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图甲是小科同学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

    (1)、在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
    (2)、实验时该同学在原来装置基础上增加了一支温度计(如图乙),读出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t1 , 移去酒精灯停止沸腾,用注射器从烧瓶内抽气,液体重新沸腾,再次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为t2 , 发现t1t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高压锅运用了实验(选填“甲”或“乙”)的原理。
  • 2、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根据概念图回答:

    (1)、图中“A”是指
    (2)、20℃时,将5克食盐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溶液(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这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3、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下面是上海、乌鲁木齐两地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对此,下列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图中的曲线表示温度,   柱表示降水)(  )

    A、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多 B、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 C、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D、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年较差较大
  • 4、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A端为电源正极,有以下描述:

    ①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③甲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与乙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2

    ④向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则能使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除③外都正确 C、①② D、①②③
  • 5、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而当汤圆煮熟时则会浮出水面,某同学用简化图模拟烧煮一段时间后汤圆分布图(其中A、B、C表示汤圆),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汤圆与锅底接触,则A的密度一定小于水的密度 B、C汤圆浮出水面,则C汤圆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C、B汤圆静止时,浮力大于重力 D、若此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则B汤圆所受浮力增大
  • 6、2024年夏天,中药茶饮赛道尤为引人注目,新成立的中药茶饮品牌在8个月内开了140多家新店,“中药茶饮”相关的话题浏览量也突破1.5亿次。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浸泡热水 B、加热煎制 C、液渣分离 D、装袋保存
  • 7、如表是某同学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高锰酸钾

    溶剂

    汽油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B、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相同 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衣服上不慎粘上碘酒,可以汽油清洗
  • 8、为了提高快递配送效率,某公司使用如图所示的物流机器人完成最后三公里的快速智能配送。该物流机器人空载时质量为350kg,最大承载质量为150kg,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是重力的0.2倍,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恒为2.1kW。计算(g=10N/kg):

    (1)当物流机器人未装载货物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是多少牛。

    (2)当物流机器人未装载货物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

    (3)某一次机器人装载货物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最后3km,用时20min,计算货物的质量及机器人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 9、如图甲所示的隐形床因美观且节约空间的特点,近些年备受年轻人喜爱。其工作原理和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隐形床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结构进行简化,可抽象成如图乙所示的模型。隐形床可围绕O点转动,把床架和床垫看成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整体,床两侧各装一根液压杆连接在床架上B处和墙体上A处,通过控制液压杆的开关可以用10秒钟的时间收起床体。已知床架上B处与O点的距离为0.5m,床的长度为2m,整个床体(包含床垫)质量为80kg,整个床体厚度为0.2m。求:

    (1)收起床体时,每个液压杆至少要提供多大的力?

    (2)计算液压杆收起床体过程中,对床体做功的功率大小?

    (3)如果液压杆产生的最大拉力不足以将床体收起时,可以将安装点A适当向(填“上”或“下”)移动以解决问题。

  • 10、小明家有一台额定电压为220V的加湿器,说明书上的电路图为图甲。R1、R2为发热电阻,且R2=3R1 , S为旋转型开关。1、2、3、4为触点,通过旋转开关S可实现“关”、“低挡”、“高挡”之间的转换(低挡为小功率加热,高挡为大功率加热),其高挡功率为440W。

    (1)求高挡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

    (2)求加湿器处于低挡时的电功率;

    (3)加湿器的P﹣t关系如图乙所示,加湿器工作30分钟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 11、回答以下问题:
    (1)、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Fe和CuSO4溶液

    B.Mg和MnSO4溶液

    C.Mn和FeSO4溶液

    ①写出Fe和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在相同条件下,四种金属中能与盐酸反应且最剧烈的是

    (2)、氯化铁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如图:

