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某大型高炉年产生铁 t(设生铁的含铁质量分数为96%,在冶炼过程中铁的损耗不计),则需要含铁的质量分数为50%的赤铁矿石t(用科学记数法,小数点后面保留一位)。
-
2、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____(填字母)。A、青花瓷瓶 B、橡胶轮胎 C、不锈钢锅(2)、生铁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如图所示),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 。
-
3、【情境·问题】金属做的花能开合?目前记忆合金是已经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材料,如图是一朵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花”,它可以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开合程度。(1)、问:从微观角度解释:为什么普通的金属材料不具备镍钛记忆合金这样的记忆效应?
答:因为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普通的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镍钛合金(选填“相同”或“不同”),故两者性质不同。
(2)、【温故·过关】活动1:某品牌系列手机使用了“钛合金”材料,并以此作为宣传重点。钛合金指的是用钛与其他金属制成的合金物质。钛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钛合金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主要发展航空发动机用的高温钛合金和机体用的结构钛合金。如表是金属与合金的区别。如图是汽车轻量化设计中使用的合金等材料。请根据信息梳理“合金”知识点。分类
金属
合金(与组分金属比)
颜色
有光泽,大多数为银白色
更鲜艳
硬度
一般较大
更大
熔点
高
较低
用途
广泛
更广泛
拉伸强度
大
更大
抗腐蚀能力
类型不同,能力不同
一般更强
合金
①合金是一种金属中加入其他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它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
②与纯金属相比,合金色泽不固定,硬度一般更 , 熔点一般更 , 抗腐蚀性能更 , 拉伸强度更 , 所以用途更。新型金属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如图,让汽车轻量化,节省燃料,可使用和等合金。
(3)、活动2: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图甲所示是常见的金属冶炼方法,图乙是金属冶炼方法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图。请结合信息梳理“金属的冶炼”知识点。金属的冶炼
①金属的冶炼是从“矿物”中提取“”的过程。冶炼过程常涉及化学反应,以使金属从其化合物中分离出来。不同的金属因其性质不同,可能需要采用的冶炼方法。常见的方法有热分解法、电解法、热还原法、其他方法。湿法炼铜是方法中的一种,高炉炼铁是法中的一种。请在图甲的“”处补全反应的生成物,并配平化学反应式。其中高炉炼铁中的CO起到了剂的作用。
②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不仅提升了金属产业自身的竞争力,还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生产、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这些技术进步为人类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和社会福祉。
③废弃金属堆积需占用大量土地,如果管理不当,还可能导致土地。金属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减轻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压力,还能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推广金属回收技术,加强公众对废弃金属回收的培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4)、【归纳·知新】活动3: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有机物构建生物体并养育着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如图甲是植物个体组成,如图乙是生命所需的有机物,如图丙是煤的应用,如图丁是人类使用的能源比例。请结合信息梳理“有机物”知识点。有机物
①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大部分有机物易挥发,易燃烧,难溶于 , 但能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几乎所有的生物,犹如植物个体组成一样,一定由组成。
②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淀粉、脂肪、蛋白质等,都是。有机物是由绿色制造的,有机物构建植物体,并养育着圈中的其他生物。
③煤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等。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塑料、橡胶、纤维等都是重要的。有机物对生命活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经济生活和环境有重大的影响,如焚烧塑料会引起污染等。
④人类使用的能源比例前三位是、和。它们都是有机物。
-
4、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1)、铜丝、铝丝常用作导线,是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2)、早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里就对铁器的生产和使用有所记载,到了现代,炼铁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3)、钢窗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还可有效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接触而生锈。(4)、某同学对含X、Y、铜、银四种金属的混合物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根据实验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②滤液C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种情况。
-
5、实验室处理含铜废液的过程中,部分流程如图所示。(1)、操作A的名称是。(2)、沉淀物中一定含有。
-
6、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1)、如图甲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2)、灯泡是日常用品,如图乙标出的是组成灯泡的有关物质,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①所示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属于非金属材料的是。
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灯泡的灯丝由金属钨丝制作而成的原因是。
-
7、【情境·问题】古代的帝王大多钟爱金银珠宝做的皇冠,然而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却给自己制造了一顶铝质皇冠,并在1860年举行宴会时,舍弃银质餐具换用了全铝餐具。世人评价此行为是一种“炫富行为”。(1)、问:你认同拿破仑三世的价值观吗?请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释当时大量使用铝制品会被视为“炫富行为”的原因。(2)、【温故·过关】活动1:阅读下列材料,梳理“金属的物理性质”知识点。
猜猜我是谁?
