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该样品的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取适量样品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

    (1)、该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2)、白色沉淀A是
    (3)、小科认为该方案没法判断其中有一种物质是否存在,若要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在保持其他步骤不变,将步骤①中氯化钡换成
  • 2、如图是小科用实验来模拟滑板比赛中场景,用质量为2kg的小球从高5m处的A处开始静止滑下,经过最低点C后再滑到右边的最高点D(高4.5m),立即返回到左边的最高点B,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第一次经过C的动能设为E1 , 第二次回到C时设为E2:则E1E2(选填“>”或“<”或“=”);
    (2)、小球从A滑到C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J;
    (3)、小科猜想若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如果能从A点出发,滑到另一侧高台E(与A处等高)处,下列措施能让运动员最终可行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
    A、运动员以一定初速度下滑 B、运动员携带重物增加总重 C、运动员站立出发,滑下后蹲下 D、运动员更换一个质量更轻的滑板
  • 3、古代中国有关于锌冶炼的描述,一般将炉甘石ZnCO3、煤炭饼装罐泥封,底部铺上碳火薪,加热到发火煅红,冷却后,把外面的泥灌击毁取出,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有:ZnCO3分解生成ZnO,ZnO最后与C反应生成Zn。
    (1)、炉甘石ZnCO3属于类物质(选填“酸”“碱”或“盐”)。
    (2)、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2ZnO+C__2Zn+X , X的化学式为
    (3)、反应后未经冷却,马上把外面泥灌击碎取出锌,通常会造成产物锌的质量比理论值要大,从化学变化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4、小科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硝酸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如图中“”表示烧杯内溶液中的不同离子,其中的“”表示离子。
  • 5、运动会期间工作人员运送东西,将长为L质量不计的木棒置在肩上C点,木棒A端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他用手压住B端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用手压B端不动,移动木棒,改变CB的长度记为x,则木棒对肩膀的压力F随x的变化关系图像为(  )

    A、 B、 C、 D、
  • 6、在刚刚落幕的校第76届运动会上,同学们努力拼搏,携手奋进,展现了“致偶像志少年”的校运精神。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小题:
    (1)、校运会中处处离不开科学,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育中心屋面采用的新材料铝镁锰板属于一种合金 B、中午学生吃饭用的餐具采用的全降解材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C、接力跑中使用的铝合金接力棒属于有机物 D、运动员穿的运动衣服主要成分中有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投掷实心球的过程示意图,运动员在A点发力,在B点实心球离手,C点是实心球运动的最高点,D点是实心球即将接触地面,E点是实心球在地面上滚动后停止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和地面碰撞能量损失,上述过程中实心球机械能守恒的是(  )

    A、AB   BC B、AC   CD C、BC   CD D、AB   DE
  • 7、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CuCuCl2CuOH2 B、FeFe2O3FeCl3 C、Na2SO4Na2CO3NaOH溶液 D、CO2CaCO3CaCl2溶液
  • 8、小科在研究物质酸碱性时做了如下实验:打开塞子后,能看到pH试纸变色的是(  )
    A、 B、 C、 D、
  • 9、下列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天平 C、钓鱼竿 D、铡刀
  • 10、在H2+CuOΔ__Cu+H2O中属于还原剂的是(  )
    A、H2 B、CuO C、Cu D、H2O
  • 11、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pH B、稀释浓硫酸 C、加入锌粒 D、干燥氢气
  • 12、如图甲所示,一弹簧测力计下悬挂底面积为40cm2的圆柱体,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100cm2 , 质量为500g的圆筒,筒内装有30cm深的某液体。现将圆柱体从圆筒上方离液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圆筒的厚度忽略不计,圆柱体下降过程中没有液体从筒中溢出)。求;

    (1)、圆柱体的高度为cm;
    (2)、圆柱体完全浸没时受到液体的浮力
    (3)、筒内液体密度
    (4)、当圆柱体完全没没时,圆筒对桌面的压强
  • 13、如图所示,铁桶重为20N,桶的底面积为100cm2 , 往桶里倒入3kg的水,水的深度为15cm,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3)台面受到桶的压强。

       

  • 14、2024年2月开始中国铁建提速建设常泰长江大桥如图甲。这将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的“三位一体”过江通道,桥全长约10km。其中主桥约1200m。上层为设计时速100km/h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一级公路和城际铁路。

    (1)一辆货车总重10吨,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力的0.15倍,且以设计时速匀速通过该桥主桥,则该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共需要多少秒?

    (2)若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15km后,然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用15s,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

  • 15、如图所示为“顶针”,是民间常用的缝纫用品,一般为铁质或铜制,套在手指上,能顶着针尾,手指发力来穿透衣物。小云发现妈妈的缝纫盒里也有一个顶针,刚学完密度知识的小云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方案鉴定顶针的材料,查阅完资料得知ρ=8.9×103kg/m3ρ=7.8×103kg/m3

    方案一: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实验操作如下:

    ①小云将顶针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②再将顶针放入倾斜的装满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用量筒测出小烧杯中溢出的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顶针大于量筒口)

    方案二:利用电子秤测量,实验操作如下:

    ①给烧杯中装入适量水,按电子秤清零键,如图a。

    ②用细线悬挂顶针,慢慢放入烧杯的水中,不接触烧杯底部,如图b,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1

    ③慢慢松开细线,使顶针沉底,如图c,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2

    (1)、用顶针套在手指上推针的目的是通过减小对手指的压强;
    (2)、方案一中测量的顶针的质量为 , 该顶针的原材料为。方案二中测出顶针的密度ρ=(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水的密度为ρ);
    (3)、你认为(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的测量方法更精确,理由是:
  • 16、在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有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往装置中加水,当水位从容器体积13处升高至23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结论。小明觉得在加水的过程中,水的质量也会增加,干扰结论判断。于是他采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对该结论进行深入探究,以下是他的实验步骤:

    ①将自制塑料膜均匀铺在电子秤的秤面上,打开电子秤进行调零。

    ②用烧杯往容器内倒水,水要达到一定深度。

    ③调节自制角度调节器,改变侧板的倾斜角度,观察记录电子秤的示数以及水面高度。

    (1)、图甲实验中,随着水位的增加能观察的实验现象是:
    (2)、图乙实验中,能利用电子秤的示数反映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的依据是:
    (3)、小明通过实验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请你写出用装置乙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的简要操作:
  • 17、“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用字母表示)。
    A.
    B.
    C.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点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3)、“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们基于实验事实并加以合理的逻辑分析的而获得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 18、如图甲所示,小明依据课本的实验方案测量本地的大气压值。所用一次性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2mL。

       

    (1)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 , 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00cm;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的值Pa;

    (2)为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明利用自家汽车里的“胎压计”测量实际的大气压,示数如图乙所示,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小明认为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A.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对实验有影响

    B.注射器中有空气未排尽

    C.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D.注射器漏气

  • 19、擦窗机器人的质量为2千克,它的“腹部”有吸盘;如图,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

    (1)擦窗机器人工作时,主机内部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而“吸附”在玻璃上;

    (2)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机器人沿着水平匀速向左擦窗,此时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

  • 20、小明自制了一支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液体密度为ρ和ρ的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FF;从观察到的现象判断:ρρ(均选填“>”、“<”或“=”)。

上一页 219 220 221 222 2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