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氯化钠废水中含有HCl、H2SO4Na2SO4 , 现要回收NaCl,得到纯净NaCl晶体,提纯的流程如下:

    (1)、加入Na2CO3溶液,目的是除去溶液中存在的(填写离子符号)。
    (2)、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写化学式)。
    (3)、写出“后续处理”的方法
  • 2、在“探究小灯泡电功率跟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小乐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电路。

    项目

    L1

    L2

    亮度

    电压

    0.6V

    0.9V

    (1)、在甲、乙实验中,灯泡L1L2应选择规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灯泡。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来判断灯泡的功率大小的。
    (2)、利用图乙研究时,闭合开关,发现灯L1亮、灯L2不亮,电压表V2无示数,则电路发生的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利用图乙电路继续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右表格,则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小乐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用质量不同的两个小钢球m和M(M的质量大于m),分别从不同的高度h和H(H>h)静止开始滚下,观察木块B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实验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

    (1)、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选填“钢球”或“木块”)的动能:实验中通过观察来说明动能的大小:
    (2)、由甲、乙两图可得实验结论:
    (3)、丙图中,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如图所示,小乐同学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若干相同钩码、弹簧测力计(单位N)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请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在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接下来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若在A、B下方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3)、图丙是已经调节水平平衡的杠杆,在某处挂上适当的钩码后,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则所挂钩码的位置和重力分别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A处挂   3N B、A处挂   2N C、C处挂   3N D、C处挂   2N
    (4)、如图丁所示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杆秤,它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制作的,称量时把货物挂在A点,手提着B或C点的提纽,调节D点秤砣的位置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对应秤杆上D点的读数就是货物的质量。在使用时,为了称量质量较大的货物,手应该提着(填“B”或“C”)点的提纽;若秤砣有磨损,则所测物体的质量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5、学习了物质推断专题内容后,科学研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①往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A;

    ②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沉淀乙和无色滤液B;

    ③将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             

    ④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沉淀乙的化学式为;       

    (2)滤液C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6、如图所示为某家用电子式电能表的表盘,表盘上标有1600imp/kWh , 表示每消耗1kW·h电能,指示灯闪烁1600次。若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该电能表上正常工作30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20次,该用电器在上述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kW·h,它的实际电功率是W。

  • 7、跳绳是初中体育中考的选考项目。如图所示描绘了小乐同学某次跳绳时重心移动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按图像中的规律跳绳,小乐1min能完成的跳绳个数为个,若他质量为50kg,则他的体重为N。在此过程中,他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为W。(g取10N/kg)

  • 8、如图甲装置所示,探究“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该装置由圆底烧瓶、温度传感器、橡皮塞、橡皮管、打气筒等组成。向圆底烧瓶内注入适量酒精,使用打气筒向烧瓶内打气,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电脑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图像。

    (1)、结合乙图分析,描述打气筒打气5秒后出现的实验现象
    (2)、你认为,图乙中AB段对应发生情况与热机中冲程相似;
    (3)、在用本装置进行实验时能否去掉瓶内的酒精,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9、某科学小组借助相关仪器研究Zn、Fe、Cu的金属活动性。

    (1)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加入锌粉和铁粉的混合固体中,反应的示意图如图,分析可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可得出金属活动性的顺序为

    (2)往上述溶液中添加一定量 , 观察到微粒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铁原子数量减少,出现了亚铁离子,铜原子数量增多。可得出金属活动性的顺序为Zn>Fe>Cu。

  • 10、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CO2   ②H2CO3   ③CCl4   ④C2H5OH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主要用途是作燃料,写出它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很多实践。
    (1)、战国《吕氏春秋》中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金”指铜单质,“锡”指锡单质,“刚”指坚硬)。这句话说明铜锡合金具有的特性是
    (2)、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砺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文中“灰”指氧化钙,可通过CaCO3高温__CaO+CO2反应制备,此反应属于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古代劳动人民将此“灰”溶于水制得碱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如图所示,小宁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提升物体,使物体在2s内匀速上升了0.1m。已知物体重为1N , 动滑轮重为0.25N , 不计绳重和摩擦。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05m/s B、拉力F的大小为0.625N C、拉力F做功为0.125J D、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 13、踮脚是一项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它简单易操作,不受场地和天气的限制,不仅能缓解工作疲劳,还能锻炼小腿后侧肌肉,深受广大公司白领的喜爱,踮脚运动的基本模型是杠杆,下列与踮脚类型相同的杠杆是(  )

    A、筷子 B、核桃夹 C、钓鱼竿 D、天平
  • 14、如图所示,将同一小球在同一高度以相同速度向三个不同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设小球刚落地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 , 则(  )

    A、v1>v2>v3 B、v1<v2<v3 C、v1<v3<v2 D、v1=v2=v3
  • 15、科学中常用数学方法表示某些量的关系。下列图像中能用阴影面积表示相应的量的是(  )
    A、 B、 功率 C、 路程 D、 时间
  • 16、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点时溶液呈红色 B、N点时溶液pH最小 C、该化学反应放热 D、P点时溶液呈酸性
  • 17、小乐发现自家农田中的水稻叶子发黄且茎杆细弱,小乐建议父亲施用含钾的复合肥料。下列肥料符合要求的是(  )
    A、NH42SO4 B、KNO3 C、NH42HPO4 D、K2CO3
  • 1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测溶液的pH C、闻食醋 D、检查装置气密性
  • 19、人体在进食后会产生“饱腹感”消除“饥饿感”,有科学家认为此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解释喝水能在短时间内产生“饱腹感”但无法消除“饥饿感”的原因:。

  • 20、小科利用仅有的一个规格为“10Ω   1.0A”的滑动变阻器和其他器材来“检验欧姆定律”,该变阻器的电阻丝上有一处断点。实验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4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2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断开开关,把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A端。

    ③依次用阻值为6Ω、8Ω和10Ω的定值电阻替换原来的电阻,重复步骤②。

    (1)、小科设计上述实验步骤,是要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之间的关系;
    (2)、小科发现,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每次实验开始时电压表都没有示数,移到某一点(该点记为C)时突然有了示数。但在完成8Ω电阻的实验后,再做10Ω电阻的实验时,当电压表有示数后,示数一直大于2V。分析可得,电阻丝BC的阻值RBC的范围是
上一页 273 274 275 276 2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