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旋(选填“左”或“右”)。

    (2)如图b所示,在A位置上挂两个相同钩码,应该在B位置挂上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小明利用标有“6V   6W”的灯泡L1和 “6V   3W”的灯泡L2进行实验:

    (1)当L1正常发光时,通过L1的电流为A。

    (2)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通过L1和L2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曲线。现将两灯连入如图乙所示电路中,使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W。

  • 3、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在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采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3)、连接BFC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F装置中加入的化学物质是
  • 4、自热米饭是一种快餐食品,其主要营养成分如图所示:

    (1)图中菜肴包的包装材料是符合卫生标准的铝箔,用铝压制而成。此事实说明铝具有良好的性。

    (2)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其能量的转化过程是转化为内能。

  • 5、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

    (1)、编号②处的物质是
    (2)、编号①指示剂可以为
    (3)、若编号④的选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钡,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如图所示,是定滑轮,是动滑轮,若每个滑轮重20N,人手拉绳的力F为50N,则物体重N。(不计摩擦和绳重)

  • 7、如图是一种健身器械,AOB可视为一个杠杆,O是它的支点。

    (1)、小明用力竖直向下拉杠杆时,重物被抬起。此时AOB是一个(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他想更容易抬起重物,应该将手(选填“靠近”或“远离”)O点,这是因为增大了
  •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分别向等质量的铝、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蒸馏水 C、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 D、向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
  • 9、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由A点从静止开始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AB=BC。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 , 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 , 做功功率P2 ,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W1≠W2 , P1≠P2 B、W1=W2 , P1<P2 C、W1≠W2 , P1>P2 D、W1=W2 , P1=P2
  • 10、如图为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将容器中的5Ω和10Ω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初始时甲、乙U形管中液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比较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甲的比乙小 B、闭合开关后,通过5Ω电阻丝的电流大于通过10Ω电阻丝的电流 C、闭合开关后,要使液面上升更快,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 D、该实验装置用于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 11、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12、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 13、下列工具中, 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核桃夹夹核桃 B、羊角锤起钉子 C、 筷子夹物 D、起子开瓶盖
  • 14、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0—a段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一个:
    (2)、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3)、d点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有(填化学式):
    (4)、请通过计算确定m点的值。
  • 15、为测量某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小明取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于烧杯中(如图甲),分5次加入该稀盐酸溶液,每次加入稀盐酸溶液⒉5克,观察到烧杯内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随后才有气泡产生,并记录实验相关数据如下:

    实验操作

    0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克)

    0

    2.5

    5

    7.5

    10

    12.5

    烧杯和相关物质的总质量(克)

    74.50

    77.00

    79.50

    81.78

    84.06

    86.56

    查阅资料发现:碳酸钠与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实验过程中,若碳酸钠过量时发生的化学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1)该实验结束后,往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色。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已知随着加入的稀盐酸总质量的增加,溶液中Na+的数量变化如图乙所示。用图像表示出实验过程中溶液里HCO3-的数量变化。

  • 16、为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现称取10g赤铁矿样品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已知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 , 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

    装置

    反应前

    反应后

    A

    10克

    7.6克

    B

    50克

    56.6克

    (1)充分反应前后,A、B装置内药品的质量如上表所示。请选用合适的数据计算该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

    (2)如果利用B装置的数据测得Fe2O3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填写序号)。

    ①实验前装置中有空气

    ②装置B中部分水被尾气带出

    ③反应结束后未继续通入一会儿CO

    ④通入的CO中混有少量CO2

    (3)在上述充分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 17、小丽和小科在做“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时,他们分别将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小丽加入少量镁条,而小科加入了足量镁条。一段时间后,小科的试管底部“意外”地出现了灰白色固体。为探究该固体是什么物质,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足量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和碱式氯化镁MgOHCl都难溶于水,但都能与稀硝酸反应,后者能生成MgNO32和HCl。

    [建立假设]假设1:未溶解完的氯化镁:假设2:氢氧化镁:假设3:碱式氯化镁……

    [进行实验]将灰白色固体过滤、充分洗涤后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

    固体不溶解

    假设1

    实验二

    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

    固体溶解

    假设2不成立

    往上述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评价交流]小丽认为该灰白色固体一定是碱式氯化镁。小科认为上述探究还不足以说明该固体就是碱式氯化镁,其理由是

    [继续探究]……

  • 18、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错误的地方,应如何改进?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4)、将(2)中错误改进后,测得E中质量增加了4.4克,F中增加了1.8克,请问此实验用了克塑料碎屑进行实验。
  • 19、小明同学对实验室中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进行了以下探究。
    (1)、【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没有氢氧化钠

    (查阅资料)BaCl2溶液、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取少量固体于小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猜想一成立。

    【交流与评价】小玲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

    于是,小玲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2)、【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玲同学在小明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过量的BaNO32溶液

    猜想一成立

    (3)、【反思与拓展】

    ①上述实验操作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

    ②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以下实验,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的是(填序号)。

    A.先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

    C.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D.先加足量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FeCl3溶液

  • 20、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那么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 , 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 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m2 , 则m1m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