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灰汁团”是宁波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的制取方法如资料卡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传统方法:稻草烧灰→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汁

    现代方法:将食用碱(纯碱与小苏打的混合物)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汁

    A、大米碾碎后质量变小 B、稻草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C、传统方法制得“灰汁”一定是物理变化 D、现代方法制得“灰汁”全部是化学变化
  • 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步骤:①将仪器按图甲装置连接好,检查气密性。②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Ⅰ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Ⅰ中水进入Ⅱ中,露出白磷后,关闭止水夹a和b,测得Ⅱ中水的体积为200mL。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充分反应后,燃烧匙中的白磷有剩余。⑤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填实验操作),Ⅱ中水倒吸进入Ⅰ中,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变为145mL。⑥计算所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00mL-145mL200mL×100%=27.5%,与实际值差距较大。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产生偏差的原因是
    (2)、图乙是实验装置内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趋势。曲线Y表示变化曲线,曲线X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
  • 3、小科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将河水制成蒸馏水,过程如图所示。

    (1)、操作①结束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滤纸破损

    B.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E.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F.烧杯嘴紧靠玻璃棒

    (2)、操作②应选用图中的装置,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图中的装置。

  • 4、下列关于水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水电解可产生两种气体 B、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水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酸 D、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 5、如图所示,“生命吸管”是一种能快速获取野外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内部装有多种过滤器,其中滤网可去除大部分颗粒物,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可去除异味和部分重金属离子,超滤膜可滤除99.3%的细菌和病毒。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网有过滤的作用,能去除颗粒物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去除异味 C、超滤膜与将自来水煮沸的作用相同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可直接饮用
  • 6、如图是空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其中甲表示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 7、 某学习小组开展“自制制氧机”的工程实践活动。他们研究发现,市场上销售的便携式制氧机一般以白色过碳酸钠固体 2Na2CO33H2O2和二氧化锰为主要原料,加水后瓶内变热,反应仓及加湿仓内均有气泡产生。
    (1)、该小组研究了现有的制氧机结构后,用塑料瓶和吸管组装成自制制氧机。请你帮他们将“加湿仓”和“反应仓”填入对应的“    □”内。

    (2)、如图所示,加湿仓内的水除了能湿润氧气外,还可以____。
    A、降低氧气温度 B、提高氧气产量 C、监测氧气流速
    (3)、该小组为研究产氧速率与加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根据下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过碳酸钠用量/g

     MnO2用量/g

    加水量/mL

    平均产氧速率/ Lmin-1

    240

    2.5

    350

    3.6

    240

    2.5

    500

    1.8

    240

    2.5

    800

    1.2

    (4)、该小组进一步研究了过碳酸钠存放时间对产生氧气的影响,发现存放三年的过碳酸钠相较于存放半年的过碳酸钠,在产氧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更快达到高峰,同时产氧时间明显减少。请你根据结论添加存放三年过碳酸钠的产氧曲线。

  • 8、实验室提供H2O2溶液、二氧化锰、KClO3和KMnO4四种药品及如图所示装置。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提供的药品,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选择装置B和C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9、家庭医药箱里有一瓶标签缺损的医用双氧水,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小宁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在试管中放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然后用注射器注入10mL该医用双氧水,直到试管中不再有气泡产生,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以大致计算出该双氧水质量分数。

    (1)、实验中用排水法测量氧气的体积是因为氧气具有的性质。
    (2)、若俯视读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则测得的双氧水质量分数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0、如图是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后,才能开始加热 B、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C、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是为了减缓氧气的导出速率,以免来不及收集 D、实验室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也能使用这套装置
  • 11、如图所示,①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中的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②和③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小金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①中,将 MnO2浸入 H2O2溶液, MnO2可分解产生氧气 B、若用装置②收集氧气,需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并连续冒出时才可收集 C、若用装置③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进行验满 D、将装置①分别与装置②或③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 12、如图所示为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参加反应的氧气为足量。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用反应①制取氧气时,MnO2是反应物 B、用②、③两种方法制取氧气时,都不需要检查气密性 C、①、②、③都是分解反应 D、空气中,Fe会与O2反应而火星四射
  • 13、小森家的水族箱,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偏低而影响了水草的正常生长。为解决此问题,小森开展了如下研究:

