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工程设计。
工程一:自制简易天平。
【材料准备】均匀木杆、支架、燕尾夹、细绳、小桶(桶上划有均匀刻度)、胶头滴管、水等。
【结构设计】自制简易天平如图所示。细绳连接小桶,系在木杆上的位置固定且到O点距离相同,燕尾夹可在木杆上移动。
(1)、燕尾夹的功能与托盘天平中的结构功能相同。【天平测量】天平平衡后,在左边小桶内放置待测物体,在右边小桶内逐滴滴加水至天平平衡,如图甲所示。最后,读出加入水的体积,算出待测物体的质量。
(2)、往右边小桶加水这一操作作用与托盘天平使用时的操作作用相同。工程二:将自制简易天平改造成液体密度计。
【材料准备】上述简易天平。
【结构设计】
①将两个相同小桶对称挂于简易支架两端。
②左右移动燕尾夹使支架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将已知密度的液体倒入左侧小桶的100mL刻度线处,在右侧小桶中加水至支架水平平衡,在刻度线上标注密度值,即可将右侧小桶上的体积刻度标定为左侧液体密度刻度。
④将待测液体倒入左侧小桶的刻度线处,在右侧小桶中加水至支架水平平衡,可通过右侧小桶的刻度直接读出待测液体的密度。
(3)、若在左侧注入密度为0.8g/cm3的酒精,请通过计算右侧注水的体积是多少?(4)、对右侧小桶进行密度标定后,刻度特点为____。A、刻度分布均匀,数值“上小下大” B、刻度分布均匀,数值“上大下小” C、刻度分布不均,数值“上小下大” D、刻度分布不均,数值“上大下小” -
2、布洛芬混悬液,常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等。下表是其使用说明书,据此分析回答:
布洛芬混悬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或使用
【药品名称】布洛芬混悬液
【成分】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
【适应性】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规格】1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用量谨遵医嘱
(1)、已知布洛芬的化学式为C13H18O2 , 布洛芬由组成。(2)、计算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3)、医生叮嘱,12岁以下儿童每次用药量按照每千克体重6mg布洛芬计。请计算,一名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次应口服多少毫升该混悬液。 -
3、南瓜浑身是宝,其果实、种子、藤叶等各部位均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小黄为探究南瓜种子萌发的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3个锥形瓶编号甲、乙、丙,在各个锥形瓶中加入20粒健康、饱满的南瓜种子;
②甲不作处理,乙加满水并盖上橡皮塞,丙加入适量水,使南瓜种子部分露出水面;
③将3个锥形瓶置于25℃的环境中;
④每天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逐日作记录。
(1)、小黄在每个烧杯放入2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2)、步骤②丙中加入适量水,使种子部分露出水面的目的是。(3)、小黄通过实验得到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并且与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告诉小黄: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能对南瓜种子的萌发产生影响。好奇的小黄与老师一起完成了萘乙酸(NAA)对南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并得到了相应的实验数据,数据如下: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4、小黄利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某液体密度,方法如下:
①用已调平的天平测量烧杯和被测液体的总质量,如图甲;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出一部分至量筒,测出倒出液体的体积,如图乙;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并计算倒出液体的质量;
④重复上述实验,将倒出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绘制成图丁中的A、B、C。
(1)、图丙所示的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分析图丁中的A、B、C三个数据,该液体的密度是g/cm3。(结果保留二位小数)(3)、小岩按照上述实验方法,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图丁中的a、b、c时,发现与小黄绘制的图像有差异。小岩通过分析发现,天平调平前未将游码归零。小岩认为通过图丁中的a、b、c,也能求出被测液体的密度,还可以求出游码所示的初始刻度值。该游码的初始刻度值为。 -
5、小黄利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水电解实验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正常情况下人体安全电压小于等于36伏)。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电源电压(伏)
12
36
48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5%
5%
5%
产生氢气的量(mL)
10
10
10
反应时间(分钟)
>10
2
1.5
(1)、小黄探究的问题是。(2)、图2是水电解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合理的排序是。(填序号)(3)、本实验通过比较来判断水电解的快慢。(4)、根据实验数据,谈谈你在电解水实验时电压的选择及依据。 -
6、小黄利用图甲中的电热水壶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将两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中的a和b所示。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丙
(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实验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2)、实验时,当出现现象时,就表明水沸腾了。(3)、由图乙所示,两次实验所用的初始水温不同,但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相同,请分析可能的原因。(4)、由丙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 -
