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滨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后,按照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得到图乙的曲线:

    (1)、在组装图甲实验装置时,发现温度计会碰到烧杯底部,所以小滨需要调整(选填“铁夹A”或“铁圈B”)。
    (2)、由图像乙可知,当液体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在98℃不变。由此是否能说明液体沸腾需要持续吸热?并请你说明理由。
    (3)、小滨再往烧杯中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样热源将水再次加热到沸腾,整个实验,下面最符合加入冷水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 2、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了大肠杆菌,用于探究大蒜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是否有抑制作用。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将新鲜大蒜压成蒜泥,双层纱布包住挤压过滤,制成100%大蒜提取液。
    ②吸取适量100%大蒜提取液,滴入制备好的含大肠杆菌的培养皿中。

    ③将培养皿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18~24小时。

    ④拍照记录抑菌圈大小,并测量其直径。

    (1)、为了使实验更加严谨,需要设置一个对照组:将等量的(填“自来水”或“无菌水”)滴入含大肠杆菌的培养皿中。
    (2)、设置对照组后,如图所示,含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皿中加入100%大蒜提取液后,周围出现了抑菌圈,而对照组未出现抑菌圈,说明
  • 3、小江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电灯外焰的温度约为 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装置进行加热,为了更好观察碘的升华现象,我们应该选择(选填“甲”或“乙”)装置;说明选择的理由:。观察到现象可知碘发生了升华。

  • 4、小滨利用托盘天平称取4g食盐,步骤如下:

    (1)、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在左右托盘中放上两张相同的称量纸。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 , 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将游码移动至“4g”的位置,向左盘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分度盘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 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3)、小滨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天平左盘上粘有一小块橡皮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
    A、橡皮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粘上去的,称取结果都不准确 B、若橡皮泥是在第(1)步前粘上去的,则称取结果仍旧准确 C、若橡皮泥是在第(1)步后、第(2)步前粘上去的,则称取结果偏小
  • 5、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是小麦的根系,属于根系。
    (2)、小麦的根对水分的吸收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浓度相关,图乙中箭头表示水分流动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浓度最大的是(填写数字)。
    (3)、土壤污染可能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针对土壤污染的现状,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 6、模型构建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滨根据胃壁结构的相关资料,利用可分泌液体的凝胶、充满红墨水的细管、橡皮膜、充气球、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胃壁模型,如图所示,以模拟构成胃壁的各大组织。

    资料:胃壁由多层结构构成,其中黏膜层表面有褶皱,可分泌胃液并保护胃壁,黏膜下层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网,肌肉层负责胃的蠕动以进行机械消化。

    (1)、胃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
    (2)、从结构完整角度评价,该模型未展示的神经网属于组织。
    (3)、从功能模拟角度分析,为模拟肌肉组织的收缩和舒张,可进行的操作是
  • 7、近年来,我国科研团队在新型钠离子电池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钠离子电池因原料丰富、成本低等优点,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

    (1)、钠元素和锂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不同。
    (2)、右图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画出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8、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精子和卵细胞在(填名称)结合形成受精卵,等胚胎植入子宫内壁后,胚胎通过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
    (2)、女生进入青春期后,脸上长了很多青春痘,经医生检查发现她体内的性激素分泌失调,这与图中(填序号)的功能有关。青春期是我们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的认识或做法合理的是

    A.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形,长期不吃早餐

    B.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C.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已经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强

    D.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 9、素有“水果之王”之称的草莓营养丰富,多吃草莓不仅可以帮助消化,同时也可以保护视力。

    (1)、在植物学中,我们将草莓食用的部分称为假果,它是由花托膨大而形成的肉质结构。草莓表面的那些“籽”才是一粒粒完整的果实。草莓“籽”是由发育而来的。
    (2)、草莓可以用种子进行繁殖,草莓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填种子的结构名称)。草莓也可以采用“走茎繁殖”的方式扩展地盘,在生长季节,它会伸出长长的匍匐茎,在节处长出新的植株。草莓“走茎繁殖”的优点是(写出一点即可)。
  • 10、化学符号是简洁明了、信息丰富的语言。
    (1)、用化学符号表示:3个铵根离子构成氯化钠的微粒
    (2)、 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2H; 2H
  • 11、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细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这个实验的原理与下列四个选项的实验原理一致的是( )

    A、气体扩散 B、压缩空气 C、酒精与水混合 D、铅柱黏合
  • 12、流程图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蝗虫的一生经历的时期: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B、科学家建立原子结构模型的时间序:道尔顿→卢瑟福→汤姆生 C、地球的结构由内到外:地壳→地幔→地核 D、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根毛→根中导管→茎中导管→植物体各结构
  • 13、世界土壤日设立在每年的12月5日,旨在关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管理土壤资源。下列有关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C、土壤中有空气,可以供植物根呼吸 D、土壤生物仅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和植物
  • 14、如图是余姚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陶钵,在陶钵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选土:选取优质陶土,并搅拌揉搓 B、制坯:将优质陶土放入模具,使其成型 C、烧坯:将陶钵置于高温炉中烘烤 D、刻坯:在钵体上进行图案刻画
  • 15、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l-35,Cl-37在元素周期表中占两个不同的位置 B、磷原子的实际质量是30.97 C、O2-的质子数为8,电子数也为8 D、X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 17、微观粒子构成了我们丰富的物质世界。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D、物体热胀冷缩是由于温度降低后构成物质的微粒体积变小
  • 18、久泡的黑木耳中可能会滋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C25H38O7),若不慎食用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等细菌分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耳属于真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B、细菌与人类关系密切,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C、米酵菌酸由28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 D、米酵菌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5:38:7
  • 19、某农民种植的一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

    地块

    施肥情况

     CONH22

     KH2PO4

     NH4H2PO4

     NH42SO4

    不施肥

    小麦收获

    55.56

    67.26

    55.88

    55.44

    55.11

    A、 B、 C、 D、
  • 20、下列关于密度、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公式 ρ=mV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纯水的密度为 1.0×103kg/m3,它的含义: 1m3的纯水的质量为1.0×103kg C、略微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后可修复凹陷,在此过程中球内气体密度变小 D、冬天寒冷地区水管易被冻裂是由于同质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上一页 488 489 490 491 49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