    【市场调查】小森发现市场上有二氧化碳气体补给器出售,如图甲所示。该补给器连接气体细化器后就可向水族箱的水中补充二氧化碳气体,其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

    【自制补给器】小森研究了市场上售卖的二氧化碳气体补给器后,准备自制补给器,部分设计如图丙所示。

    (1)、小森的自制补给器能产生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如图丙所示,将计泡器中的导管补全(画在图上);若将气体细化器连接在自制补给器的右侧导管上后,则应将气体细化器置于水族箱的(选填“①”“②”或“③”)处。
    (3)、依据如下评价量表,对小森的自制补给器进行评价,写出评价等级及依据: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反应安全,且可控

    反应安全,但不可控

    反应有较大安全隐患

    指标二

    气体能直接排出且速度可以观测

    气体能直接排出但速度无法观测

    气体无法排出

  • 14、庆祝胜利时常见的场景是开启香槟或碳酸饮料。香槟或碳酸饮料被摇晃后会液体四溅,如图所示。内部的(气泡)因压力的突然下降而急剧膨胀,从而导致液体喷射而出。香槟或碳酸饮料中含有该气体,主要利用了它的性质。

  • 15、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a过程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b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C、c过程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d过程中动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 16、小森用足量的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森(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 , 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乙、丙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乙、丙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甲、乙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 17、小金同学针对CO2的性质进行了相关整理,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一项是( )
    A、塑料瓶变瘪,能证明CO2与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B、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证明CO2具有酸性 C、蜡烛熄灭,说明CO2能灭火 D、收集到一瓶CO2 , 体现CO2在水中溶解能力很强
  • 18、将铜粉、铁粉和硫酸铜粉末组成完全均匀的混合物26.8g,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在甲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现浅绿色,还剩下固体9.6g。在乙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90.8g,搅拌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乙烧杯中有4g暗红色固体和100g浅绿色溶液。试计算:(提示:以上浅绿色溶液中都只有一种溶质)
    (1)、乙烧杯中反应所生成氢气的质量。
    (2)、原来26.8g混合物中硫酸铜粉末的质量。
    (3)、乙烧杯中生成物溶液中的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
  • 19、某项目学习小组用传感器开展“影响铁锈蚀因素”的探究活动,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传感器采集数据绘制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B两幅曲线图。

    【资料1】一定条件下,碳和氯化钠溶液本身不参加反应。

    【资料2】该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药品,将5g铁粉和2g炭粉加入锥形瓶,并加入2mL饱和氯化钠溶液。③立即塞紧橡皮塞,橡皮塞上已插有一支装有5mL稀盐酸的注射器及传感器。④观察现象,采集数据。已知铁生锈消耗氧气并放热,温度升高。用所学知识及以上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在实验曲线图A、B中,0~t1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减小,原因是碳和氯化钠溶液(有水)可加快 , 消耗氧气并放热,放热使温度升高,压强 , 但消耗氧气使压强 , 消耗氧气减小的压强大于温度升高增大的压强。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注射器中的稀盐酸会自动注入瓶内,原因是当瓶内气压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将注射器的活塞下压。
    (3)、 t2~t3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原因是瓶内气压减小,稀盐酸自动注入瓶内,稀盐酸与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 20、 资料上说“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小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中发现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同时有固体物质出现在容器底部。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气体。

    【问题及猜想】____会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

    【实验及现象】取5份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各10mL,然后取5块大小相同的钠分别投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编号

    钠块大小

    硫酸铜溶液浓度

    实验中的现象

    绿豆大小

    10%

    立即剧烈燃烧,有爆炸声,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绿豆大小

    5%

    4~5s后剧烈燃烧,有爆炸声,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绿豆大小

    2%

    熔成小球,四处游动,有“嘶嘶”响声,偶尔有火光,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绿豆大小

    1%

    熔成小球,四处游动,有“嘶嘶”响声,产生蓝绿色沉淀

    绿豆大小

    0.5%

    熔成小球,四处游动,有“嘶嘶”响声,产生蓝绿色沉淀

    (1)、请将【问题及猜想】补充完整:
    (2)、小金觉得气体可能是①氧气,②甲烷,③氢气,从物质组成角度看,你觉得哪个不可能,请说说理由:
    (3)、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钠不能置换出铜。
    (4)、小金观察到实验①、②中的钠块不会游动,由此联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的原因是
上一页 411 412 413 414 4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