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小东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并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电解过程中硫酸本身不会减少)。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硫酸溶液浓度
0.5%
1.0%
1.5%
2.0%
氢气体积/毫升
5
5
5
5
时间/秒
300
100
60
50
(1)、实验中加入硫酸溶液的目的是。(2)、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打开(选填“a”或“b”)处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口,可观察到木条复燃。(3)、本实验通过比较来判断水电解的快慢。(4)、如表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溶液浓度时得到的实验数据。请结合表格内容,分析随着电解水实验的进行,产生氢气的速度变快的原因是。 -
2、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
史料二:190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史料三:1913 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1)、史料一中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的推测依据是。(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下列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A、B、
C、
D、
(3)、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可多选)。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 B、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C、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究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D、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4)、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逐渐深入,如图甲是现代氢原子的结构模型图,请你依据氢原子的结构模型(甲图),在图乙的方框内绘制锂-7原子的原子核结构模型图。。(用“”表示中子)
-
3、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营养繁殖后,对“影响月季扦插成活率的因素”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活动。(1)、活动1:同学们截取了若干月季枝条(长为5cm),平均分为三组(如图1)。并对每组进行不同处理后,置于光照充足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35天,统计各组成活率,结果如图2。
由图2结果显示,组的成活率最高。据图1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组 , 从而使其光合作用更强,能产生更多的有机物,利于扦插幼苗的成活。
(2)、活动2: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生根剂常用于农业生产和园林植物的繁育。在活动1的基础上,同学们进一步探究了生根剂对月季扦插的影响,结果如表。生根剂浓度(mg/L)
小林的检测指标
生根率
(生根枝条/总枝条数×100%)
0
80.2
200
82.14
400
92.17
600
88.65
①生根剂浓度为0 mg/L 的一组,在本实验中起到作用。
②小林通过计算生根率,当浓度为400-600mg/L 范围内,对植物生根起到了(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
4、我国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近年来,一些农田受到了重金属镉的污染。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及稻谷产量会受到土壤镉浓度的影响吗?有必要在镉污染农田全面停止水稻种植吗?科研人员选择了48个品种的水稻对此展开了研究,结果如下:
不同镉浓度土壤中水稻籽粒镉含量及稻谷产量(48个品种的水稻平均值)
土壤镉浓度(毫克/千克)
籽粒镉含量均值(毫克/千克)
稻谷产量均值(克/盆)
镉0.68(中度污染)
0.022
121.37
镉2.01(重度污染)
0.213
129.85
(农作物镉含量国家安全标准值:0.2毫克/千克)
(1)、实验时实验时每个品种都要设置一个相同大小的实验区,而不是每个品种一株水稻植株, 原因是 。(2)、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镉浓度增加会导致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稻谷产量选填(“会”或“不会’)降低。(3)、已有研究表明,有的水稻镉吸收能力弱,有的水稻则吸收能力强,且这两类水稻都有一定的种植价值。你会选择哪类水稻种植于污染区并说明理由:。 -
5、小实在学习托盘天平相关内容后,使用天平测量了矿泉水瓶内剩余水的质量,还利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自制了一款简易天平。
活动一:使用托盘天平
【实验过程】调节天平平衡,进行相关测量,得到部分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
(1)、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时 加入一定量砝码后,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发现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计算矿泉水瓶内剩余水的质量为 克。(3)、活动二:自制简易天平【材料准备】均匀木杆、支架、燕尾夹、细绳、小桶(桶上划有均匀刻度)、水等。
【结构设计】自制简易天平如图丁所示。细绳连接小桶,在木杆上的位置固定且到0点距离相同,燕尾夹可在木杆上移动。
燕尾夹的功能与托盘天平中的结构功能相同。
(4)、【天平测量】天平平衡后,在左边小桶内放置待测物体,在右边小桶内逐滴滴加水至天平平衡。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待测物体的质量。往右边小桶加水这一操作作用与托盘天平使用时的操作作用相同。
-
6、取一支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堵住针头处,如上图所示。再向外拉活塞,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有 出现,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
7、模型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如下图所示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运动的示意图。(1)、在甲、乙、丙三幅图中,能比较得出“分子种类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的是。(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分子种类外,还有。
-
8、请分析人类的生长曲线图,并回答问题:(1)、由生长曲线图1可知,人在一生中快速生长的时期分别是a时期和c时期,c时期称为。(2)、由生长曲线图2可知,图曲线甲表示的是(填“男”或“女”)性身高增长速度的变化曲线。(3)、在一个古代坟墓里发现两具尸体的骨骼,考古专家经过推测他们是一对夫妇,而且知道哪一具是女性尸体,判断依据是女性的骨盆宽大,它属于第性征。
-
9、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大豆种子中的(填标号)合称为胚,它是新植物的幼体。(2)、图乙是大豆幼苗,图乙中A结构是由图甲中只填标号)所示的结构发育而来。(3)、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于图甲中的(填标号)。
-
10、在维护城市路边的行道树时,养护工人往往给树木挂上“点滴”————大树营养液。大树营养液是一种用于补充大树所需水分、无机盐的产品,常常在大树移栽或根系受到损害影响大树生长时使用。(1)、大树营养液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氮元素。下列肥料中含氮量最多的是____。A、CO (NH2) 2 B、NH4NO3 C、NH4HCO3(2)、养护工人给树木挂“点滴”时,必须将针头刺入到茎中的 熟结构中才能生效;(3)、若要使大树茎秆生长粗壮,则在大树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含无机盐的量。
-
11、下列各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表示单质的是 , 表示化合物的是。
-
12、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1)、 3个钠离子(2)、 2个铝原子(3)、 4个二氧化硫分子;(4)、 四氧化三铁(5)、 氖气 ;(6)、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13、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A、2: 1 B、3: 4 C、4: 3 D、1: 2
-
14、如右图,一根松松的棉线系在一个铁丝圈相对的两边上,把铁丝圈浸入肥皂液再取出来,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教材实验原理与上述实验相同的是( )A、铅柱粘合实验
B、酒精与水混合
C、红墨水分散到水中
D、气体扩散
-
15、如图是小科学习科学知识后进行的归纳,你认为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A、蝗虫的一生
B、地壳中元素的含最
C、氮元素的化合价
D、子房的结构
-
16、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下列图像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A、
B、
C、
D、
-
17、如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表示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氢分子 D、氢原子
-
18、如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少油的体积
-
19、下图是人体各结构图,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④→①→②→③→⑤ D、②→①→③→④→⑤
-
20、小金在测定土壤的成分时,进行了如下的几个实验,实验操作与解释合理的是( )A、图甲实验中,用相同体积的海绵块代替铁块,实验效果相同 B、图乙实验中,取新鲜土壤加热,减少的质量就是土壤中有机物的质量 C、图甲实验中,为了防止加水过程中土壤坍塌,可将土壤压实后再进行实验 D、图乙实验中,灼烧过程中观察到土壤颜色变黑有焦味产生,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