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 浙江省嘉兴市稚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独立作业测试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1、诗词可识史,阅读以下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
注:孟郊,唐代诗人,家境贫寒,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中进士,后任县倒。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无家别》)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
(1)、诗中见情绪。本诗体现了诗人哪一基本情绪?孟郊的经历体现了科举制的哪些影响?(2)、诗中有情景。杜甫这两首诗描写的景象出现在唐朝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这种变化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3)、诗中显情怀。两诗传递出作者浓浓的家国情怀。请分别说明两位作者所处的朝代,并任选一位人物,简述能体现他家国情怀的相关事迹。 -
2、如果要研究古代南亚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下列文献中资料最丰富的是( )A、《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
3、地处热带的南亚城市班加罗尔,不仅未被高温热浪包围,反而气温温和,适合发展信息产业,这主要得益于( )A、东南季风的影响 B、西南季风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靠近海洋的位置
-
4、下图是小明在学了某国的地理知识以后,自己画的漫画。由此画推测这个国家是( )
A、澳大利亚 B、日本 C、肯尼亚 D、南非 -
5、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发展,不仅最早驯化培育了一些作物,也从其他地区引进许多作物。下列作物中原产地在安第斯山区,并在明代引入中国的是( )A、占城稻 B、小麦 C、胡(黄)瓜 D、玉米
-
6、某机构的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使皇帝权威更加至高无上,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实行了三省六部制 B、实行了行省制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立了军机处
-
7、从清朝设台湾府到雅克萨之战,从平定准噶尔叛乱到规范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都反映出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一主题应是( )A、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外交的冲突与危机 C、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D、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
8、下图为北宋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其中枢密院负责军事,其长官称为枢密使。唐后期至五代时,枢密使一职多为武将。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宋初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削弱宰相权力 B、结束藩镇割据 C、防止武将专权 D、提高行政效率 -
9、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一此著作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多种文字。其中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梦溪笔谈》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
10、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
材料一:
第一章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第六条 士才逐渐觉醒!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组织团体)之自由。……
材料二:
表: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的变化(部分)
角度
变化
工厂
1912一1914为99家,1914-1918 年为377家,4年增加了近3倍。伴随工厂数量的增加,工人数量从50万增长至1920年的200多万。
报刊
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刊就增至700多种,截至《青年杂志》发刊,全国先后创办的报刊在1000种以上,许多报纸议论时政,宣传各种社会政治学说。
——摘编自《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材料三:历代封建君主迭发旨令,厉行党禁。在封建社会的专制政体下,没有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
——摘自张舒《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关系之研究》
材料四:革命事业尤在中途,他们便出现小资产阶级和平苟安的根性,反对继续战争,而且反对革命党,遂使全国革命武装和政权完全归入帝政余孽北洋军阀之手。
——摘自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1923年
(1)、材料一出自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根据条文,写出这部法律的名称。(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前期中国所产生的变化,分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阐述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内在关联。 -
11、搜集史实、明确持方、立论陈词、攻辩驳斥——历史意识可以在辩论中提升。
正方:甲午之战是民族之幸!
反方:甲午之战是民族之不幸!
(1)、[搜集史实]为了更全面的认识中日甲午战争及其影响,同学们开展课前阅读,搜集了下列史实。
①1894年9月,黄海海战战败,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等5艘军舰。
②1894年11月,日军攻占旅顺,连续进行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③1895年4月,中日双方经过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④1895年4月,康、梁联合千余名举人发动“公车上书”;此后,康、梁等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⑤1895年6-10月,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100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军3.2万人。
⑥1896年,沙俄诱迫清政府签《中俄密约》谋取利益,列强争相效仿。
⑦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⑧1898年秋,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并采取针对帝国主义的抗击行动。
指出史实③中的错误,并予以改正。(2)、[攻辩驳斥]正方:甲午战后中国有识之士才逐渐觉醒!
反方:甲午战败导致我们永远失去了宝岛台湾!
选择一个持方,你将依此进行立论和攻辩:我选择 (填正方或者反方);上述史料能够支撑我方立场的有。(填序号)(3)、[明确持方]
根据你的持方,结合上述史实撰写-篇简短的立论陈词。(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4)、[立论陈词]
根据你的持方,运用所学知识驳斥对手的观点。 -
12、改革开放先行区,合作交流谋新篇。(1)、
[位置与分布]
从地理位置来看,深圳在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突出优势是 。
(2)、[联系与差异]
将A、B、C、D四个选项分别填入下表中数字序号对应的空格内。图2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及其产业结构
A.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
B.产品加工、制造、装配
C.先进制造业基地
D.现代化服务业基地
时期
香港
珠江三角洲地区
改革开放初期
主要业务
承接海外订单,开发新产品,进行市场推广
①
优势
②
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
粵港合作新阶段
定位
③
④
(3)、[统筹与发展]近年,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多项跨境工程陆续投入使用。
从区域合作的角度,说明粤港澳大湾区修筑跨境工程的意义。 -
13、1949 年,艾奇逊在美国国会的报告中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从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战。国民党军队不是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由此可见,艾奇逊认为( )A、中共获得农民支持 B、中国军队组织松散 C、国民党失去了民心 D、美国支持中共取胜
-
14、中国共产党在曲折探索中逐渐从幼年走向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幼年
成长
成熟
片段一
大会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片段二
毛泽东结合当下形势下,毅然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领部队向南转移,到达井冈山。
片段三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德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1)、片段一“大会”指的是( )A、中共-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八七会议(2)、片段二中毛泽东的行为( )A、粉碎了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C、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3)、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现有( )①独立自主决策
②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
③准确把握国情
④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胡适( )A、主张白话文写作 B、反对儒家学说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
16、有学者将洋务运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偏重西洋机械制造,注重教育;第二时期注重西洋的军事训练;第三时期重视富国之道。下列措施对应第三时期的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兴办新式学校 C、组建新式洋枪队 D、开办轮船招商局
-
17、《安吴四种》曾记载:1846 年,由于洋布价格低廉,导致“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布可纺,松(松江)太(太仓)布市,消减大半。”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遭受西方经济侵略 C、主动寻求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 D、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
1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长江流域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2)、由图1可知长江( )①支流众多
②水体污染严重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流向大致自西向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成都1月份均温高于上海。据图1可知,主要原因是成都( )A、日照充足 B、纬度较高 C、降水充沛 D、地形封闭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田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哪国国君?“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2)、下图是战国七雄简易示意图,回答各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
A.B.C.D.
(3)、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是时期发生的(人名)变法。根据材料概括这次变法的内容?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
20、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孔子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 克己复礼为仁
韩非子 视人如己
墨子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老子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