7、酸菜与酸豆角因具有独特口感深受人们喜爱,但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影响人体健康。某科学小组想研究腌制时间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实验的主要流程是:热水浸泡清洗→晾晒→开水冲洗容器→装坛→加5%食盐水→密封发酵。从腌制开始,每天测定一次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数据如下表。(1)、酸菜与酸豆角制作的核心菌群是乳酸菌,它是通过进行繁殖。酵母菌也能进行发酵作用,乳酸菌与酵母菌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2)、在制作过程中开水冲洗容器的目的是。(3)、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腌制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20mg/kg,分析数据请给人们提供一条建议。
-
8、奥地利科学家莱尼茨尔于1888年合成了一种奇特物质。他将这种物质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化成液体,不过是浑浊的。继续加热到175℃时,它似乎再次熔化,变成清澈的液体。该物质在加热过程出现两次熔化过程,有两个熔点。这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浑浊物质叫做液晶,广泛应用于计算器、电脑等显示器的制作。(1)、如图甲是小黄绘制的某物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示意图。其中表示气态的是。(填字母)(2)、小黄根据莱尼茨尔的发现,绘制了该物质加热过程中第一次熔化的温度变化示意图,如图乙。
①乙图中表示该固体熔化过程的是段(用字母表示)。
②请在答题卷中补充画出该物质继续加热的温度变化趋势示意图。
-
9、(1)、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打开电吹风机热风挡对“碘锤”进行加热,碘颗粒没有熔化而是(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紫红色的碘蒸气,说明热风温度碘的熔点。(2)、关闭电吹风机的电源,同时在碘锤玻璃泡上端凹槽内放入一个蘸有酒精的棉球,观察发现:碘蒸气又直接变为碘颗粒,且大部分集中在碘锤的上端,说明这个过程中碘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
10、《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其中对造瓷工序有详细记载,主要有揉泥、制坯、干燥、施釉及烧制等步骤。(1)、上述造瓷工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填字母)(2)、干燥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3)、揉泥目的是排空泥料中的气泡,避免烧制时气泡膨胀破裂造成瓷器变形损坏。烧制时气泡在膨胀至破裂前,泡内气体的密度一直。(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1、在现代温室技术的支持下,黄岩北洋通过温室大棚种植热带水果——火龙果,实现了农民经济收入增长。下图为火龙果花的结构及生长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火龙果开花后,淡黄色的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落到[①]上,完成传粉过程。(2)、红色火龙果中的黑色小颗粒是种子,是由发育而来(填结构名称)。
-
12、小黄用注射器压缩一定体积的空气,发现空气能被压缩,请你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下同)。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发现很难再继续压缩,这是因为。
-
13、用元素符号表示:(1)、 一个铁原子; (2) 2个铝离子。
-
14、黄岩素有蜜橘之乡的美称,为了使橘树生长更健康,橘农们有时会给树打针输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施肥“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树茎的输导组织中 B、橘树茎中的形成层细胞会修复针头造成的小伤口 C、如果植株叶片发黄,可以在药水中添加含氮元素的药剂 D、为了让植物吸收更多的营养,可以注射高浓度的营养液
-
15、概念之间常存在交叉、并列或包含关系。下列选项中的概念符合图中关系的是()
M
N
Q
A.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燃烧
B.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血液
C.
地壳
地幔
地核
D.
营养器官
生殖器官
茎
A、A B、B C、C D、D -
1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铝元素 B、X 原子的中子数为13 C、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 D、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
17、碳-11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老年痴呆症”的研究,下列关于碳-11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 B、由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8、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发现袋子膨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分子体积变大 B、酒精分子数量变多 C、酒精分子质量变大 D、酒精分子间隔变大
-
19、火星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 可用于制造航天器、建筑材料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钛铁矿是混合物 B、钛酸亚铁由铁、钛、氧三种元素组成 C、钛酸亚铁由1个铁原子、1个钛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D、钛酸亚铁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
-
20、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小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