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蒸汽眼罩由于携带及使用方便逐渐走进日常生活,它借助内部材料反应产生热量,使材料内部的水分稳定蒸发,利用产生的热度和湿度缓解眼部疲劳,化学兴趣小组对蒸汽眼罩的发热体开展了探究。
【查阅资料】蒸汽眼罩发热体内含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
(1)任务一:验证蒸汽眼罩发热体内含有铁粉和氯化钠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固体中有铁粉
实验二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往滤液中滴加少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中有氯化钠
(2)任务二:蒸汽眼罩中的铁粉为什么能快速生锈放热?
【实验探究】
药品
方案一
4g铁粉、2mL水
方案二
4g铁粉、2mL水、2g氯化钠
方案三
4g铁粉、2mL水、2g活性炭
方案四
4g铁粉、2mL水、2g活性炭、2g氯化钠
使用温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并生成图像如图:


对比分析图像,你获得的结论是。
(3)【反思评价】如何保存蒸汽眼罩:。
-
2、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黑枸杞自制酸碱指示剂,并对其在不同PH下的颜色进行了测定,其显色结果如下表:
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颜色
粉红
粉红
粉红
浅紫
浅紫
浅紫
紫
蓝
蓝
深蓝
深蓝
灰绿
黄
黄棕
该小组同学又利用该指示剂测定了下列物质的酸碱性,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物质
洁厕灵
杨梅汁
蜜桔汁
牛奶
肥皂水
炉具清洁剂
颜色
粉红
粉红
浅紫
紫
蓝
黄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杨梅汁与蜜桔汁,酸性更强的是。(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洁厕灵适合消除类污渍(选填“酸性“或”碱性”)。(3)、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柯同学首先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了2~3滴黑枸杞提取液,接着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与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表示恰好反应的点是(填字母),b点到c点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为。 -
3、如图是侯氏制碱法制取纯碱的部分生产流程:
(1)、在实验室中,分离“设备1”中的混合物的操作名称是。(2)、“沉淀池”中的反应是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足量的氨气和二氧化碳,具体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试分析NaHCO3沉淀产生的原因:。 -
4、某兴趣小组利用U形管设计实验装置。
(1)、甲组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CO2和NaOH溶液能否反应。乙组同学向甲组实验后左侧烧杯内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甲组同学指出这不能作为判断氢氧化钠与CO2发生反应的证据,原因是。乙组同学经讨论后认为向实验后左侧烧杯内的溶液中滴加溶液,才能达到实验目的。(2)、丙组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将干燥的氧气从导管a通入,使氧气充满U型管,一段时间后观察三处铁丝的现象。①为确定U形管已经充满氧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②小组同学通过比较铁丝(填编号),得出纯铁丝不易锈蚀的结论。
-
5、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装置制取CO,然后用CO还原ZnO并检验气体产物。已知甲酸具有挥发性,在热的浓硫酸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甲酸)CO↑+H2O。
(1)、4处发生的反应中,体现了CO具有性。(2)、实验时应先(选填“点燃酒精灯”或“注入甲酸”)。该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为。 -
6、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CO和H2),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1)、消碳反应的产物“
”是。 (2)、为减少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可在原料气中加入适量气体。 -
7、碳酸钾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其化学性质与碳酸钠相似,为验证碳酸钾的化学性质,小柯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你一起来参与:
(1)、三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填字母),写出有明显现象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2)、实验结束后,将A、B、C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充分反应,观察到烧杯底部白色沉淀增多。由现象可知,倒入烧杯之前,C试管中反应物过量的是。 -
8、如图为某款“投篮玩具”的设计原理示意图,当用手向下按压投射装置A端时,C端与底座相连的橡皮筋被拉长;松手后,橡皮筋快速回弹,投射装置将小球抛向篮筐,忽略空气阻力。橡皮筋收缩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动能零(选填“为”或“不为”),此时机械能抛出点的机械能(选填“>”、“=”或“<”)。

-
9、建立“现象——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蘸有浓硫酸的小木棍表面呈黑色,体现了浓硫酸的性。(2)、如图2,取两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将其相互靠近但不接触,观察到有白烟生成,最终玻璃棒上形成白色的氯化铵颗粒,说明浓氨水和浓盐酸具有性。(3)、如图3,揉搓冷敷袋,水袋破裂,内含的硝酸铵溶解吸热,可用于紧急冰敷,此过程中硝酸铵吸收的热量转化成。(填能量形式) -
10、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柯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则下列有关滤液中含有金属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Mg2+ B、只含Mg2+和Fe2+ C、一定含Mg2+和Fe2+ , 可能含Cu2+ D、一定含Mg2+和Cu2+ , 可能含Fe2+ -
11、如图是小柯玩蹦床的情景,小柯在A点时刚好与床面接触,B点时受力平衡,C点时到达最低点,不计床面自身重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最高O点时速度为0,小柯处于平衡状态 B、从O点下落到A点的过程中,小柯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柯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下落到A点时的动能最大,因为A点之后小柯的机械能转化为蹦床的弹性势能 -
12、柯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0~50s,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B、50s时,溶液中含两种溶质 C、50~100s之间压强变大的原因是反应放热 D、容器中化学反应的终点出现在100~150s之间某一时刻 -
13、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14、价类图是以元素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如图是铁元素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对应物质的所属类别X为单质 B、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D→A的转化 C、C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FeS D、物质F溶液呈浅绿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E -
15、如图以Ca(OH)2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碱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使溶液变色的反应只有① B、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只有② C、反应④的原理可以用于改善酸性土壤 D、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以是BaCO3 -
16、如图所示装置,将水滴到瓶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瓶中的试剂可能是( )
A、氯化钠 B、氯化氢气体 C、氢氧化钠固体 D、生石灰 -
17、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Na+、、Cl- B、Na+、K+、OH-、Cl- C、Cu2+、K+、Cl-、 D、H+、Na+、OH-、
-
18、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滴加液体
C、
锌与稀盐酸反应
D、
测溶液pH值
-
19、下列生活用品中,没有用到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手持电风扇
B、
牙刷
C、
塑料凳
D、
玻璃杯
-
20、某品牌的碳酸钙咀嚼片标注着“每片含钙元素500毫克”。小科设计了图甲装置进行测量,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他在注射器中加入20mL的水,测得量筒中的水体积为20mL,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将锥形瓶和量筒中的水倒去后,注射器内装入20mL的稀盐酸,如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该咀嚼片中其余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2的密度取2g/L,盐酸密度取1g/mL)。
实验次数
注入锥形瓶中的盐酸体积/mL
量筒收集的液体体积/mL
1
5
115
2
10
230
3
15
290
4
20
295
(1)、实验中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2)、已知该品牌的咀嚼片没有其他含钙成分,请根据实验结果通过计算判断该品牌的咀嚼片是否合格。(3)、小宁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测定钙片的含钙量,测量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差,进行计算。请评价该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