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为某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温度降低,A点上移 B、B点时呼吸作用消耗的O2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O2 C、若CO2浓度升高,C点左移 D、在C点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总量为30mg
  • 2、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
  • 3、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kg,若以硫原子的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32m(3n2m) B、16m(2m+3n) C、16m(3n2m) D、(3n2m)16m
  • 4、下列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Al<Fe<Si B、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氢气>氮气 C、氮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 D、铁的质量分数
  • 5、“白肺”是指重症肺炎患者在X光线下肺部显影呈大片的白色状而因此得名,“白肺”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喘、呼吸急促等。如图是患者体内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a、b分别代表两种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 B、b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三层细胞 C、a、b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D、“白肺”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和心率偏低
  • 6、以甲醇为原料的一款新型手机电池,其反应原理为 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O B、CO2 C、O2 D、H2
  • 7、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在项目化学习中,小科与组员开展了“自制漂浮式指南针”的实践项目(如上图)。铜片、锌片和食盐水溶液共同组成了“盐水电池”,其中铜片作电源正极,锌片作负极。下列关于通电螺线管A端的磁极及所指的地理方位判断正确的是(  )

    A、N极、北方 B、N极、南方 C、S极、北方 D、S极、南方
  • 8、磁卡的应用十分广泛,刷卡开锁时将带有磁条的卡靠近感应器,检测头的线圈中就会产生变化的电流,读取解锁信息。图中能反映刷卡读取信息原理的是(  )
    A、 B、 C、 D、
  • 9、中国被西方人誉为“瓷器之国”。中国瓷器经历了由陶器到瓷器的发展过程

    (1)、陶土和瓷土是制作陶瓷的两种主要原料,它们在成分、特性及成品效果上有显著区别。瓷土的主要成分为铝硅氧羟基化合物[Al2Si2O3(OH)4]。铝硅氧羟基化合物由种元素组成。
    (2)、陶艺作品制作流程如下:揉泥→制坯→干燥→素烧→施釉→烧制。揉泥是指用手均匀按压和折叠泥料,排空泥料中的空气,这个过程中,由于 , 所以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3)、在瓷器烧制过程中,火焰的种类对瓷器的釉色、呈色效果有决定性影响。在还原性火焰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以下一些反应(箭头左边为反应物,箭头右边为生成物),属于还原性火焰中发生的有

    A. Co2O3(氧化钴)+CO→CoO+CO2

    B. FeO+O2Fe2O3

    C. Fe2O3+COFeO+CO2

    (4)、陶瓷具有优良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与电气工业、机械与汽车工业、医疗器材制造等,如图是用陶瓷制作的轴承与滚珠,根据这个用途可推断出陶瓷具有的一种性质:  。
  • 10、泡沫钢是一种多孔钢材(如图1),它具有轻质、吸音和吸能等特性。

    (1)、将钢材(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钢水,向其中注入气体,控制冷却速度形成均匀气孔。
    (2)、利用泡沫钢轻质和吸能的特点可以通过冲压的方法(如图2)制作成汽车防撞钢梁。冲压属于金属制造技术中的。(填“成型技术”或“铸造技术”)
    (3)、气泡体积分数(气泡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比例)会影响材料的主导性能,气泡体积分数在60~80%范围内时,强度和吸能达到较好的平衡,适合应用在汽车防撞梁。现裁取一块长为20cm、宽为10cm、厚为5cm的泡沫钢,称得质量为4.29kg,请通过计算判断这种泡沫钢是否适合用在汽车防撞梁的制作上。(普通钢材的密度为7.8g/cm3 , 充入的气体质量忽略不计)
  • 1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成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葡萄糖在植物体内合成淀粉并储存。
    (1)、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中的运输到根部,促进根的生长。
    (2)、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 则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共有个原子。
    (3)、如图所示的微观模型是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淀粉技术中的关键一步,请写出A的化学式:

  • 12、食物在烧烤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化学物质,部分可能对健康有潜在影响甚至致癌,如苯并芘(化学式为C20H12)、丙烯酰胺(化学式为 C3H5NO) 等。
    (1)、 C20H12中的20表示的含义是
    (2)、丙烯酰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3)、列式计算7.1g的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
  • 13、功能植物吸取修复是一项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土壤修复技术,其原理如图 1 所示。东南景天是中国发现的一种能吸收镉(Cd)的功能性植物,在修复镉污染土壤方面表现出色。

    (1)、东南景天从土壤中吸收镉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区。
    (2)、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2所示,则一个镉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
    (3)、植物吸取修复技术中,对富集了重金属的东南景天地上部分的处理是关键环节,需避免二次污染并实现资源化利用。以下对收割的东南景天植株处理方式合理的是____。
    A、就地进行填埋 B、焚烧,将灰分作为肥料进行施肥 C、焚烧,收集灰分,通过化学方法提取灰分中的金属
  • 14、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浸在烧杯中试管内的水能达到沸点吗?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步骤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置于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持续沸腾,测得温度恒为 98℃。

    步骤二: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铁架台固定,如图甲所示。

    步骤三: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每隔2min记录一次,直至温度保持不变。

    步骤四:试管内加入相同体积的水,改变试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如图乙、丙所示,重复步骤三。

    步骤五:将步骤三和步骤四的数据记录到表中,如表所示。

    时间(min)

    组别

    0

    2

    4

    6

    8

    10

    12

    25.5

    50.2

    65.3

    75.1

    78.6

    80.4

    80.4

    25.5

    55.1

    72.3

    84.8

    86.3

    87.5

    87.5

    25.5

    60.7

    79.4

    92.5

    93.7

    930

    93.7

    (1)、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2)、试管中的水一方面会从烧杯内的水吸收热量,另一方面也会向散热,当两者达到平衡后,试管内的水温度就保持不变。
    (3)、该同学进行步骤四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4)、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判断丙组试管中的水是否会沸腾,并说明原因
  • 15、水是生命之源。从古至今,众多学者和科学家们都致力于研究其组成。

