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革新,手机的摄像功能越来越强大。某品牌手机摄像头的基本构造如图所示。
(1)某手机摄像头镜头组由3片透镜组合而成,其综合效果是一个(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在拍摄远距离物体时,对焦马达需调节镜头组使其(选填“远离”或“靠近”)影像传感器一侧,以拍出清晰的物像。
-
2、四月的北仑山路号称“樱花大道”,沿途樱花绽放,吸引很多骑行爱好者,骑着单车赏樱踏青.(1)、能够闻到樱花的香味,是因为鼻腔中的嗅觉细胞产生的神经兴奋传递到形成嗅觉。(2)、骑行单车时,脑中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 . 骑至转弯处,骑行者会自觉减速,以便更安全地通过,这类动作的反射类型属于反射。
-
3、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用两根高度不同的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按如图进行实验,则小明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况是( )A、
B、
C、
D、
-
4、如图所示的“电阻测量盒”,内有电源(电压不变且未知)、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 , 开关和电流表,并引两根导线到盒外.将盒外的两根导线M、N分别与待测电阻的两端相连,根据开关闭合、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可以算出的阻值.如图是设计的盒内电路图,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D、
-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 , 电流表量程为 , 电压表量程为 , 滑动变阻器规格为“ , ”,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 , 电压表示数为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定值电阻为 B、如果出现电压表示数为 , 可能是断路 C、滑动变阻器阻值可调节范围为 D、接入电路的电阻为时,和两端电压之比是
-
6、小科在学做灯笼时,被铁丝扎到了手,手迅速缩回。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细胞 B、若结构③受损,则无法完成缩手反射 C、被铁丝扎到后,先感觉痛然后再缩手 D、本反射中手指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
-
7、校项目化学习小组制作了一款节能夜跑灯,在跑步过程中,小灯泡发光,帮助夜跑者照明.夜跑灯的具体制作过程如下:将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上并与小灯泡构成闭合电路,永磁体放在水管中并能自由往返运动.下列实验原理与节能夜跑灯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
-
8、中国的创新发展战略使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5G”采用波长为1~10毫米的微波更好地传递信息,微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速 B、2020年5月,珠峰登顶测高运用了北斗卫星系统,该系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C、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备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D、智能机器人能完成实时图像传输、语音识别、自动避障等重要功能
-
9、如图是表示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在练习潜水的小科同学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10、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听小骨属于内耳,可以传递声波 B、为保持④鼓膜内外气压平衡,放爆竹时应张开嘴且捂住耳朵 C、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
11、甲变阻器标有“ , ”,乙变阻器标有“ , ”,两变阻器的瓷简的粗细、长度一样,电阻线由同种合金材料制成,则( )A、甲的电阻线较粗 B、乙的电阻线较粗 C、两变阻器的电阻线粗细相同 D、无法判定
-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的传播存在回声现象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差异,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具有的能量
-
13、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 )A、
户外运动 B、
晾晒衣服 C、
播种小麦 D、
高空作业
-
14、社会实践活动中,课外兴趣小组对某钢铁厂的铁矿石样品和钢样进行实验、分析、计算,了解了该钢铁厂生产原料、产品的相关信息。下面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帮助计算回答: 取该厂的某钢样粉末28.36 g(假设只含Fe和C),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 g白色沉淀。
(1)计算此钢样粉末中铁和碳的质量之比。
(2)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分别加到50 g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标准状况下,2 g H2的体积为22.4 L)
实验序号
Ⅰ
Ⅱ
Ⅲ
加入钢样粉末的质量 / g
2.836
5.672
8.508
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 L
1.12
2.24
2.80
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
(3)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m g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
15、如图是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若将小车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可研究动能大小与是否有关,若将该装置置于太空失重环境能否完成该实验?应作如何改进。
-
16、刘爽对风力发电进行研究,了解到当地的风速和之间,风车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某段时间内甲、乙、丙、丁四个风力发电站风速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1)、根据图像请判断该段时间内哪个风力发电站效能最大?;(2)、如图所示为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电路,只有发电机与风车离合器有电流通过时,风车才能带动发电机发电,当风速为时,挡风板带动金属滑片P分别和下金属轨及AE滑道上的A、B、C、D点接触,求:
①判断AE滑道哪段导电?;
②完成下列控制电路图;
(3)、丙发电站有N台风车,每台风车车叶转动时可形成半径为r的圆面,当风速在和之间时,风车每平方米叶片在时间内接收到的风能为 , 如果风车能将10%的风能转变成电能,求:①每台发电机的平均功率;
②发电站在时间内总发电量W。
-
17、如图是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作用是使装置内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经计算获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变化如图所示。(1)、当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司,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该气体的量为毫升。(2)、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在光照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对照组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较初始位置向右移了5毫升,其可能的原因是。(3)、理想条件下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1.0
1.75
2.5
3.25
3.75
3.5
3.5
黑暗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0.5
0.75
1.0
1.5
2.25
3.0
3.5
①若实验过程中昼夜一直不停光照,则温度约为时植物生长速度最快。
②若每天提供12小时光照,其余时间黑暗处理,则24小时内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的温度约为。
-
18、空腔果实内由于不发生光合作用,其中的气体成分可能与空气有差异,某同学选择了一个熟透的葫芦,按下列方案进行研究:(1)、图甲所示,收集葫芦中气体所采用的方法是。(2)、图乙的实验目的是:测定葫芦中的含量。老师认为用硫磺代替红磷也可以实现实验目的。但需对原实验稍作改动,这个改动是。
-
19、小柯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路已部分连接,如图所示。(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压表接在灯泡两端;(2)、正确接入电压表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其故障可能是;(3)、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4)、当小柯断开开关整理器材时,才发现电表如图所示,则他测得的额定功率(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20、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4次,分别得到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则A、B、C、D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_____。A、
B、
C、
D、
(2)、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的大小 B、调节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C、调节光圈——控制光线进入镜筒 D、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3)、下列有关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发现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 B、用显微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 C、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时视野将被放大20倍 D、转换高倍镜后,可在视野中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4)、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作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为(填“顺时针”或“逆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