    ①步骤Ⅱ中发生了两个反应:Fe+2FeCl3=3FeCl2和Fe+CuCl2=FeCl2+Cu,滤渣的成分是 , 滤液中的溶质是

    ②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氯化铁能腐蚀铜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小英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将
    (3)、小明用图丙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
    (4)、实验中小科曾提出“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影响杠杆的平衡”。为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小英制作了一个密度均匀的圆盘(相当于杠杆)进行探究,圆盘可以绕着圆心O转动(转轴阻力忽略不计),如图丙所示。他先在圆盘的C点挂上4个钩码,又在G点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后,圆盘在图示位置平衡,此时CD水平;接着他将挂在G点的钩码先后挂在D、N两个点又进行了两次实验。若观察到现象,则说明小科的观点是错误的。
  • 13、如图,在“研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A、hB、hC高处滚下(mA=mB<mC , hA=hC>hB),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通过观察比较小球推动纸盒运动的距离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与以下选项中的__________相同;
    A、用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体周围磁场的强弱 B、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来研究分子之间有间隙 C、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D、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可通过电路中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2)、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选择两图来进行比较;
    (3)、通过对比a、b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是:
    (4)、为了让质量不同的B、C两球获得相同的初速度,有同学设计了如图d装置,只要每次让两球压缩弹簧到同样的形变程度后自然释放即可,不考虑各种能量损耗,该方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 14、如图,学习小组对A、B试管反应后的物质成分进行了探究,并作出评价改进。

    (1)、【初步分析】

    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深度探究】

    小金将A、B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全部倒入废液杯C中,按照图中流程继续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进行了以下判断。

    步骤

    现象

    判断A、B试管中反应物过量情况

    沉淀增多,没有气泡生成

    A中一定有氯化钡,B中一定无稀硫酸

    一段时间后出现气泡;沉淀减少但未消失

    A中一定有碳酸钠

    溶液变红

    B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2)、步骤①中的增加的沉淀是。(填化学式)

    【评价改进】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实验环节与分析的合理性

    分析结论科学合理,且实验环节无重复论证

    分析结论存在1处错误,或实验环节存在1处重复论证

    分析结论存在错误,且实验环节存在重复论证

    (3)、结合评价量表,小组同学们对小金的探究实验进行打分,给出了待改进的评价。其理由为;Ⅰ.根据步骤①推导出A试管中一定有氯化钡,就可以判断A试管中一定没有 , 故存在分析结论错误;Ⅱ.根据现象,说明B试管一定有氢氧化钠,故步骤③没有必要重复论证。

    【反思总结】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金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 15、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为探究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种类,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和方案(B、C装置中药品足量,且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

    【提出问题】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CO;猜想②:CO2;猜想③:CO和CO2

    【收集证据】

    (1)、如果猜想①成立,其化学方程式为
    (2)、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若观察到(填写现象),则说明生成气体中没有CO2
    (3)、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用电子天平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试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溶液)

    m3

    m4

    若猜想③成立,则存在的质量关系是

    【交流反思】

    (4)、若反应生成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分离CO和CO2(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a、b为活塞)。若想实现分离,活塞a和b应该如何操作?
  • 16、用燃气灶烧水时,把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共燃烧了40g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4×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水的内能增加了J。
    (2)、燃气灶烧水的效率为。(结果保留1位小数)
  • 17、卡车的车厢高1.5m,工人师傅将一块5m长的木板搭在地面与车厢之间构成斜面(如图所示),在车上用400N的拉力将重为1000N的木箱匀速拉上车厢,则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若增大该斜面的倾角,斜面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 18、(物理)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小球,甲球由橡皮筋系住,乙球由细绳系住,都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到达悬点正下方A点时,橡皮条长度恰好与细绳长度相等,不考虑橡皮筋重、绳重及空气阻力大小,则该过程中乙小球下落时将能转化为了动能,两小球在下落过程中重力所做功WW , 在A点时两球的速度vv。(以上两空均选填“>”、“<”或“=”)

  • 19、科学兴趣小组欲分离NaCl和BaCl2混合溶液。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1)加入过量Na2CO3溶液,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的方程式是

    (2)滤液A含有的阴离子是

    (3)沉淀B表面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写一种即可)

  • 20、某混合气体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小科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A的作用是
    (2)、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的现象是
    (3)、此装置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 , 如果可以,请说出理由。如果不可以,请写出改进方法
上一页 291 292 293 294 2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