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椒江章安陈宅村利用当地古镇文化与杨梅特色,开展“生态+旅游”的农家乐旅游新模式,促进村民增收,走上共富之路。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是(   )
    A、因地制宜 B、优势互补 C、共同富裕 D、可持续发展
  • 2、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带存在明显的农业结构差异,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自然条件不同 C、劳动力素质不同 D、资源配置不同
  • 3、读“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在A时期,我国的人口特点是(   )

    ①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

    ②人口总数量持续下降

    ③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④15岁以下人口比例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4、春晚舞蹈《只此青绿》生动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中的秀美风光,激起了人们对“绿水青山”的向往和期盼。打造新时代的“绿水青山”需要(   )

    ①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②全面禁止温室气体排放

    ③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文成)公主来到西藏,好像狮子进入大森林,好像孔雀飞落大平原,好像不落的太阳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又繁荣。

    ——藏族民谣《唉马林儿》

    材料二:元朝巡检司分布很广,依地域和职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州县以下负责捕盗治安的……第二类是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地区……第三类是沿江沿海所设,主要适用于沿江沿海及岛屿的巡逻管辖。

    ——整理自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康乾用兵西北,辟地万里,幅员式廓……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唐朝采取哪种方式处理与吐蕃的关系?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所设第三类管理机构的名称,并说说它在历史上的地位。
    (3)、运用所学知识,任举康熙或乾隆“用兵西北”的功绩一例。
    (4)、综合上述材料,在领土完整方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6、【改革国家制度,稳固社会安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_____。

    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_____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材料二:(宋)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蔡襄《端明集》卷二十二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内容补充完整。并概括上述措施的共同目的。
    (2)、材料二体现了宋朝推行的哪项政策?该政策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 7、【学会认识区域,感受区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南非分布着品种繁多的野生动物,有大象、狮子、犀牛、羚羊、长颈鹿等。南非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黄金、锰、铬、萤石等储量居世界前列。

    (1)、根据图一描述南非的地理位置特征。
    (2)、根据图二描述南非地形特点。
    (3)、结合材料二,分析南非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条件。
  • 8、阅读下面年代尺,关于我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是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 B、②处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③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④处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9、下列正确反映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 10、宋元明清时期,手工业都有所发展。下列表格中关于各个朝代手工业兴盛的表现正确的有(   )

    序号

    朝代

    手工业兴盛的表现

    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已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江西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下面选项是对《本草纲目》这部名著的描述,其中搭配正确的是(   )
    A、唐朝—徐霞客—地理学巨著 B、宋朝—徐光启—农业科学巨著 C、明朝—李时珍—药物学著作 D、清朝—宋应星—“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12、“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表明宋元时期(   )
    A、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C、陆路交通网较发达 D、海上交通非常发达
  • 1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是北宋词人柳永描写的杭州繁华。下列能够体现出宋朝都市生活繁华的有(   )

    ①大相国寺里每月多次举办庙会
    ②瓦子的勾栏内商业广告层出不穷

    ③“草市”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
    ④元杂剧的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下列图片中,能够印证完颜阿骨打誓师反辽的史实是(   )

    A、白塔寺 B、大金得胜陀颂碑 C、鸡鸣驿 D、倭寇图卷
  • 15、《东京梦华录》卷三中有“……夜市直至三更尽,才至五更又复开张……”,说明宋代商业贸易中(   )
    A、城市的店铺增加 B、经商的时间不限 C、新商业区的形成 D、四川出现“交子”
  • 16、“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返,昧旦永日。”反映了唐朝的景况是(   )
    A、经济的繁荣 B、民族的交融 C、社会的开放 D、艺术的多彩
  • 17、《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道“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造成这样的状况的原因有(   )

    ①隋文帝统一全国    ②隋炀帝屡次发动战争
    ③隋文帝创立进士科    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18、每一座城市的特色,都凝结着文明的成就。以下关于城市特色说法错误的有(   )

    ①IT新城:巴西利亚
    ②城市规划的典范:巴黎

    ③文化艺术之都:班加罗尔
    ④汽车城:蔚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9、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垂直的生计。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在高海拔处放牧    ②在低海拔处种植
    ③牛是主要运输工具     ④玉米是主要农作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从古至今,提高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一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文帝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材料三:

    (1)、请结合所学,说说图一的农具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请列举图二变法中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两例。
    (2)、材料二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具有怎样的相同思想?该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状况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有哪些因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上一页 581 582 583 584 58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