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其中a装置加有较为密闭的盖子).甲、乙、丙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图;用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图;用c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图.(2)、 图丙中的沸点升高说明液体的沸点可能与有关。(3)、 图甲与图乙中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不同是由于所加热水的不同所致。(4)、通过实验我们可归纳出水的沸腾规律:水要沸腾过程中热,温度。
-
10、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 , 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填测量器材)。(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填序号)。A、水蒸气 B、小水珠(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萘是(填:“晶体” 或“非晶体”)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约持续分钟.(5)、通过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
11、 实验题(3小题,16题5分,17题7分,18题7分,共19分)
16.
(1)、如图中,甲刻度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乙刻度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使用刻度尺测量更精确。(2)、如图,温度计示数是℃。(3)、如图中停表的读数是。 -
12、(1)、如图,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个地方出发,它们运动过程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图(乙)已画出甲物体运动的v—t图像。请在图(乙)作出乙物体运动的v—t图像。(2)、如图,请画出井底之蛙a看到天空的范围。(3)、如图中,OAB表示水沸腾时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增加了水的质量,再重新做实验,请在图中大致描绘出加水后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
-
13、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1)、前2s内,以物体乙为参照物,物体甲在向运动;(选填“东”或“西”)(2)、第4s末两物体的运动速度;(选填“相等”或不相等)(3)、前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14、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题13—1图金属管做的传音筒,有题13—2图甲、乙、丙三个声音(甲乙丙三个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下)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喇叭位置(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其中和两个声源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相同,的响度最小。
-
15、常温下,如图所示,取一个不漏水的空易拉罐,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熔点:-75.5℃,沸点:-57℃)放入易拉罐中,过一会儿干冰变少了,这是干冰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用电子温度计测得易拉罐底部白霜的温度是-22℃.小明认为白霜是易拉罐外部空气中的气态二氧化碳凝华而成,小明的观点(选填“正确”、“错误”),这是由于二氧化碳应在低于℃的温度才会变成固态。
-
16、洗完头以后,我们常用电吹风把头发快速吹干,用电吹风可以加快头发中水的蒸发的原因是热风提高了水的 , 加快了水表面的 , 此外,我们在吹头发的过程中还不停地把头发撩起,是为了增大水的。
-
17、如图所示是微信启动页。这是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在地表高度36000km,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合成的。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图中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 ;以地面为参照物,“风云四号”卫星是的。(最后一空选填“运动”或“静止”)
-
18、如题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请回答:(1)、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是由物体产生;(2)、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是指提示音的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3)、提示音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说明声能传递。
-
19、完成下列填空:(1)、填单位: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 培才中学校运会的百米比赛记录11.8。(2)、单位换算:1m=nm。
-
20、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 C、甲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D、乙物质在6~10 min内要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