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建立者是禹
    ②‚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ƒ
    ③夏朝建立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统治奴隶和平民的工具„
    ④启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 2、商鞅变法中规定,宗室没有军功,取消其属籍。此外服饰、居室以及私有田地、奴隶,都以爵级定其享用的品质或数量;无军功的,虽富有也不能享用。这一规定(   )
    A、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B、打击了贵族世袭特权 C、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D、不利于土地自由买卖
  • 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的地区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 4、传说商代就用牛驾车,也有人根据甲骨文“犁”字初文的象形,认为商代已有牛耕,但论据不足。我国使用牛耕最早始于(   )
    A、春秋初年 B、春秋后期 C、战国初年 D、战国末年
  • 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落 D、天子依附于诸侯
  • 6、有一座工程,它在岷江江中,鱼嘴堤坝将江水分为外江和内江外江用于分洪,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流入渠道灌概农田。这一工程(   )
    A、兼具防洪、灌概等多种功效 B、连接了长江、珠江水系 C、能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D、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建筑群
  • 7、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治理黄河 B、修筑都江堰 C、奖励耕战 D、发明水排
  • 8、人人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却几次迁都。将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的国君是(   )
    A、商汤 B、盘庚 C、武丁 D、伊尹
  • 9、下列有关商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②商朝青铜器铸造业发达,采用“泥范铸造法”

    ƒ③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④„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定都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 10、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涿鹿之战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阪泉之战
  • 11、如图所示反映的是“三家分晋”,其主角是(   )

    A、韩、赵、齐 B、齐、楚、秦 C、齐、楚、燕 D、赵、魏、韩
  • 12、某班学习了山顶洞人的相关知识后,准备开展一场模仿“山顶洞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其中能看到的模拟场景是(   )

    ①人们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
    ②‚妇女们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ƒ③人们用打制石器猎取动物
    ④人们将被雷击中的干燥木头点燃的火种保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 13、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够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干栏式房屋 B、半地穴式房屋 C、出土的稻谷 D、铜鼎
  • 14、“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我们一般认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传说中的(   )
    A、盘古和女娲 B、元谋人和北京人 C、炎帝和黄帝 D、尧、舜、禹
  • 15、自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间,中国各领域看似稳定不变,其内部又蕴含着相当的变化,变与不变相互交织。

    【科举制度的“变”】

    材料一:科举制度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并在客观上激励了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行文自“起讲”开始,就须“入口气”。即代圣人孔子或贤者孟子、朱熹等人的口吻说话。谓之“代圣贤立言”。至于代言的内容,也不能凭空捏造或搞乱了时代,只能依照“朱注”的文字加以构思。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必遭黜落。

    ——赵伯陶《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

    【政治制度的“变”】

    材料三:有规定州郡长官改由文人充任,长官之外设通判(副长官),使其相互牵制……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事大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以的主要原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的合理性。
    (2)、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指出材料二中“行文”的含义及该变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规定州郡长官改由文人充任”反映了北宋怎样的政治特点?北宋对宰相制度进行了怎样的变革?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8年后灭南宋统一全国。

    ——《中国通史》

    材料三:1616年,后金汗国建立。……1644年,清入主中原。此后历经百余年的努力,最终统一中国。

    ——《中国古代农耕与游牧社会交往的历史脉络》

    (1)、材料一反映了谁在位的统治局面?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了哪一制度?他实施的民族政策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成吉思汗的功绩。忽必烈采取哪一制度管辖庞大的疆域?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哪一地区的军民事务?元“统一全国”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建立“后金汗国”的是谁?列举康熙皇帝针对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的边疆问题做的三项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统治者的治国措施起到了怎样的共同作用?
  • 17、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对外交流日益深入和扩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故俗称三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材料三: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高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网络合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时期发生划时代变化的有利因素。
    (2)、材料二中“七奉使”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壮举主要发生在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3)、纵古观今,依据材料三说说你对当今中国对外发展的建议。
  • 18、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填空补充完整
    载体 内容 说明
    诗歌 唐朝杜甫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后人称他的诗为“ (1)  ”。北宋文学家   (2)  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10)综上所述,归纳古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戏曲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   (3)  。清朝中后期,北京一些戏剧家在融合多剧种的基础上创新形成了一个新剧      (4)    。
    绘画 唐朝画家  (5)  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等。
    书法 隋唐书法,名家荟萃。《颜氏家庙碑》的作者是  (6)  ,
      (7)  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小说 曹雪芹的《  (8)  》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著作 《   (9)   》是一部科技巨著,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19、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B、湖北的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C、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经营活动 D、徽商到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 20、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
    A、《浅析“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雍正皇帝与军机处》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上一页 578 579 580 581 5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