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 或灯L上)

    (1)、小王只观察了灯L 的亮暗情况之后,直接排除了一种故障:。然后他根据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情况排除了第二种故障:
    (2)、小王排除了两种故障后,闭合开关S,根据闭合开关后的现象最终确定了故障情况。请写出闭合开关后灯L的发光情况、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及其对应的故障:
  •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灯泡L熄灭,两只电表的示数都变为0,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L或R 上,当把L 和 R 位置互换后再闭合开关,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两只电表的指针都发生偏转 B、两只电表的指针都不发生偏转 C、只有一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D、可能只有一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也可能两只电表的指针都发生偏转
  • 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小灯泡L亮,一段时间后小灯泡L熄灭。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电源电压为3 V,A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将一根导线并联在B、C两点,若小灯泡L发光,则一定是BC之间存在开路 B、将一个电压表并联在A、B两点,若电压表示数为3 V,则一定是AB 之间存在开路 C、将一个小灯泡L2并联在A、B两点,若小灯泡L2发光,则一定是AB 之间存在开路 D、将一个电压表并联在A、B两点,若电压表无示数,则一定是AB 之间存在短路
  • 4、小明用两个灯泡 L1L2按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闭合开关后,用电压表分别测量( Uab UbcUac三处电压。关于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出 Uab后,保持b不动,将接a的导线改接到c,就可以测出( Ubc B、若实验时电压表示数 Uab=Uac0,则可能是a、b之间发生了开路 C、若实验时电压表示数 Uab=0,Ubc=Uac0,则一定是a、b之间发生了短路 D、测量a、c之间的电压时,电压表的偏转角度一定是测量a、b之间电压时的2倍
  • 5、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的相关器材设计了一个“测力计”模型,可以测量拉力与压力大小,其原理如图甲所示,“测力计”的表盘由电流表或电压表改装而成。弹簧形变长度 △L 与所受力 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 V,R0为 10 Ω,R为均匀电阻丝,长度为40 cm,阻值为10Ω,弹簧处于原长时,滑片P 恰好指在R 的中点,电压表量程为0~3V。测试时手柄的重力与弹簧电阻均不计,且弹簧的形变量在弹性限度内,对手柄所施加的力均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当压力最大值时,滑片 P 刚好在电阻丝R 的最下端。

    (1)、〔选择合适电表〕小德认为“测力计”的表盘可以用电流表改装,小崇认为不可以,其理由是 。
    (2)、〔拉力表盘标识〕小崇选择将电压表表盘改装成“测力计”表盘,则在电压表表盘“1.5V”刻度处应标的拉力的数值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压力表盘标识〕小嘉也选择电压表作为表盘,他先测试并获取了手柄拉力大小与电压表示数的关系图(如图丙所示),然后他将定值电阻R0换成5Ω的电阻继续测试,请在图丙中画出更换电阻后手柄压力大小与电压表示数的关系图像。(写出分析过程)
  • 6、如图甲所示为某汽车的油箱(油箱呈长方体,内底面积为( 0.20m2,最多能装油700 N)及自动测定油量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源两端的电压恒为12 V,油量表实质为电流表(量程为0~0.6A),Rx为力敏电阻(上表面面积为 0.001m2, , 厚度忽略不计),其阻值与所受汽油压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当油箱中加满油时,油量表指向 D。

    (1)、汽车加满油时油箱底部受到的压强为
    (2)、定值电阻. R0的阻值是
    (3)、空油箱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 请在图丙画出指针位置。
  • 7、实际测量中所使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由G表改装而成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大小取决于通过G表的电流,当通过G表的电流为表头电流. Ig时,电压表或电流表的示数刚好达到最大测量值。若G表的电阻 Rg=10Ω,表头电流 Ig=3mA,要把它改装为一只量程为0~3V 的电压表,则需要增加一个定值电阻. Rx

    小资料:

    G表,又称灵敏电流表,其电路符号为G,它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小量程电流表,可以测量微小电流,其表头电流为 Ig(即指针刚好偏转到最大刻度时,通过G表的电流值),其电阻为 Rg

    (1)、将定值电阻. Rx连入图中。
    (2)、求出连入电阻. Rx的阻值。
    (3)、改装后电表的刻度盘(填“均匀”或“不均匀”)。
  • 8、如图所示为“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R为待测电阻。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0 Ω 2 A”)、电压表(量程分别为0~3 V、0~15V)、电流表(量程分别为0~0.6 A、0~3 A)、电源(3节新干电池串联)。若R的阻值为5Ω,想使测量时能较准确地读数(指针最好偏过中央刻度线),则电压表应选量程,电流表应选量程;为了保证两电表的安全,应控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在范围内。

