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昆虫发育类型示意图,蝗虫发育过程的正确表示为( )

    A、A→B→C B、D→A→C C、C→D→A D、A→C→D
  • 2、如图为电解水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 3、图甲和图乙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与男性第二性征有关 B、图甲中②产生精子 C、图乙中④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D、图乙中②是受精卵的形成部位
  • 4、人造肉的一个分支技术是先从动物身上提取肌肉组织,然后通过血清为其中的细胞生长和复制提供养分,逐步在实验室中培养出新的肌肉组织。其制作过程如图所示,此过程看作是细胞的( )

    A、分裂、生长 B、分裂、分化 C、生长、分化 D、分裂、生长、分化
  • 5、如图为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其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 B、 C、 D、
  • 6、下列关于地球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占地球表面的71% B、软流层在地核与地幔之间 C、地球内部由外及内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D、地球表面覆盖的土壤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共有部分
  • 7、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B、 C、 D、
  • 8、2024年初湖南省气温逐降,许多地方下了霰,霰是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下列有关霰形成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水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C、水分子构成发生改变 D、水发生升华,放出热量
  • 9、中国瓷器驰名世界,被西方人誉为“瓷器之国”。下列陶瓷器制造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揉泥:选取优质陶土,并搅拌揉搓 B、制坯:将优质陶土放入模具,使其成型 C、施釉:将釉浆均匀涂在坯体表面 D、烧制:将陶坯置于高温炉中烘烤
  • 10、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由于不小心致使天平砝码和量筒损坏。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标有刻度的注射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水等进行了如下操作,也能测定出盐水的密度:

    ①用注射器向两个烧杯中分别注入20mL 盐水和20mL 水;

    ②将上述装有盐水和水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天平不平衡;

    ③向右移动游码天平恰好平衡,如图所示。

    请计算:

    (1)、天平平衡时左盘烧杯中盐水的质量有多少g?
    (2)、盐水的密度为多少 g/cm3?
  • 11、夏季来临,冰箱中长期储存的食物极易被“李斯特菌”滋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家庭中可利用含氯消毒液杀灭“李斯特菌”,例如:次氯酸(化学式:HClO)。

    (1)、李斯特菌属于细菌,它的细胞内(选填“有”或“无”)成形细胞核。
    (2)、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3)、对于次氯酸消毒液,国家标准规定100克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在 100mg 至 200mg之间。已知某品牌消毒液每100克含次氯酸0.525克,请通过计算判断该消毒液的氯元素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其他成分不含氯元素)
  • 12、诸暨盛产茶叶,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茶多酚、茶多糖等。

    (1)、茶叶含氟较高,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指的是(选填“元素”或“单质”)。
    (2)、茶叶中的硒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右图所示,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茶多酚具有强血管、降血脂的作用。某种茶多酚的化学式为C6H6O2 , 其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13、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

    (1)、原理分析:选择海波作为填充物的原因是,海波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保持(选填“上升”、  “不变”或“下降”)
    (2)、实验验证:在杯中装满10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杯中水和海波的温度,并作出温度与时间的曲线图(图乙),发现并没有快速使水达到48℃,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3)、方案迭代:在改进实验后,重复上述实验,并作出温度与时间的曲线图(图丙);请利用题目信息结合所学科学知识,解释热水能快速降温到48℃并维持不变的原因
  • 14、小明为了验证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他选取如图甲所示的粗细相似、叶片数量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形状相似、面积相近的斜面。

    步骤二:将枝条按要求处理好后,再将它们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如图乙),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除去下半部分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B.剥去下半部分树皮的带叶枝条

     

    C.自然状态的带叶枝条 (不作处理)

     
    (1)、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其目的是
    (2)、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
    (3)、若实验结论成立,则组实验现象不变红。
    (4)、若将C组枝条进行纵切,依据的现象,还可说明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 15、霉菌的繁殖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将一块吐司片进行低温烘干,等分成三份,标为A、B、C,按下列方式进行实验:

    组别

    实验设计

    将A 吐司片湿润后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 35°C恒温箱里。

    将B 吐司片湿润后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18℃恒温箱里。

    __?____

    实验结果

    (一周后观察)

    几乎不发霉

    发霉

    几乎不发霉

    (1)、对照①和②,小明想探究的非生物影响因素是:
    (2)、为了探究水分对霉菌繁殖的影响,③的实验设计是
    (3)、根据小明的实验,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 16、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认为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荷的“西瓜瓤”中,如今这些观点均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下图反映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最合理的是(填字母)。

    (3)、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4)、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17、小明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的条件,在4个锥形瓶中分别放入10粒豌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如图)。

    (1)、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  (填序号)
    (2)、通过比较②和④种子萌发情况,小明得出“豌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结论不科学的原因是
    (3)、豌豆种子播种后遭遇持续强降雨,土壤长时间积水导致种子出芽率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 18、如图为一台秤,小明用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满三种液体,用台秤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记录的部分数据如右表。 ρ=0.8g/cm3

    液体种类

    酒精

    酱油

    台秤的示数 m/g

    170

    200

    230

    (1)、由表格数据可得:ρ水ρ酱油(选填“>”或“<”) ;
    (2)、小明观察记录的数据结合学过的知识,认为液体的密度ρ与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如图能正确反映这种规律的是

    (3)、小明利用上述烧杯和台秤,将台秤改装成可以直接读出液体密度的“密度秤”,请你计算该“密度秤”能测量的液体最大密度为g/cm3。(烧杯始终盛满液体,精确到0.1g/cm3)
  • 19、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A、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选填“A”或“B”)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第8min时,试管中的碎冰处于状态。  (选填“固态”、  “液态”或“固液共存”)
    (3)、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此后任意相同时刻虚线对应物质的温度是否会超过实线对应物质的温度(选填“是”或“否”)。
  • 20、如图一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一是某些微观粒子的资料。

    7 N氮

    8 O

    9 F氟

    15 P磷

    17 Cl氯

    图一    

    粒子代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8

    8

    8

    B

    26

    30

    24

    C

    8

    8

    10

    D

    8

    10

    8

    表一

    (1)、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化学式为
    (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甲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一中的元素最相似(填元素名称)。
    (3)、表一中共有种元素;其中属于原子的是(填代号)。
上一页 462 463 464 465 4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