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张老师在演示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玻璃管内水银柱比槽内水银面高出76cm , 下面的哪些措施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  )
    A、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 B、往槽内加入少许水银 C、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D、把玻璃管往上提一提
  • 2、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中,男运动员站立在水平冰面上将女运动员托起静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男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冰面对男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女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托力是一对平衡力 C、女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冰面对男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和冰面对男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3、如图所示,将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分两部分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P等于()

    A、3:5  B、3:2  C、2:5  D、9:10
  • 4、以下做法,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
    A、刀刃磨得很薄 B、盲道上凸起的圆点 C、安全锤头部做成锥形 D、汽车安全带做得较宽
  • 5、连通器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茶壶 B、船闸 C、活塞式抽水机 D、下水道存水管
  • 6、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大气压的是(  )
    A、用打气筒向篮球内打气 B、吸盘式挂衣钩 C、用胶头滴管吸取化学试剂 D、用吸管吸饮料
  • 7、我国已研造出世界上最快的高速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80km/h在运行时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火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的安全线与列车的距离也要更大些。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

    A、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小 B、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大 C、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大 D、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小
  • 8、下列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圆珠笔的笔尖装有小滚珠 B、矿泉水瓶盖上刻有花纹 C、乒乓球拍上黏贴橡胶 D、黑板擦使用粗纤维做擦面
  • 9、2018年2月22日,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武大靖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会首枚金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 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10、下图中关于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正在上升的小球 B、斜面上静止的木块 C、斜抛向空中的铅球 D、挂在墙上的小球
  • 11、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初中生受到的重力约为100N B、初中生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3000kg/m3 C、初中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2m/s D、初中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压强约为1200Pa
  • 12、以下属于压强单位的是(  )
    A、N/kg B、N/m2 C、kg/m3 D、m/s
  • 13、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则从3s至5s内,推力对木块所做的功J,从0s至1s内,推力对木块所做的功的功率为W。

  • 14、我市在经济开发过程中,坚持开发与环保并重。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该厂有甲、乙两车间,各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经分析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离子,共含有K+、Ca2+、Cu2+CO32-、OHNO3-六种离子:
    (1)、乙车间的废水呈蓝色,其中一定有的阳离子为
    (2)、甲车间的废水含有的三种离子是
    (3)、将甲乙两车间排出的废水混合,若能将不共存的离子全部除去,最后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可获得一种化肥,该化肥属于(选填“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4)、写出检验甲车间废水中含有OH的方法
  • 15、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斜面及水平面上的木板、

    木块都相同。

    (1)、在斜面和水平面材料的选择上,最好选择(  )
    A、斜面和水平面都光滑 B、斜面光滑,水平面粗糙 C、斜面和水平面都粗糙 D、斜面粗糙,水平面光滑
    (2)、该同学得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的结论,其判依据是
    (3)、乙、丙两个实验是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将质量不同的小球放在斜面同一高度滚下来的目的是
    (4)、在同一条高速公路上对不同车辆的限速一般不同,如图丁,其原因可用两个实验来解释。
  • 16、实验室中有一包由碳酸钠和氧化钙组成的白色粉末,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的探究过程,请你按要求帮助其完成探究活动。

    (1)同学们将部分白色固体放于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发现烧杯外壁有热感,白色固体中能与水反应放热的物质是。继续加入足量的水并过滤,用pH试纸测定滤液的pH,pH7(选填“>”“=”或“<”),滤液呈碱性。

    【提出问题】滤液中含有哪些碱性物质?

    【提出猜想】

    猜想①:NaOH  猜想②:NaOH和Na2CO3

    猜想③:NaOH和Ca(OH)2  猜想④:NaOH、Ca(OH)2和Na2CO3

    【实验探究】

    (2)甲同学认为猜想④不合理,原因是

    (3)乙同学进行下列实验,请你填写表中空白处。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Ⅰ.取用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CO2

    没有明显变化

    滤液不含

    Ⅱ.取用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滤液含有Na2CO3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得出结论】猜想②成立

  • 17、劳动实践课上同学们用草木灰给农作物施肥。 课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草木灰是一种重要的农 家肥,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钾。

    【提出问题】如何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

    【设计与实验】第一步:燃烧向日葵秸秆,收集一定质量的草木灰。

    第二步:用 60℃水浸洗草木灰并过滤,洗涤滤渣 2 次,合并滤液。

    第三步:蒸发滤液,烘干固体,取所得固体进行如图实验。

    第四步:根据反应前后烧杯和其中溶液总质量的增加量,计算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1)装置 B 的作用是

    (2)实验中若稀硫酸的量不足,则实验结果会(填“偏大”或“偏小”);

    (3)A 中反应结束后,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中通入 N2 的目的是

  • 18、为加深对酸、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在学完酸、碱的性质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完成了以下实验活动。

    (1)、实验一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
    (2)、实验二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请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三中,观察到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反应后所得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4)、由实验四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
    A、氢氧化钙不溶于水 B、步骤二中溶液变红是因为Ca(OH)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Ca2+ C、步骤三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是氢氧化钙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 19、某同学参照生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对一些化学物质进行区分。现有A、B、C、D四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他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分类检索表,请帮他将图中“”中的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 20、“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能够以(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在苍茫海水中沉没了 800 多年的“南海一号”重见天日,在出水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

    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用“>”表示)

上一页 127 128 129 130 1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