①我出生年代较晚,但是我身份高贵,价格甚至超过老大哥黄金。然而,随着我被人们大量冶炼,我的身价大跌。但是,我因为能屈能伸,仍被人们广泛运用。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都能见到我的身影,这是因为我有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可铸性等特点,能被铸成各种锅与容器,甚至被拉成细小的导线为家家户户输送电能。好景不长,随着铜哥与铁哥的崛起,在原本擅长的领域我逐渐被淘汰。但是由于我身轻如燕又有很多铁哥们,我与它们一起炼成的合金如今被运用于家装、航空、航天、高铁等更高端的领域,我想说:“不是金子,只要够努力也一定会发光的!”请你猜猜我是谁?。
金属的物理性质:
②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有、、、等。
③金属与非金属物理性质的区别: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延展性,熔点较高;大多数金属常温下是导体(固体);非金属大多数是 , 只有少数是导体或半导体(如石墨和硅)。
(3)、活动2:某兴趣小组进行铁生锈的实验探究活动。将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置于如图A、B、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观察,A装置中出现了明显的锈迹。问:①铁锈蚀的条件是什么?。
②如何防锈?。
(4)、活动3:某兴趣小组进行镁条(图甲)、铜片(图乙)、银片(图丙)在空气中灼烧的实验探究活动。结合图示分析实验现象。①镁条灼烧后的现象:剧烈 , 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 , 生成白色固体。
②铜片灼烧后的现象:表面逐渐由红色变成色。
③银片灼烧后的现象:(选填“有”或“无”)明显变化。
④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启示: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氧气反应越 , 反应越 , 现象越明显。
(5)、活动4:根据活动3中得出的结论,猜测镁、铁、铜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反应物
稀盐酸与镁
稀盐酸与铁
稀盐酸与铜
反应剧烈程度
缓慢反应
不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放出大量的热
有产生,放出热量
结论
金属活动性越 , 与酸反应越 , 现象越明显
(6)、【归纳·知新】活动5:如图甲,将铁片与银片分别投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如图乙,将铁片分别投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锌溶液中。思考归纳得出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再结合图丙所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梳理“金属的活动性”知识点。金属的活动性
③金属的活动性越 , 与氧气或者酸发生反应越 , 且反应现象越 。
④金属活动性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将氢从中置换出来。
⑤金属活动性在前面的金属能将金属活动性在后面的金属从中置换出来。
⑥一种和一种反应生成另一种和的反应称为置换反应。
-
8、森林被大量砍伐,会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产生哪些影响?
