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据《春秋》统计,242年间鲁国仅向周天子朝觐7次,其中国君亲自前往的只有3次,同时朝觐齐国和晋国的次数却分别多达11次和20次。这说明(   )
    A、鲁国成为春秋霸主 B、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C、各国变法活动兴起 D、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 2、下表所示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古代中国(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耜、石磨盘

    良渚遗址出土的石犁

    A、远古人类的出现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炎黄传说的真实 D、早期国家的产生
  • 3、肖宏一家计划前往开普敦度假过年。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肖宏一家选择开普敦度假过年,主要因为开普敦(   )
    A、处于低纬度,1月份阳光充足 B、地处热带,全年气温较高 C、地处南半球,与温州季节相反 D、濒临海洋,冬季温暖湿润
    (2)、在旅游攻略中,肖宏特意提醒家人必须携带
    A、防雨用具,预防阴雨连绵 B、防晒用品,提防白日阳光 C、世界地图,小心城市迷路 D、保暖衣物,应对极寒天气
    (3)、温州到开普敦的航班信息见图2。肖宏一家最终选择了方案②。该方案最大优点是(   )

    A、出行时间合理 B、航班耗时最短 C、转机次数最少 D、机票价格最低
  • 4、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夏五月(公元前 202 年 5 月),兵皆罢归家。诏曰: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入关灭秦的士兵愿留在关中的免徭役 12 年),其归者半之(愿回原籍的免徭役 6 年)。民前或相聚保山泽(战时逃亡山泽的),……令各归其县,(恢)复故爵、田宅。……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摘编自《汉书·高帝纪》

    材料三:(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开发的范围扩大,许多荒芜之处得到垦殖,宋元嘉间,开发湖熟

    废田千顷。……直至陈朝,政府仍然鼓励垦荒。……南朝作物产量激增。岭南地区水稻二熟甚至

    三熟。梁天监四年(505 年),“是岁大穰(庄稼丰收),米斛三十”,斗米仅值三文钱。粮价

    低贱如此,说明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摘编自《新编中国通史》

    (1)、图一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写出图二生产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2)、材料二反映了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江南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 5、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地貌类型

    A:B: C:

    (2)、图中所示的区域,海拔最高处与最低处的相对高度不超过 米;乙村位于甲村的方位,经测量,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 5cm,则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米。
    (3)、图中河流的支流①和支流②相比, 的流速更快,原因是
    (4)、请指出甲村相对于乙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所学知识,为甲村的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 6、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历程空间示意图

    材料二:陈云在 1935 年 10 月 15 日向共产国际报告情况时说:这次会议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与此同时,在长征途中和毛泽东一起劈波斩浪的一批领袖人物,也在这危难时刻的风头浪尖上经受了锤炼。

    材料三:“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块贫瘠的土地,自从中央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它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1)、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①地起航的历史事件及其伟大意义?在②地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的错误是什么?写出③地召

    开的“这次会议”名称及其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地位。

    (3)、阅读材料三,指出“这里”的地名。1945 年 4 月至 6 月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把什么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综上,试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探索角度谈谈我们获得的历史启示。
  • 7、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民族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争和

    不懈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如右图所示,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的发展线路。“沉沦”与“上升”诸问题》改编

    ——据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

    材料二: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抗争的光辉历程。

    材料三:“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写出 A 段中国开始“沉沦”、B 段“沉沦”到谷底的历史事件。指出 C 段“上升”过程中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敌入侵方面获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结合所学,指出图一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简要分析图二这场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指出图三这场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为实现“全人格的觉悟”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 8、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千秋大

    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延安市确立了“以退耕还林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战略思路,在全市掀起了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热潮。经过多年持续治理,延安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改善提升。

    (1)、图 1 中字母 A 是(黄河支流名称),B 是(黄河上中游分界点),C是(海域名称),D 是(山脉),从气候角度举一例说明此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在①②③河段中,形成“地上悬河”现象的是(填数字)段。形成这种现象与其经过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密切相关,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3)、结合材料二,请你为延安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9、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如下一组图片,这组图片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

    A、抗日战争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国民革命运动 D、人民解放战争
  • 10、1947 年夏,刘邓大军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此事件(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 11、1946 年 8 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的谈话中指出,真正强大的力量属于人民。由此诞生了一个著名的论断(   )
    A、“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表★处的英雄是(   )
    事件 西安事变 淞沪会战 东北抗日游击战 隆华战斗
    英雄 张学良 杨靖宇 董存瑞
    A、谢晋元 B、张自忠 C、左权 D、马本斋
  • 13、绘制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的年代尺按时间先后顺序在“▲”处填入相关事件,依次是(   )

    A、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西安事变 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华北事变 D、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华北事变 西安事变
  • 14、毛泽东领导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位于右图中的(   )

    A、 B、 C、 D、
  • 15、下图是讽刺漫画“祖师爷”张聿光 1911 年发表在《民立画报》的一幅漫画。画中的袁世凯身着清朝官服,骑在木马上,原定摇动,脸上流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对此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

    A、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居功至伟 B、袁世凯寻求列强支持,出卖国权 C、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倒行逆施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蒙蔽国人
  • 16、读下侧某流域图,下列关于该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是太湖,盛产“三白 ”
    ②毗邻港澳,“世界工厂”

    ③著名水乡,临河建屋

    ④冰雪运动,特色旅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分布不均匀,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稀疏 B、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 C、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部地区。 D、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格局。
  • 18、312 国道东起上海市,西至新疆的霍尔果斯市,沿途经过八个省区。下图 312 国道经过的①②③④四个省级行政区,其简称和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苏—苏州 B、②—鄂—郑州 C、③—秦—西安 D、④—甘—银川
  • 19、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北丰南缺 B、石油资源大量出口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 20、下列我国煤炭最为丰富的省份是(    ) 
    A、山西,陕西,广西 B、河北,河南,福建 C、内蒙古,陕西,山西 D、陕西,山东,河北
上一页 583 584 585 586 5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