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缺水的海岛现在可依靠海水淡化技术,每天可生产6600吨淡水,解决了缺水问题。该技术(原理如图所示)采用对海水加压,海水中的溶剂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溶质分子很难透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淡化过程中浓海水中溶质质量增加 B、海水淡化技术解决了缺水问题,可以不用节水了 C、淡化过程中浓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海水淡化过程中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 2、下面现象不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用手挤压玻璃瓶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B、拔火罐 C、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紧贴在食品上 D、用滴管吸取液体
  • 3、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由解放军空军专机接回祖国怀抱。最有利于专机平稳飞行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 4、登山运动员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煮鸡蛋,水沸腾了很长时间鸡蛋还是不熟,其原因是(  )
    A、高山上气温太低 B、高山上大气压小,水的沸点低 C、炉火的温度低 D、水沸腾的时间不够长
  • 5、下列实验操作或读数不正确的是(  )
    A、塑料块A的体积为10cm3 B、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1N C、蒸发食盐水 D、熄灭酒精灯
  • 6、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 7、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天然气的水合物,若利用可燃冰作燃料(填“会”或“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2)、如图是综合利用海洋化学资源的流程图:

    ①步骤Ⅰ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应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请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析原因?

    ②工业生产中,步骤Ⅳ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制得金属镁的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是:

  • 8、实验室有一批质量及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因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小科想将这些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成氯化钠溶液。取其中一瓶氢氧化钠溶液A于烧杯中,并向其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如图甲),记录数据并绘制成如图乙所示图像。

    小科通过图像分析,认为该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仅部分发生变质。同时,为了知道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他构建了如下两种都正确的解题思路:

    方法一:

    利用图像数据获得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

    利用稀盐酸的质量得到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m1

    计算生成的氯化钠的总质量

    计算氯化钠溶的质量分数

    利用图像数据获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得到生成氯化钠的质量m2

    方法二:

    利用消耗的稀盐酸的总质量得到生成氯化钠的总质量

    计算氯化钠溶的质量分数

    (1)、小科认为该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仅部分发生变质,其依据是
    (2)、方法一中,求生成氯化钠的质量m2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3)、方法二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即参与反应的氯化氢中氯原子的个数等于生成的氯化钠中氯原子的个数,即每1份氯化氢反应生成1份氯化钠;同组的小明根据该思想推理:若拿另一瓶变质程度更大的氢氧化钠溶液B重复上述实验,所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9、0.5%~1%的硫酸镁溶液可作果树的叶面肥,现利用表面被氧化的镁条8.8g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镁溶液,加入稀硫酸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

    (1)、计算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硫酸镁质量是多少?
    (3)、用上述实验得到的硫酸镁溶液,最多可以配制成符合要求的肥料的质量为g。
  • 10、项目小组根据特定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自制制氧机,环境不同,所用的制氧剂及产氧需求也不同。

    Ⅰ.家用制氧机原理:某款家用制氧机利用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遇水分解为碳酸钠Na2CO3H2O2

    Ⅱ.制氧机制氧说明(部分)见表,其中A、B剂的成分是过碳酸钠或二氧化锰。

     

    A剂

    B剂

    平均供氧量(毫升/分钟)

    供氧时间(分钟)

    配方一

    1袋

    1袋

    320

    15

    配方二

    2袋

    1袋

    500

    25

    配方三

    3袋

    2袋

    1000

    15

    (1)、A剂的成分是(填名称);
    (2)、若突发缺氧性疾病,在呼叫救护的同时进行快速吸氧。三个配方中,供氧最快的是
    (3)、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鱼类运输时的制氧剂。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若用150g某过氧化钙样品可制得氧气32g,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过氧化钙样品中CaO2的纯度是多少?(纯度=×100%
  • 1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用鸡蛋、浓盐酸、水、食盐、大玻璃杯做了如下实验:

    (1)、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到杯底(如图所示)。
    (2)、若向玻璃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搅拌,直至溶液饱和,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3)、若向玻璃杯中逐渐滴加浓盐酸,鸡蛋壳表面将会有什么现象?。过一会儿,鸡蛋徐徐上升,请解释原因:
  • 12、古人使用的投石机是应用杠杆及能量转化的原理制成的。项目化学习小组对其开展探究,并利用木板、橡皮筋、瓶盖、等体积实心小球(木球a、石球b、铁球c)制作了简易的投石机,如图。投射时,只要下压抛掷杆及小球,改变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松手后抛掷杆即可绕固定轴转动,当抛掷杆碰撞到挡板时,瓶盖内的小球会被抛出。投射10次,发现不同条件下射程大小不同。为此小组对射程的影响因素展开了探究。

       

    【项目设计】

    (1)小组认为,同一木球射程与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有关,若下压抛掷杆分别位于不同位置。在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越大时,木球的射程会越远。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小组同学认为木球射程越远的原因

    (2)小组认为小球被抛出后运动的水平距离可能还与小球的质量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把一个质量为m的木球a放入瓶盖里,把抛掷杆压到水平位置;

