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向一定质量的 CaCl2 和 HC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 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 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在 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

    某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

    ①取两个烧杯,各倒入 40 mL 3%的稀盐酸,分别标注为甲和乙。

    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 20 mL。(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③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 mL、26 mL。

    (1)、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
    (2)、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
    (3)、为了确定稀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请简要阐述应补充的实验:
  • 3、实验室里有两个试剂瓶,各装有 8g 氢氧化钠固体,久置未用。为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小科和小丽对试剂瓶中的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定性探究]小科取其中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1)、图中蓝色絮状沉淀是
    (2)、上述探究可得出该瓶氢氧化钠(填“没有变质”或“部分变质”)。
    (3)、[定量实验]小丽取另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定量实验。将瓶中样品全部倒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当溶液的 pH 恰好为7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

    小丽通过如下计算得出“氢氧化钠完全变质”的结论。小科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4)、要确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在小丽的实验方案中,缺少质量的测定。
  • 4、小科在某次家庭劳动实践时发现,厕所污垢通常用洁厕灵进行清洗,他对家里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实验研究。查阅资料可知洁厕灵(如图所示)的有效成分是 HCl。HCl 的含量可利用 NaHCO3溶液来测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HCO3=NaCl+H2O+CO2,洁厕灵中的其他成分均不参加反应。向一个锥形瓶中加入 100g该品牌洁厕灵,再逐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 NaHCO3 溶液,测出每次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 NaHCO3溶液的质量/g

    100

    100

    1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97.8

    295.6

    395.6

    (1)、该洁厕灵呈(填“酸性”或“碱性”)。
    (2)、第一次实验产生的气体质量为g。
    (3)、求该品牌洁厕灵中 HCl的质量分数。
    (4)、下列关于家庭小实验活动的说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有____。
    A、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时,需要规范操作 B、明白实验原理和安全事项后,有安全保障才开展实验 C、只要网上能买到的,可随意购买试剂或器材进行各类实验
  • 5、小金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它与不同“类别”的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 可以是    (   )

    A、某些活泼金属 B、Fe C、NaOH D、无色酚酞试液
  • 6、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分析指正:

  • 7、碳酸钠俗称纯碱,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分析指正:

  • 8、 NaOH 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少

    分析指正:

  • 9、氢氧化铜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分析指正:

  • 10、碱和盐中都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分析指正:

  • 11、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体现出了酸的通性

    分析指正:

  • 12、不同酸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不同的酸根离子

    分析指正:

  • 1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分析指正:

  • 14、一定要用湿润的 pH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分析指正:

  • 15、用酸碱指示剂可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分析指正:。    

  • 16、几种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

    常见的盐

    (1)碳酸钠

    (2)碳酸钙

    (3)氯化钠

    化学式

     

     

    俗称

    碳酸钙形成的岩石:

     

    性质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溶液呈性;(与盐酸反应);

    (与氢氧化钙反应)

    白色块状固体,溶于水;

    (与盐酸反应)

    白色易溶于水的晶体

    用途

    制取少量的烧碱;制玻璃、制肥皂、制洗涤剂等

    重要的建筑材料,作补钙剂等

    调味品,配制生理盐水,农业选种等

  • 17、碱的共性实质上就是的性质,碱的个性实质上是的性质。
  • 18、碱的个性

    名称

    化学式与俗称

    性质与用途

    氢氧化钠

    NaOH

    固体,溶于水(热),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有很强的 , 可用在造纸、肥皂、纺织、石化等工业上

    氢氧化钙

    Ca(OH)2

    固体,溶于水,可用于建筑行业、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

  • 19、碱的通性

    碱的通性

    反应情况

    示例

    (1)能使指示剂变色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NaOH、Ca(OH)2等可溶性碱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生成盐和水

     2NaOH+SO2=.(吸收 SO2)(检验CO2的存在)(吸收CO2)

    (3)能与 酸反应

    生成盐和水

     NaOH+HCl=.

     CaOH2+2HCl=.

    (4)能与某些盐反应

    生成新碱和新盐

     3NaOH+FeCl3=(生成碱沉淀)

     CaOH2+Na2CO3=(生成盐沉淀)

  • 20、 Cl-、SO2-和CO2-三种离子的检验
    (1)、Cl-:先向待测液中滴加溶液,出现后再滴加足量 , 沉淀。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以 NaCl为例)。
    (2)、SO2-:先向待测液中滴加溶液,出现后再滴加足量 , 沉淀。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以 Na2SO4 为例)。
    (3)、CO2-:加盐酸,能产生使变浑浊的气体()。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以 Na2CO3为例)。

    [注意]检验 Cl-和SO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排除等杂质离子的干扰。溶液中同时存在Cl-和SO2-时,应该先检验 , 而且不能用 BaCl2 溶液和盐酸作试剂,且需要将 BaSO4 沉淀过滤后,再往滤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因为 Ag2SO4 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 SO42的浓度较大,加入 AgNO3 溶液后,会生成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Cl-的检验。

上一页 348 349 350 351 35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