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问题]: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根据盐酸的电离方程式HCl=H++Cl , 我们知道稀盐酸中有H2O分子、H+Cl三种粒子。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呢?

    [实验]:探究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是:试管、滴管、HCl溶液、NaCl溶液、水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1:取2mL水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2~3滴

    水分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步骤2:取2mLNa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2~3滴

    不变色

    [结论]: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思考]:博文同学觉得步骤1可以不用做,也可以得出上述结论。理由是

  • 2、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是否放出热量?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按如图进行了实验:

    (1)甲同学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溶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

    (2)乙同学是将稀硫酸不断的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数字化仪器测量的数据。由图可知,当反应进行到20s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3)讨论交流:两者反应无明显现象,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作为判断二者发生化学反应的标准不能是“pH减小”,理由是

  • 3、如图,将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AB> AC。如果F1=F2 , 沿着AB、AC上升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 , 拉力所做的功率分别为P1、P2 , 则f1f2 , P1P2 (选填“>”、“<”或“=")。

  • 4、小明所用的拉杆旅行箱示意图如图所示。装有物品的旅行箱整体可视为杠杆,O为支点,B为重心,BC为竖直方向,A为拉杆的端点。已知箱重为250N,OA为120cm,OC为24cm。在A点沿图示方向施加拉力F,旅行箱静止,此时拉力大小为N;要使作用在A点的拉力减小,下列做法可行的有(选填序号)。

    ①缩短拉杆的长度                         ②使拉力方向顺时针改变30°

    ③使拉力方向逆时针改变60°        ④将箱内较重的物品靠近O点摆放,重心由B变至B'

  • 5、无人机已被应用于诸多领域,无人机高速飞行的过程中,通过方式(选填“做功”或“热传递”),增加了内能。无人机可以用于救灾,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匀速飞行投放物资的过程中,机械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忽略空气阻力,物资在下落的过程中将能转化为能。
  • 6、稀盐酸是实验室一种重要的试剂,用途广泛。

    (1)小滨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某种固体与之反应。反应前后烧杯内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如图所示,则加入的固体可能是 。(填序号)

    A.锌              B.铜            C.氧化铁            D.氢氧化铁

    (2)在稀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③实验室制取CO2.

  • 7、按要求填空:
    (1)、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铜相比,其①强度高、②熔点低、③铸造性好、④耐磨、⑤耐腐蚀。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青铜合金是(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请给下列用途选择合适的选项:用中和酸性土壤;用可以干燥二氧化硫气体;用化肥可以使茎粗壮。

    A.熟石灰 B.氢氧化铝 C.稀盐酸 D.浓硫酸 E.氢氧化钠固体 F.硝酸钾

  • 8、在“研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小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释放,到达斜面底部时的动能大小都相同 B、水平面上物体A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撞击时小球具有的动能越大 C、小球从斜面上越高处释放,物体A就被推得越远,说明动能大小与所处高度有关 D、小球从斜面上释放到与物体A共同静止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9、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A、t1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B、t2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C、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D、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 10、下列是忘记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检验,在取少量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不合理的是(已知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均呈中性)(  )
    A、滴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的pH>7 , 证明原样品部分变质 B、滴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的pH>7 , 证明原样品部分变质 C、滴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证明原样品没有变质 D、滴入足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的pH=7 , 证明原样品全部变质
  • 11、如图所示,分别使用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滑轮质量均相等且动滑轮的重力小于物体重力,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也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个装置所做的有用功为W=W=W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关系为v<v<v C、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F>F=F D、三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
  • 12、图甲~丁为汽油机的四冲程示意图,图①②为实验演示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演示实验可模拟甲冲程,②演示实验可模拟丁冲程 B、四冲程中依靠飞轮惯性带动的冲程是甲、乙、丙 C、甲、丁过程中能量转化均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汽油机四冲程的工作过程为:丙→甲→丁→乙
  • 13、下列有关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消失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

    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

    不变色

    两者一定恰好完全反应

    D

    将某溶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该溶液可能是碱溶液

    A、A B、B C、C D、D
  • 14、如图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出A点溶液的pH将偏大 C、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D、B点时加入溶液的质量和另一种溶液的质量一定相同
  • 1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aCl

    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CaO

    CaCO3

    加水、过滤

    C

    Fe

    Zn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

    CO2

    H2O

    将混合气体通过浓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 16、根据图片和下方文字表述,可以确定倒霉熊对物体做功的是(  )
    A、推大石头没推动 B、举着石头不动 C、托着物体水平前行 D、将地上石头捡起来
  • 17、“对比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分析下图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对比①②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对比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C、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D、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须水和氧气同时参加
  • 18、在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浮沉子”项目化学习活动,与老师讨论并一起制定了评价量表(如下所示)。小明用矿泉水瓶和药剂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甲所示),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手挤压使矿泉水瓶发生形变“浮沉子”便会下沉(如图乙所示),松手恢复原状后“浮沉子”即上浮。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活动材料

    __________

    材料偶宜但不易获取

    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

    装置稳定性

    保持竖直不会倾倒

    保持竖直偶尔会倾倒

    经常会倾倒

    调试效果

    轻轻一按便能下沉

    用力一按才能下沉

    用力一按也不能下沉

    (1)、评价量表中“________”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2)、阅读材料,分析“浮沉子”能下沉的原因是
    (3)、小明发现自己的作品在“装置稳定性”中处于“合格”等级如果想达到“优秀”等级请结合浮沉子的工作原理,提出改进的建议是
  • 19、如图所示,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牛,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牛,g取10牛/千克。求 :

    (1)图乙中A物体受到的浮力。

    (2)A物体的体积。

  • 20、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小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10cm2;将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填“砝码”或“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

    (1)将缺少的一个步骤补充完整:

    (2)塑料挂钩吸盘能“平贴”在天花板上是由于受到的作用。

    (3)问所挂物体的重力不超过多少,吸盘才不会脱落?(不计细线和吸盘的重)大气压约为1×105帕,g取10牛/千克)

上一页 288 289 290 291 29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