。
-
9、“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针对我国能源结构的现状,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是降低化石能源在消费能源中的比例,提高可再生、非化石能源比例;路径之二是捕集、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1)、植树造林这一措施,实际是利用绿色植物的作用,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该生命活动的文字表达式为。(2)、封存二氧化碳的技术之一是将二氧化碳送入海平面以下3000m的深海里,进行二氧化碳海洋封存,但此举可能造成海洋酸化,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利用二氧化碳的技术之一是制取甲醇(CH3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是。(4)、写出生活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项行为:。
-
10、科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实验。
图甲
图乙
(1)、如图甲,将收集满CO2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并轻轻振荡试管,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如图乙,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NaOH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11、【情境·问题】如图甲、乙所示,超好看的泡泡是怎么来的?动手做一做实验吧!在糖、洗洁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加入一点色素,然后搅拌,之后放入鞋带浸泡一会儿,如图丙。取两个杯子分别加入水并倒入不同颜色的色素,再加入等量干冰。之后,用浸泡过的鞋带在两个杯口均匀拉过,如图丁所示。过一会儿,漂亮的泡泡就出现了。(1)、问:超好看的泡泡是怎么来的?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水中时,会迅速 , 即从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释放出气体,在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在水中的有限,所以会试图逸出水面。当用浸泡过糖、洗洁精和水的混合液的鞋带在杯口拉过时,洗洁精和糖能帮助形成稳定的泡沫,捕捉那些试图从水面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被包裹进了由洗洁精和糖形成的薄膜中,从而形成连续的泡沫链。
(2)、【温故·过关】活动1: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食品原料,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如图是二氧化碳制取、性质研究、检验等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并梳理“二氧化碳”知识点。①装置甲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的理由是。
②装置乙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 , 生成它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装置丁中,靠近烧杯底部的蜡烛先熄灭,这一现象说明:。使用“隔板”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二氧化碳进入容器的方式,使其能够更加均匀地沉积到容器底部,而不是直接冲击火焰,干扰实验。
【二氧化碳】
⑤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常温常压下呈态,在或加压下,气态二氧化碳可转变为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固态二氧化碳俗称。
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既不能 , 也不支持 , 不能供给呼吸;与水反应生成的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能与可溶性碱反应。
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或者大理石)与稀反应;不建议采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因反应生成的微溶,量多时会产生沉淀在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同时也不建议采用石灰石和浓盐酸反应,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CO2气体中会含有较多的气体,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收集可用向排空气法。
⑧二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中,会出现现象。
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会 。若瓶中是氧气,则木条会燃烧得更。
⑨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作制冷剂、作气体肥料等。
(3)、活动2:如图甲、乙、丙、丁是实验室制取CO2的不同发生装置,如图戊是多功能瓶。归纳梳理“装置设计的优点和多功能瓶的用法”知识点。装置设计的优点和多功能瓶的用法
①装置甲的优点:可以在不拆解装置的情况下,随时添加。装置乙的优点:可控制反应的。装置丙的优点:可控制反应的 。装置丁的优点:注射器的作用类似 ,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②多功能瓶的用法:
功能
方法
条件
选择用法
集气瓶
排水法
短进长出
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
密度比空气大
长进短出
洗气瓶
/
(4)、【归纳·知新】活动3: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图甲、乙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的模型图;如图丙中的右图所示是二氧化碳对地球起的保温作用,也就是“温室效应”。图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根据信息梳理“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
Ⅰ.依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在图乙的“——”上填上相应的内容。
Ⅱ.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利昂等)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地面的长波红外辐射,导致地球表面升高的现象。温室效应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主要有:①变化,如热浪、干旱、洪水和强烈风暴等。②海平面 , 威胁沿海城市和岛国的安全。③系统变化,如一些物种面临灭绝风险。④问题,如高温可能使某些传染病的传播范围扩大。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已经采取行动,比如通过《巴黎协定》,设定限制全球平均温度上升的目标,并鼓励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能源,保护森林等。
Ⅲ.碳和氧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元素。其中是地球上拥有化合物数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里含量最高、分布最广的元素。碳循环和氧循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由于生物的和物质的等而减少,但又因植物的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感谢大自然馈赠的“碳、氧循环”,生命才得以生生不息。 -
12、小嘉用 溶液制取氧气时,在烧瓶中加入50mL水及 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mL15%的 溶液。为什么要加入50mL水呢?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加入水时,若注入1 溶液速度过快,反应会过于剧烈而引发事故。
【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减缓该反应速度的呢?