  • 9、小强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电学器材进行实验。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 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电阻. R1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 R2的规格为“20Ω 0.5 A”。将开关S闭合后,为保证电路中各元件正常工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 R2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5 Ω B、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变化量为1 V C、通过电阻. R1的电流最大值为0.4 A D、滑动变阻器 R2的调节范围为0~20Ω
  •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灯泡连接在电路中,1、2、3可能是电流表或电压表,闭合开关后,能使两个灯泡都发光的是(    )

    A、1、2是电压表,3是电流表 B、1、3是电压表,2是电流表 C、1、3是电流表,2是电压表 D、2、3是电流表,1是电压表
  •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 L1L2都能发光,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为3:5;当开关断开时,为了使灯 L1L2都能发光,忽略灯丝电阻的变化,则( )

    A、甲表为电流表,乙表为电压表,示数之比为3:2 B、甲表为电压表,乙表为电流表,示数之比为2:3 C、甲、乙两表都为电流表,示数之比为5 :2 D、甲、乙两表都为电流表,示数之比为2:5
  • 12、某小组同学开展了“立定跳远自动测距垫设计”的项目活动。

    立定跳远的距离是指身体落地时离起跳线最近的点到起跳线的垂直距离,如图甲所示。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源电压恒为3 V,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0Ω,AB 是长度为3m 的均匀电阻丝,其阻值与长度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设定A 为起跳线位置,电阻丝上每隔1cm设置一个压力开关,当压力开关受到一定压力时会自动闭合(图中“……”处部分开关未画出)。

    (1)、分析图乙可知,跳远距离越远,电压表的示数越
    (2)、为方便读数,小组同学想在电压表表盘上标注相应的跳远距离。请通过计算说明电压表示数为1.8V 时测试者的跳远距离。
    (3)、起跳前,脚尖不能超过起跳线,否则成绩无效。根据评价量表本电路中缺少“踩线提醒”设计,需要改进。小组同学提出:利用小灯泡、电铃、压力开关S1等元件在原电路图上增加一条电路,使“踩线提醒”评价指标达到☆☆☆。改进后的部分电路连接如图丁所示,请自选元件,将电路图补充完整。(电铃用“兄”表示)

    评价指标

     ☆

     ☆☆

     ☆☆☆

    踩线提醒

    起跳踩线时无提醒

    起跳踩线时亮灯或有声音等提醒

    起跳踩线时亮灯且有声音提醒

    ......

    ……

    ……

    ……

  • 13、小雪对小区路灯进行自动化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其中光控开关的工作原理:闭合开关 S1,当光照度降低时,光敏电阻. R2的阻值增大,其两端电压也随之变大,当电压达到3 V时,开关 S2就自动连接 ac,使路灯L点亮;反之,当光照度增强到一定值时,开关 S2就会自动连接 ab,路灯熄灭。

    光照强度/lx

    5

    10

    15

    20

    25

    30

    光敏电阻.    阻值/Ω

    60

    30

    20

    15

    12

    10

    (1)、光敏电阻. R2的阻值与光照度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为4.5 V,当光照强度为15 lx时,光敏电阻 R2两端的电压等于3 V,试计算定值电阻. R1的阻值。
    (2)、电源用久了电压会偏低,试判断路灯日工作时间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 14、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将湿敏电阻R 固定在叶片上,来检测植物叶片含水量的变化(图中叶片未画出)。已知湿敏电阻R 的阻值随叶片含水量H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 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 Ω

    (1)、由图乙可知,随着 H 变大,湿敏电阻R 的阻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闭合开关S,当植物叶片含水量变低时,电压表的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4 V时,植物叶片的含水量为
  • 15、如图甲所示为“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的实物图。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填“左”或“右”)端。
    (2)、实验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A,电压表的示数为V,则测得的电阻R 的阻值为Ω。
    (3)、现要使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4A,滑动变阻器滑片应向(填“左”或“右”)端移动,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V。
  • 16、小明练习用伏安法测电阻,他所测电阻的阻值约为2 Ω,所用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所用电流表的量程为0~3A。若测量结束后,他得到的结论是待测电阻的阻值为10Ω,则他在测量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可能是 ( )
    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 B、他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致使误差过大 C、电压表按0~15 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3 A 量程读数 D、电压表按0~15 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0.6 A 量程读数
  • 17、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最左端滑到最右端,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完整图线如图乙所示。

    (1)、图线(填“①”或“②”)是电压表 V2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线。
    (2)、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Ω。
  • 18、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在移动滑片P 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R0的阻值为10Ω B、电源电压为14 V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70 Ω D、滑片 P 移动的过程中,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0.2 A
  • 19、如图所示为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闭合开关前,移动滑片 P 到最右端是为了保护电路 

    ②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 P 的作用是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③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 P 的作用是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不变 

    ④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 P 的目的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0、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得到了如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分析判断,该电路可能是(   )

    U/V

    1.0

    1.5

    2.0

    2.2

    2.5

    2.7

     I/A

    0.20

    0.30

    0.40

    0.44

    0.50

    0.54

    A、 B、 C、 D、
上一页 231 232 233 234 2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