    ①18世纪前,人们普遍认为水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元素。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水是四大基本元素之一。

    ②1781年,卡文迪许将氢气放入纯氧中燃烧,发现燃烧后仅生成水,同时他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参与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③1783年,拉瓦锡改进了卡文迪许的实验,发现生成水的质量等于消耗的氢气和氧气质量之和,并使用更精确的测量方法,测得参与反应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8。为了进一步验证,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使水分解得到氢气,通过精确测量,发现生成氢气的质量为水的质量的1/9。

    ④1800年,威廉·尼科尔森和安东尼·卡莱尔利用电解法分解水,从而直接证明水由氢和氧组成。

    (1)、卡文迪许的实验证明了水并非一种元素,而是由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的(填“单质”或“化合物”)。
    (2)、根据卡文迪许和拉瓦锡的实验,我们可以推断出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kg/m3(结果精确到0.01kg/m3 ,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 1.43kg/m3)
    (3)、某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重现拉瓦锡的水分解实验,但他在导管口却无法将生成的氢气点燃,老师告知是由于生成的氢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的原因。该同学将导管的A处浸入装有碎冰的烧杯 , 如图2所示,就能在导管口点燃气体了。请解释加点处操作的科学原理:
    (4)、图3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玻璃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 16、为了探究植物吸水或失水的影响因素,某同学选取绿豆芽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盐水浓度

    mn(g)

    ma(g)

    △m(g)

    单位质量变化量(%)

    ?

    0%

    A组

    6.3

    7.3

    1

    0.16

    0.14

    B组

    8.4

    9.5

    1.1

    0.13

    C组

    6

    6.7

    0.7

    0.12

    0.9%

    D组

    12.7

    12.1

    -0.6

    -0.05

    -0.05

    E组

    12.8

    12.4

    -0.4

    -0.03

    F组

    13.4

    12.3

    -1.1

    -0.08

    4%

    G组

    14.2

    11.7

    -2.5

    -0.18

    -0.16

    H组

    12.8

    11.3

    -1.5

    -0.12

    Ⅰ组

    9

    7.5

    -1.5

    -0.17

    ①选取一定数量的绿豆芽,用吸水纸吸干绿豆芽表面的水分,分成九组,分别称量并记录其质量为mm。

    ②将每组的绿豆芽分别放入0%、0.9%、4%的盐水中浸泡相同时间。

    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盐水中的绿豆芽,____,称量并记录其质量为m后。

    ④记录和比较绿豆芽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的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如表。(已知△m=mₐ-mH, 单位质量变化量为△m/m的比值)

    (1)、请把实验③中的步骤补充完整:
    (2)、表格中“?”应填写的内容为
    (3)、根据实验和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某同学认为,植物吸水或失水的影响因素还与自身细胞液的浓度有关。想要验证该同学的猜想,还要进行的实验是
  • 17、资料表明,大蒜提取液有除菌的作用。某同学为了探究不同浓度大蒜提取液对空气的除菌效果。设计如下实验:

    ①将新鲜大蒜榨汁过滤,用蒸馏水稀释滤液得到浓度为80%、50%、20%的大蒜提取液。

    ②将等量的80%、50%、20%的大蒜提取液分别均匀喷洒在3个无人教室甲、乙、丙,将等量蒸馏水均匀喷洒在无人教室丁,四个教室均封闭1小时。

    ③将四个相同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处理),标记为A、B、C、D,分别放置在教室甲、乙、丙、丁。打开盖子,静置30min,让空气中的菌种沉降在培养皿中。

    ④将全部培养皿取回,盖上盖子,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48h。

    ⑤观察记录各培养皿中菌落的数量,如图1所示。

    (1)、该同学用橡皮泥制作了一个细菌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标识错误的结构是
    (2)、实验前对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处理的目的是
    (3)、根据图1中观察到的现象: , 得出80%浓度大蒜提取液除菌效果最好。
    (4)、兴趣小组将等量 80%浓度的大蒜提取液均匀喷洒在 4 个无人教室,分别密闭 0.5h、1h、1.5h、2h,重复步骤③、④、⑤。则该兴趣小组研究的问题是
  • 18、红豆是价值非常高的豆类食物,不但能够补血养血,还具有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的功效。某同学买了1.4kg的红豆,准备测量其密度并放入瓶中贮存。实验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如图1所示。此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是。修正错误后,用此天平称取适量的红豆,结果如图2所示,则红豆的质量为g。
    (2)、将红豆倒入量筒,测得体积为20mL,如图3所示。则此方法测量的红豆密度会比真实值
    (3)、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适合盛放1.4kg红豆的瓶子(以下数字为瓶子最大容积)____。
    A、200mL B、500mL C、800mL D、1200mL
  • 19、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内放入不同质量的水,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如图1所示。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

    (1)、实验时,要使甲、乙烧杯中的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可以通过控制相同来实现。
    (2)、对比甲、乙两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升高的温度与的关系。
    (3)、图2中的直线A对应的是图1烧杯中的水温变化情况。
  • 20、某校同学计划开展野外考察,找来了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请回答:

    (1)、山顶M 的海拔范围为米。
    (2)、若选择一个地方开展攀岩户外项目,A、B、C、D四个位置中最合适的是
    (3)、图中河流流动的大致方向为
上一页 304 305 306 307 3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