    ②松手后,记录小球被抛出后运动的水平距离,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③分别依次将石球b、铁球c放入瓶盖里,重复步骤②;

    请对该小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项目研究】

    (3)将石球b放入瓶盖,改变挡板的位置使投掷杆与水平面成不同角度,下压抛掷杆,把抛掷杆压到水平位置,松开手,装有石球的一端快速上升,抛掷杆撞上挡板,石球被投出,记录石块投射的距离。

    (4)记录数据如表:

    石球b

    投射角度θ

    15°

    30°

    45°

    60°

    75°

    投射距离(米)

    4.2

    5.3

    6.4

    5.5

    4.8

    ①小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13、某同学在观看台球比赛时发现:有时运动的白球去撞击一个静止的球后,白球会立即静止在碰撞时的位置,而被撞的球似乎接替了白球,沿白球原来的运动方向,以几乎相同的速度向前运动。

    该同学想:白球碰撞后立即静止,被撞的球是以白球撞前相同大小的速度运动出去的吗?

    他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将一个两端翘起、中间水平的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取两个相同的台球A、B,A球置于轨道左端斜面上某处,测出该点到水平桌面的高度h1 , 如图乙所示。释放A球,A球向前运动并冲上轨道右端斜面能到达的最高点,测出该点的高度h2。再将A球置于轨道左端斜面上同一处静止,将B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如图丙所示。释放A球,A球撞击B球后,A球静止,B球向前运动并冲上轨道右端斜面能到达的最高点,测出该点的高度h3通过比较h2h3的大小关系即可作出判断。

    (1)、B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B球在碰撞中获得了
    (2)、vA表示碰撞前瞬间A球运动速度,vB表示B球被撞后开始运动的速度。若vA=vB , 则h2h3的大小关系是
    (3)、在实际实验中,测出的h2h3总小于h1 , 则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实验查阅资料,他发现只有当体积和质量均相同的两球,而且球心在同一直线上相碰时,才可能出现上述现象。
  • 14、小科同学在学习“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会生成什么呢?为此小科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①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②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③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BaCO3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

    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BaCl2呈中性;

    NaHCO3与盐酸能反应,与BaCl2不能反应。

    【提出猜想】

    ①溶质有NaOH、Na2CO3;②溶质为Na2CO3

    ③溶质是(填化学式);④溶质全部是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该溶液显碱性

    ②在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猜想(4)不成立

    ③取步骤②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1)和(2)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

    【反思应用】

    (1)小明同学将5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100g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

  • 15、某项目化小组同学对教材中“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实验进行改进,改进方案如下:

    ①将打磨后的足量金属条置于输液袋内。

    ②连接注射器,抽尽输液袋内的空气,关闭输液阀。

    ③用注射器抽取等体积稀盐酸,连接于输液袋上。

    ④开输液袋开关,将稀盐酸快速注入输液袋中,关闭输液阀。

    ⑤观察现象______。

    小组同学进一步对活泼金属的性质进行探究发现:钾、钙、钠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⑤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2)、将反应后三个输液袋中的液体倒入废液缸中,加一定量锌粉,反应后废液缸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
    (3)、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入一杯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结合活泼金属的化学性质,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食品包装中除了常见的食品干燥剂外,还有另一种神秘的物质——“脱氧剂”。铁系脱氧剂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脱氧剂。其主要原料是铁粉,同时还会添加活性炭、氯化钙、盐(如氯化钠)、水等辅助成分,其除氧机理为:Fe+O2+H2OFeOH3Fe2O33H2O

    (1)、食品袋中需加脱氧剂,说明食品变质的原因是有参加反应;
    (2)、铁生锈的条件是
    (3)、在铁系脱氧剂里常添加少量盐分的作用是
    (4)、如图为一种铁系脱氧剂(质量为5g),分别在2025303540下每隔12h测量其脱氧效果图,对比图中的五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
    (5)、反思:铝的活动性比铁强,却不易生锈的原因是
  • 17、某无色溶液甲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无色溶液乙是氯化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证明甲中存在氢氧化钠;
    (2)、结合(1)中实验现象,判断滤液C中除指示剂、氢氧化钠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通过上述操作不能确定无色溶液甲中某种物质一定存在,若要证明甲中该物质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18、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有一根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墙上,自然伸长时右端正好在B点。如图所示,现将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轻靠在弹簧右端,推到A点后由静止释放,当物体运动到B点后与弹簧分离,最终在C点停止。其中AB、BC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 , 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忽略空气阻力以及弹簧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

    (1)、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
    (2)、速度最大点在(选填“B点”“B点之前”或“B点之后”);
    (3)、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的?
  • 19、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角钢中含有锰(Mn)和硅,锰可以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锰的化合物中锰元素显+2价。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探究Fe、Cu、M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观察到试管③中有明显的现象,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0、归纳法是学好科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

    (1)、在性质③中,X代表类物质。
    (2)、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该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