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将轻小的金属杆A 用一根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下,下列判断它是否带电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验电器的金属球跟它接触,若金属箔张开,则A 肯定带电 B、用带电小球B 靠近它,若它被吸引,则A 肯定带电 C、用带电小球B 靠近它,若它被推开,则A 肯定带电 D、用纸屑靠近它,若纸屑被吸引,则A 肯定带电
  • 2、假如自然界存在第三种电荷,且遵循已有的电荷间的作用规律。a、b、c三个轻质小球分别带正电荷、负电荷和第三种电荷,均用绝缘细线竖直悬挂,相互靠近但始终不接触,三个小球的最终状态可能为    (    )
    A、 B、 C、 D、
  • 3、20℃时,将一杯物质R 的溶液分四次各蒸发10g水(不过滤),每次蒸发后均恢复到20℃观察杯底固体物质的质量,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

    每次蒸发水的质量/g

    10

    10

    10

    10

    杯底固体物质的总质量/g

    0

    1

    3

    ?

    则第四次蒸发水后杯底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 物质R 在20℃时的溶解度为 , 物质R 的溶解性属于 , 第二次蒸发后所得溶液中R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 4、20℃时,分别将2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与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20g水,再降温到20℃,分别析出硝酸钾晶体ag与bg,则a、b的大小关系是    (    )
    A、a=2b B、2a=b C、a=b D、无法确定
  • 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A、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3% B、20℃时,将18 g硝酸钾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8g C、60 ℃时,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剂水 D、80℃时,将269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6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59 g
  • 6、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配制等浓度的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需控制的条件是
    (3)、t3℃时,配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最多的是
    (4)、将t4℃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2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排列顺序是____(填字母)。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甲>丙 D、乙>甲=丙
  • 7、如图所示为某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会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当条件改变时,M、N两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错误的是    (   )

    A、都升温10℃后,M、N 点均水平向右移 B、都降温10℃后,M 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 点向左平移 C、恒温下加水稀释,M、N点均不动 D、恒温下蒸发溶剂,M点不动,N点先向上移至曲线然后不动
  • 8、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选项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   )

    A、图甲: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图乙: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 C、图丙: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水 D、图丁:加热蒸发酒精溶液
  • 9、如图所示,室温时,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硝酸钾溶液和饱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烧杯的水中漂浮着小木块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已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   )

    A、甲中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 B、甲、乙中溶液质量相等 C、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D、小木块丙会下沉
  • 10、一容器内盛满了一定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现将一个乒乓球轻轻地放在液面上,溢出了一些液体后,乒乓球呈漂浮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溢出液体的体积等于乒乓球的体积 B、溢出液体的质量等于乒乓球的质量 C、若继续加蔗糖,则乒乓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会更少 D、若将饱和溶液换成水,则溢出液体的体积更少
  • 11、小明用装有适量水的薄壁小试管、螺母和细线制成一个测量小石块密度的装置。将此装置放入水中静止时,试管露出水面的高度h1为5cm,如图甲所示;在试管中轻轻放入小石块,当装置在水中静止时,试管露出水面的高度h2 为2cm,如图乙所示。已知小石块放入试管前后,试管中的液面差h3为2cm 。 ρ=1×103kg/m3

    (1)、若甲、乙两个装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和 F , 则F(填“>”“=”或“<”)F
    (2)、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kg/m3
  • 12、劳动实践中,小宁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8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并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g 取10 N/ kg)

    (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重力。
    (2)、全部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内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 4.0× 103m3,则桶内鹅卵石的总质量为kg。
  • 1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g的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g 取10 N/ kg)(   )
    A、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 1N B、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g C、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 cm3 D、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
  • 14、如图所示,一个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一个金属块,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能静止,如果把金属块及气球的位置轻轻向下移动些,则金属块及气球 (   )

    A、仍能静止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 D、不能确定
  • 15、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成像。如果长期用眼疲劳,会导致在视网膜的前面成像造成近视。如图所示,有一种治疗近视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切削,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 )

    A、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 B、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 C、凹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 D、凹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
  • 16、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③正常人在水中应配戴高度老花眼镜

    ④正常人在水中应配戴高度近视眼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7、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当蜡烛距凸透镜15 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蜡烛距凸透镜45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蜡烛距凸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凸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 18、AI跳绳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训练系统,通过手机摄像头对用户的跳绳次数、速度等数据进行记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机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凹透镜 B、小科通过手机摄像头所成的像是虚像 C、小科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位于摄像头的1倍焦距以内 D、小科到摄像头的距离位于摄像头的2倍焦距以外
  •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换上焦距较小的凸透镜,蜡烛不动,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C、若蜡烛向左移动,则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 20、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由发光点到平面镜的垂线的垂足为O,如图所示。当平面镜绕过O点并与纸面垂直的轴逆时针转动时,像点(   )

    A、跟平面镜的距离保持不变 B、沿一直线越来越接近平面镜 C、和发光点的距离越来越大 D、按逆时针方向沿一曲线运动
上一页 141 142 143 144 1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