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对自然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B、火山、地震:地壳运动 C、海陆变迁: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D、地球上短波通信中断:太阳活动增强
  • 2、5月12 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绿化家乡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B、通过人工降雨可以缓解旱情 C、现在火山喷发与地震都可以预报,避免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D、煤矿矿井内严禁烟火,可以减少瓦斯爆炸造成伤害
  • 3、有下列区域地貌:①东非大裂谷;②马里亚纳海沟;③长江下游的三角洲;④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其中成因与板块运动有关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 4、煮熟的鸡蛋由内向外可分为蛋黄、蛋白和蛋壳三层,地球的内部构造和熟鸡蛋相似。如果把熟鸡蛋比作地球,那么蛋黄、蛋白、蛋壳分别代表的层次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壳、地核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核、地壳、地幔
  • 5、下列事物和现象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无关的是(   )
    A、高山高原 B、岛弧链 C、火山地震 D、沙漠戈壁
  •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巨大的 , 板块的张裂形成和海洋。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一带。板块构造学说是从魏格纳的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7、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因发生下列反应而变质:

    上述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NaHCO3俗称。某校科学学习小组的师生对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NaOH是否变质?

    【做出猜想】

    猜想1:NaOH全部变质。

    猜想2: 。

    【制定计划】老师探究是否产生了NaHCO3 , 学生在老师探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老师实验

    没有产生 NaHCO3

    学生试验

    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溶液

    产生

    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原待测液中含有

    【表达交流】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步骤a 中的CaCl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填“同意”或“不同意”)。

    【实验结论】猜想2成立。

    【反思评价】实验室中氢氧化钠溶液应密封保存。

  • 8、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中,不合理的是(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 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在混合液中加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 pH等于7
  • 9、氯化钙溶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欲中和盐酸,使溶液显中性,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可选用的试剂是(    )
    A、熟石灰 B、生石灰 C、石灰石 D、纯碱
  • 10、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化肥的认识,错误的是(   )
    A、KNO3是一种复合肥 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 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磷 D、通过观察颜色可区别氯化钾与磷矿粉
  • 11、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中学阶段所学的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 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下列是小明的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X的物质类别

    观点描述

    A.

    若X为NaOH,则盐为 Na2SO4

    B.

    金属氧化物

    若X为MgO,则Y为 H2O

    C.

    金属

    若X为 Cu,则有气体产生

    D.

    若X为 BaCl2, , 则生成白色沉淀

    A、A B、B C、C D、D
  • 12、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溶液

    盐酸

     CuCl2溶液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NaOH 溶液

    pH

     <7

     <7

     =7

     =7

     >7

     >7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B、pH>7说明一定是碱溶液 C、pH=7说明一定是盐溶液 D、pH<7 说明一定是酸溶液
  • 13、如图所示为小柯同学在复习科学时,构建酸通性的“手掌图”,其中五个手指表示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的五类物质。

    (1)、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
    (2)、若利用铜来制取硫酸铜,常用的方法是:铜氧化铜硫酸铜。请你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从玫瑰花瓣中提取的花青素(紫色)可制成酸碱指示剂,滴入不同试剂中颜色变化如下表所示,结合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

    NaCl溶液

    盐酸

     NaHCO3溶液

     NH4Cl溶液

    NaOH溶液

    颜色

    (1)、NH4Cl溶液呈性,用作化肥长期施用的结果是
    (2)、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花青素,溶液变蓝色,则此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Na+K+Fe3+NH4+NO3SO42离子中的
    (3)、胃溃疡患者不用碳酸氢钠片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5、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动力电池领域对氢氧化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溶液中都有。(填离子符号)
    (2)、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请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等配成的杀菌剂。喷洒波尔多液后,果蔬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一种难溶性碱),蓝色斑点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4)、下列试剂中,能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填字母)
    A、稀硫酸 B、酚酞试液 C、碳酸钠溶液
  • 1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的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②中的现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的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钙

    产生气泡

    B.

    浓硫酸

    氧化铁

    产生气泡

    C.

    氯化钡溶液

    硫酸钾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D.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A、A B、B C、C D、D
  • 17、下列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纸上显出黑色字迹 B、灼烧羊毛,闻到一股毛发烧糊的味道 C、向稀硫酸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变浑浊
  • 18、将20克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皮肤上不慎沾到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 19、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稀盐酸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 C、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许多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 20、运输氢氧化钠固体的包装箱上应张贴的标识是(    )
    A、 B、 C、 D、
上一页 529 530 531 532 5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