【建立假设】水可以降低】 溶液浓度,从而减缓反应速度。
【实验方案】小嘉利用如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mL的1%、3%和7%的H2O2溶液进行实验,观察并比较。
【实验结论】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浓度,使反应速度变慢。
【交流反思】
(1)、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H2O2溶液的相同。”(2)、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继续探究】针对提出的问题,他又利用如图装置,用 3%的 H0,溶液分别在(和 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小嘉进行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
-
13、在实验室里可以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1)、从下列图中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填序号)。(2)、二氧化锰、氧化铁和氧化铝都可以作为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催化剂。为了比较这三种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分解快慢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器材和药品实验。
实验器材:秒表、电子秤、如图中合适的装置。
实验药品:氯酸钾,颗粒大小相同的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铝。
实验步骤:。
-
14、硫、炭、铁丝燃烧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实验细节设计(如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三种物质都要自上而下(选填“快速”或“缓慢”)伸入氧气瓶中。铁丝燃烧实验中,需要在火柴快燃尽时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其目的是。(2)、实验时,集气瓶底放水的原因各不相同,硫燃烧时放入少许水的目的是。(3)、将少量铁粉撒向酒精灯,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而将一细铁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只观察到红热现象,造成铁粉和细铁丝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
1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
-
16、【情境·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健康保健意识增强,氧疗作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一种新型技术正逐渐得到认可。其中,简易家用制氧机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如图甲所示,这是一款自制简易制氧机,其原理图如图乙所示。(1)、问:图乙中的加湿过滤仓,除了具有加湿作用,还有什么作用?(2)、【温故·过关】活动1:如图所示,根据氧气的一些用途,梳理“氧气的性质”知识点。
问: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吗?①氧气与金属反应:
;
②氧气与非金属反应:
;
【氧气的性质】
③常温下氧气是色味的(填状态)。
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表现为性和性。
⑤部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反应的现象对比。
反应物的名称
反应物的色态
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硫黄(硫)
黄色粉末
燃烧,发出的淡蓝色火焰,无烟,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剧烈燃烧,发出的火焰,放热,生成有性气味的气体
红磷(磷)
暗红色
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产生
剧烈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
铁
银白色固体
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黑
用火柴引燃细铁丝,火星 ,放热,生成固体
镁
银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发出光,有白烟,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3)、活动2:如图甲、乙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体验实验室制备、收集氧气的原理、装置及主要步骤。问:
①如图甲、乙,一个是用H2O2制取氧气,另一个是用KClO3或KMnO4制取氧气。哪一幅图是用H2O2制取氧气? 。②氧气的制取
用H2O2制取氧气
用KClO3或KMnO4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
(方程式)
注意事项
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到以下(分液漏斗则不必)
试管口略向下;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实验完毕,先 ,再熄灭酒精灯;用KMnO4制O2时,试管口放一团
收集方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需等气泡冒出后开始收集
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 木条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 木条
(4)、【归纳·知新】活动3:如图甲、乙、丙、丁、戊、己、庚是一些气体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思考: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什么?梳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维和方法”知识点。①正确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可用于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反应的不加热型装置是;可用于固体(或固体和固体)反应的加热型装置是;可用于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反应的加热型装置是。
②上述气体发生装置示意图中有一幅图是错误的,请你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③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维和方法
Ⅰ.选择合适的反应。
Ⅱ.准备实验装置。发生装置选择的根据是和。
Ⅲ.安全措施。
Ⅳ.收集气体,如排空气法、等。
Ⅴ.气体。
Ⅵ.处理剩余物质。
-
17、如图是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 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
-
18、你会饮用池塘中的水吗? , 因为池塘水中含有等。若必须饮用池塘水,则可行的处理方法是。
-
19、据“世界环境日”现场报道:长江源头甘甜清澈的水流至入海口时,水的能见度已不足10cm。其主要原因是沿途流入了大量的( )
①生活污水 ②工业废水 ③泥、沙 ④普通雨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 -
20、根据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的气体物质,并将该物质写在“——”上。(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4)、空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