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原子得到电子后带正电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对①∼⑤表示的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N ②Fe ③Fe2+ ④H2O ⑤NaCl.

    A、③表示铁离子 B、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有①、②、④、⑤ C、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④表示H2O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 3、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后才能构成物质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产生原子,这些原子又重新组合构成别的分子
  • 4、植被丰富的公园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2)。下列关于O22-与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O22与O2的化学性质不同 B、O22与O2的质子数不同 C、1个O22比1个O2多2个电子 D、O22与O2的相对质量均为32
  • 5、原子结构模型是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下列有关图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分层结构模型       ③电子云模型       ④行星模型

    A、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B、如图②模型波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C、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④模型 D、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②④③
  • 6、食物经长时间煎炸后产生丙烯酰胺(化学式C3H5NO)等有毒物质。下列有关丙烯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g B、丙烯酰胺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C、丙烯酰胺由碳、氢、氮、氧三种原子构成 D、丙烯酰胺中碳、氢元素个数之比为3:5
  • 7、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水分子 B、氦原子 C、电流表 D、耳朵
  • 8、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溶质为Na2CO3Na2SO4的混合溶液中两者的质量分数。向质量为100g的该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BaCl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再向其中滴加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BaSO4是难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固体)

    (1)、m的值为
    (2)、该混合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 9、科学家为了弄清楚生物遗传的控制部位在哪里,取海洋中的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伞藻(如图),伞藻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其细胞核只位于假根中。伞藻有两个种类,甲种伞藻的帽呈伞形,乙种伞藻的帽呈菊花形。科学家将甲、乙伞藻的帽和假根都切除,再将甲伞藻的伞柄移植到乙伞藻的假根上(称为丙),乙伞藻的伞柄移植到甲伞藻的假根上(称为丁)。一段时间后,丙、丁伞藻都分别长出了新的帽。

    (1)、根据实验过程,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2)、科学家进一步实验,将乙伞藻的细胞核去除,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切除乙伞藻的帽,一段时间后观察乙伞藻的帽形。科学家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3)、海洋生态系统较农田生态系统更稳定的原因是
  • 10、重力势能是由于重物被举高后具有的能,其大小可以表示为Ep=mghEp表示重力势能,h为重物被举高的高度。弹性势能是物体因为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可以表示为Ep=12kx2Ep表示弹性势能,k为弹簧弹性系数,x为弹性形变量。如图,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小球的平衡位置O作为坐标原点,x轴正方向朝下。若取坐标原点O为系统势能的零点,则当小球位于坐标为x0的位置时,请证明此时由弹簧和小球组成的系统总势能为12kx02

  • 11、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量为28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m。已知他自身的重量为500N,对绳子施加的拉力F=200N , 两脚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S=400cm2。求此过程中:

    (1)、小华对地面的压强;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12、人类对火的认识和利用,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自己,可以说人类文明史就是火的利用史。
    (1)、由于对流,热空气上升,在日常中我们所见的烛焰如图甲所示。假如在完全失重充满空气的太空船里,你认为烛焰的形状是(     )

    A、 B、 C、 D、不燃烧
    (2)、由于火焰温度很高,空气会发生电离,从而火焰周围充满了正负离子,当用手摩擦一束细塑料包扎带,由于静电作用,包扎带会张开成如图乙所示的形状,当你把火焰靠近包扎带时又会合拢,请解释此原因:
  • 13、某人持续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下图显示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血糖和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的测定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下降是由于血糖在呼吸作用中被大量消耗,写出有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
    (2)、运动30分钟的过程中,血糖能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主要依赖于分解。
    (3)、运动初期,血液中的脂肪酸浓度也下降,猜想可能的原因:
  • 14、某实验小组欲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若干克硫酸铜晶体,研细后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

    ②将足量的NaOH溶液与上述溶液充分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

    ③将所得沉淀转移到坩埚中,均匀缓慢加热至完全变为黑色,研细备用;

    ④按下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与MnO2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mL气体为准(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编号

    KClO3质量(g)

    其他物质质量(g)

    待测数据

    1

    2.0

    /

     

    2

    2.0

    CuO 0.5

     

    3

    2.0

    MnO2 0.5

     

    (1)、步骤①中需要硫酸铜晶体至少g(结果保留1位小数);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2)、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可能为多选)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 C、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D、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时再读数
    (3)、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1mL,刻度A为19,则此时气体的读数为
  • 15、按要求填空。
    (1)、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会生成CaCO3白色沉淀。为表示这个反应,写出了下列两个反应方程式:甲,CaCl2+NaHCO3=CaCO3+NaCl+HCl;乙,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你认为哪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合理,并简述理由:
    (2)、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H+Ag+K+Cu2+ClOHNO3CO32等八种离子中的几种,取该溶液少许,滴入几滴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则原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3)、已知难溶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更难溶的物质,将白色MgOH2加到FeCl3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如图所示,物体M与弹簧一增相连,系在绳子末端的小球从A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经最低点B,撞击物体M后反弹,并使M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最终到达最右端D点,(图中C点是弹簧原长的末端,均不计空气阻力)。

    (1)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2)小球在最低点B时,受到的力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3)物体M从C到D点的过程中,动能大小变化情况是 (选填“一直变大”“一直变小”或“先变大后变小”)。

  • 17、人体需要摄取食物补充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如图为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相关物质和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肺部吸入的氧气首先到达心脏的(填位置)。
    (2)、d是肾小管的作用,防止体内水分以及其他营养物质流失。
    (3)、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排尿是间断的。人产生尿意后能有意识地控制暂时不去排尿,说明
    (4)、人的心脏每跳一次大约输送8×105m3的血液,正常人血压(可看做心脏压送血液的压强)的平均值约为1.5×104Pa , 心跳约每分钟70次,据此估测心脏工作的平均功率为
  • 18、工业上以铁粉为原料制备新型消毒、净水剂K2FeO4的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是 , 反应①发生时的现象为
    (2)、已知氢氧化亚铁和双氧水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③中双氧水做氧化剂,常见试剂高锰酸钾也可做氧化剂,该工艺流程中选用双氧水而不用高锰酸钾的原因是
  • 19、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后常见有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冠病毒属于
    (2)、临床上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注射葡萄糖液,从细胞角度解释吸氧的原因。对患者注射葡萄糖液时,当针刺破皮肤,病人会感觉到疼痛。如图所示,痛觉形成的神经传导途径是(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
    (3)、专家表示,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治愈后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抗体,一般不易在短期内再次感染该病毒,这种免疫被称为
  • 20、日本本州东岸近海海域曾发生7.3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易发生地震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C、地震属于内力作用,内力的作用是使地表起伏趋向缓和 D、内力作用的结果对地壳物质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
上一页 669 670 671 672 6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