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基础知识的比较,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1942-1945年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与日军作战,用鲜血和忠魂谱写中国军人的壮丽诗篇。与此军事行动相关的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②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④德黑兰会议的决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3、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束,它的生命也就完了。”下列战役中印证了毛泽东这一论断的是( )
    A、中途岛战役 B、柏林攻坚战 C、诺曼底登陆战 D、斯大林格勒战役
  • 4、1944年6月6日,6000多艘战舰、运输船和登陆舰艇驶出了英国港口,当它们正利用夜暗接近法国海岸时,专门派出的3个空降师所属伞兵部队已经升空。关于这一军事行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是1943年11月在开罗会议上作出的决定

    ②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③诺曼底成功登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④对德国造成东西夹击,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并为其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宣言和文件,中国参与签署或发表的有( )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大西洋宪章》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①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②德国进攻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③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④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7、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德国突袭波兰 C、德国空袭大不列颠岛 D、德国突袭法国
  • 8、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中,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

    ①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②国内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③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④巴黎和会“分赃”不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下图反映了1920-1940年美国经济发展状况。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导致1929到1933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滑坡的直接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广泛应用 D、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依然存在
    (2)、1933年后,美国经济逐渐复苏,是因为(   )

    ①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②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③实施罗斯福新政 

    ④降低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0、诸子百家思想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这学派(代表人物)的观点。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的什么局面?当时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3)、从材料二中选取一位思想家及他的思想学说,说明他的思想学说“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 11、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严格说起来,战国诸子中真正在治国上取得实践性成功的,唯有他而已。所谓国士,即指国家的杰出人才。就功业而言,他真担得起“国士”二宇,他缔造了最为成功的变法,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基础。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诸子,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春秋时期哪一诸侯国的国君?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桓公”的最大梦想。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概括他主持的“最为成功的变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梦想。
    (4)、上述材料所示史实对我们实现今天的“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 12、大约一万年前,中华大地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西安半坡博物馆坐落在西安东郊的浐河岸边,白鹿原脚下,这里完整地保存着距今约6000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聚落遗址——半坡遗址。

    (1)、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建筑?请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建筑差异的原因?
    (2)、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解说员,你将向游客怎么介绍半坡居民的生活?
    (3)、为了扩大对半坡博物馆的宣传,请你设计一条宣传语吧。
  • 13、等高线地形图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地图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村位于乙村的 方向 ,采用定向法。煤矿和温泉两地点的相对高度大约是米。图中比例尺属于表示方式。
    (2)、丙村拟开发攀岩基地,请你说明理由。
    (3)、乙村长期以来经济比较落后。请结合乙村现状,为该村发展经济提两条建议。
  • 14、辨析题(正确打√,错误打×,并说明理由。)
    (1)、北京人已学会人工取火。
    (2)、小区保安每日对出入的业主进行扫码测温,体现了社区的政治功能。
  • 15、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治理黄河 B、奖励耕战 C、主持修建都江堰 D、制造船只
  • 16、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井田制的崩溃 B、争霸战争的后果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 17、下图是山东省出版发行的一份报纸的报头。请你判断它的命名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世袭制
  • 18、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   )

    ①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战争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9、下列成语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典故与历史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
    A、退避三舍——晋文公 B、问鼎中原——齐桓公 C、纸上谈兵——楚庄王 D、卧薪尝胆——秦穆公
  • 20、《三字经》有言:“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关于这句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 B、反映夏朝内部王权继承的情况 C、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朝代的更替 D、禹对夏朝的建立作用巨大
上一页 677 678 679 680 6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