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皮肤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防止身体水分散失、、等。
-
2、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触摸一般用 , 因为指尖皮肤上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感受额头温度一般用 , 因为手背皮肤上的神经末梢对冷热比较敏感。
-
3、 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内有多种感受器,如触觉、冷热觉和痛觉等感受器。
-
4、人有各种不同的 , 内有能接收各种刺激并产生信息的感受器,产生的信息会沿着相应的神经传入 , 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肤等,人的感觉主要有 、、、等。
-
5、食物刺激味觉细胞,产生相应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从而产生味觉。味觉主要有、、、等。、、是人体对多种刺激综合后形成的感觉。
-
6、舌的表面有上万个味蕾,味蕾里有许多 , 这些细胞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对液态物质的刺激尤其敏感。
-
7、嗅觉的特点。(1)、长时间的刺激,会使大脑嗅觉中枢。(2)、儿童的嗅觉通常比成年人。
-
8、嗅觉的形成过程:我们能闻到苹果的香味,是因为苹果中挥发出的化学物质被吸入鼻腔后溶解在鼻腔内的黏液中,然后刺激(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产生了苹果香味的感觉。
-
9、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声音在气体中传播 , 在固体中传播。在15 ℃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 m。
-
10、与水波的传播类似,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这种波叫作。
-
11、声音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作。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
12、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
13、影响听觉的因素: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外伤、过大的音量、误用耳毒性药物等诸多因素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导致听力受损,这类听力受损往往是的。
-
14、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耳郭→外耳道→(产生振动)→(放大声波)→→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形成听觉)。
-
15、耳的结构: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外耳包括[①]、外耳道,中耳包括[②]、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3]和[④]。
-
16、耳的功能是收集声波并将声信息传送到大脑,还有保持的作用。
-
17、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制成如图所示的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大筒底面积为 高度为21 cm,小筒底面积为 , 高度为25 cm,质量为250 g(包括秤盘质量),小筒漂浮于大筒内的水中。两容器壁厚可忽略不计, g 取10N/kg。
(1)、不放被测物时,小筒受到的浮力为N。(2)、已知该浮力秤的最大排水量 请计算该浮力秤测质量的量程。(3)、写出一种增大该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
18、农民伯伯在挑选颗粒饱满的种子时,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选种。现需配制 20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1)、需要食盐 kg。(2)、农民伯伯应该挑选(填“浮在液面上”或“沉入盐水中”)的种子。(3)、取上述配制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45 kg,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9%的食盐水,则需加多少千克水?
-
19、小金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具体步骤如下:①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 ②准备好如图所示的溢水杯和小桶。
③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放入溢水杯中,用小桶接住溢出的水,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
(1)、小金的实验还缺少的一个步骤是。(2)、小金补充完步骤后,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得出的数据无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请说明原因:。此时得出的结论是F浮(填“>”“<”或“=”)G溢水。(3)、小金正确完成了全部实验步骤后,得出的实验结论为(用字母表示)。 -
20、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华在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的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多,有的溶解得又快又多。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请你参考如表所示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以硝酸钾为例,对影响硝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1)、建立假设:。(2)、实施方案:①;②;③比较相同条件下溶解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固体所需要的时间。
(3)、预测实验结果:。实验中,控制不变的因素是(写出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