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如图所示,放在 U 形磁铁两极之间的铝盘下边缘浸在液体中,闭合开关S,铝盘会绕水平轴O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漏电,应选择绝缘的液体 B、铝盘转动的原理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C、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后,铝盘的转动方向不变 D、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铝盘转速变慢
-
2、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C、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小,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 D、人体呼吸时吸入的是空气,呼出的全部是CO2
-
3、 a、b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P 点处没有磁场 B、图中的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C、a、b对应的磁极分别为N极和 S极 D、在Q 点放置小磁针,静止后N 极指向a
-
4、锂电池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制造商的青睐。某种锂电池放电时的反应可以表示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锂电池放电时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中 MnO2是作为催化剂的 C、在物质分类上,LiMnO2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前后 Mn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
-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在电线上晾湿衣服
B、发现有人触电用绝缘棒挑开电线
C、使用测电笔时接触笔尖金属体
D、在高压线手旁放风筝
-
6、乙硫醇(C2H6S)易挥发,具有强烈的蒜臭味,常被添加到煤气中,以便在煤气泄漏时通过其特殊的气味来提醒人们。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硫醇由C、H、S三种元素组成 B、乙硫醇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2g C、乙硫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乙硫醇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7、为了书写和交流方便,科学中常采用国际统一符号。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A、2O2 B、O2 C、2O D、O2-
-
8、人民币中的硬币和一些纪念币都是由金属材质制成的。下列币种能被磁铁吸引的是A、铝质壹分
B、铜锌合金梅花5角
C、铁芯镀镍菊花1元
D、银质亚运会纪念币
-
9、堆肥法是处理与利用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可将厨余垃圾特殊处理后用作肥料改良土壤。这种堆肥方法主要可以增加土壤中的一种成分是A、水分 B、空气 C、无机盐 D、有机物
-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严防新增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工业污水灌溉
B、使用可降解农用薄膜
C、塑料垃圾堆积
D、大量施用化肥
-
11、汽车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在发展历程中实现了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这些突破极大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1)、根据汽车的发展历史,下图最早出现的汽车是(填字母);(2)、材料是产品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汽车车身的材料经历了木材与钢材混合使用→全钢材→高强度钢和铝合金→碳纤维和复合材料的过程,在汽车车身上用密度小、强度大的碳纤维材料的好处是;(3)、你是否支持汽车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并说明理由。
-
12、中国制造世界最轻纳米级固体材料———全碳气凝胶,密度仅为0.16kg/m3。除了轻之外,气凝胶还有很多神奇的特点:具有超强吸油能力,能吸附自身900倍质量的油;隔音效果比普通双层玻璃强2倍;隔热效果是普通玻璃的20~30倍;还有良好的导电性。请回答:(1)、材料中气凝胶的特点所反映的性质属于(填“物理”或“化学”)性质;(2)、下列应用中,气凝胶不适用于 ____;A、落地电风扇的底座 B、油田泄漏的处理材料 C、导线外面的绝缘层 D、消防员救火穿的消防服(3)、“天宫一号”空间站隔热材料密度为0.6×103kg/m3 , 质量为1800kg, 若采用全碳气凝胶代替这种隔热材料,“天宫一号”空间站的质量可减轻多少?
-
13、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食醋的酿制主要分为酵母菌参与的酒精发酵和醋酸杆菌参与的醋酸发酵两个阶段。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请回答:(1)、打开瓶盖,能闻到食醋的酸味,是因为乙酸分子在;(2)、食醋的酿制过程所需的微生物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在生物分类上____;A、都属于细菌 B、都属于真菌 C、前者是真菌,后者是细菌 D、前者是细菌,后者是真菌(3)、20g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是多少g?
-
14、校园里,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1)、为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同学们经常治虫、除草、施肥、松土等。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3)、小科想研究土壤特性:取体积均为 V1的铁块和土块放在相同大小的甲、乙烧杯中;用量筒分别向烧杯中加水直到恰好浸没,实验如图所示;记录加入甲、乙烧杯水的体积为 V2、V3。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用字母表示)。
-
15、小科对《植物的生殖与发育》作了学习整理(如图)。(1)、写出图中编号所代表的过程或结构名称:① , ②;(2)、图中“?”表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3)、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原因是。
-
16、天气瓶(如图)是一种可感知温度变化的工艺品,当环境温度改变时,密封玻璃容器内的物质会结晶成羽毛状或雪花状。瓶中溶液是由溶液A(硝酸钾、氯化铵、蒸馏水)和溶液B(樟脑、酒精)混合而成的。请回答:(1)、写出硝酸钾的化学式;(2)、制作一个天气瓶需要120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为0.8g/mL,应量取酒精的体积是mL。(3)、天气瓶的玻璃容器可以人工吹制成型,用长吹管挑取熔化后的玻璃液,在模具中边转边吹,经整形磨口等工序后,得到光滑的玻璃器皿。玻璃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是。(4)、天气瓶的制造过程采用的技术有____;A、结晶调控技术 B、玻璃加工技术 C、金属铸造技术
-
17、某同学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后仍能成活,为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他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4组,进行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1
不做处理
存活
2
韧皮部环割一圈
死亡
3
韧皮部环割半圈
存活
4
将全部木质部切断(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死亡
(1)、请分析第2组月季死亡的原因;(2)、为进一步探究月季木质部折断程度是否影响月季的存活,应增加一组(第5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3)、将月季枝条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纵切枝条,能证明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自下而上运输的证据是。(4)、用月季枝条扦插,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仍能长成新植株,这属于生殖。 -
18、小科按以下步骤完成活动“探索元素周期表”:
①制作铭牌:利用便利贴将1~20号元素制作成铭牌。
②元素分类:利用制作的元素铭牌,将各元素按照一定的分类依据分成几个大类。
③元素排序: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将所有元素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各元素的排列结果如下表所示。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1)、图甲是小科制作的17号氯元素的铭牌,铭牌中“?”对应的数值是;(2)、在步骤②中小科将图乙中的氧元素和碳元素分为一类,钠元素、铝元素和氩元素分为一类,钾元素分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3)、小科发现:除第一周期外,步骤③的表中每一周期开头的是元素;(4)、小科排列的 He元素位置与课本中不相同,课本中将 He元素排在最后一列的原因是。 -
19、小科通过实验探究“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器材】烧杯、100mL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其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水转移至量筒中,称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③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
称量次数
1
2
3
4
5
向量筒转移水的总体积(mL)
0
20
40
60
80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g)
150
130
110
90
70
(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本实验要进行多组数据测量,其目的是;(3)、根据所测得的数据,用描点法在坐标图上作出水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4)、科学中,常用相关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科学概念。下列概念属于比值定义的是____。A、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温度 B、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速度 C、表示物质组成紧密程度的密度 -
20、为研究子叶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的作用,设计如下实验:①取菜豆种子500粒,平均分成5组(A~E),浸入水中24小时,让其萌发;②选择其中4组种子,在萌发的不同时间去除子叶;③两周后,分别收集各组所有幼苗,烘干,称量干重,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处理方法
两周后平均干重(克/株)
A
没有去除子叶
4.3
B
在萌发的第4天去除子叶
0.7
C
在萌发的第7天去除子叶
1.8
D
在萌发的第10天去除子叶
4.0
E
在萌发的第13天去除子叶
4.3
(1)、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的结构是;(2)、实验中 A组的作用是;(3)、本实验的因变量是;(4)、E组与A组两周后的平均干重相同的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