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词可识史,阅读以下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

    注:孟郊,唐代诗人,家境贫寒,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中进士,后任县倒。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无家别》)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

    (1)、诗中见情绪。本诗体现了诗人哪一基本情绪?孟郊的经历体现了科举制的哪些影响?
    (2)、诗中有情景。杜甫这两首诗描写的景象出现在唐朝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这种变化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3)、诗中显情怀。两诗传递出作者浓浓的家国情怀。请分别说明两位作者所处的朝代,并任选一位人物,简述能体现他家国情怀的相关事迹。
  • 2、如果要研究古代南亚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下列文献中资料最丰富的是(    )
    A、《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 3、地处热带的南亚城市班加罗尔,不仅未被高温热浪包围,反而气温温和,适合发展信息产业,这主要得益于(    )
    A、东南季风的影响 B、西南季风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靠近海洋的位置
  • 4、下图是小明在学了某国的地理知识以后,自己画的漫画。由此画推测这个国家是(    )

    A、澳大利亚 B、日本 C、肯尼亚 D、南非
  • 5、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发展,不仅最早驯化培育了一些作物,也从其他地区引进许多作物。下列作物中原产地在安第斯山区,并在明代引入中国的是(    )
    A、占城稻 B、小麦 C、胡(黄)瓜 D、玉米
  • 6、某机构的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使皇帝权威更加至高无上,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实行了三省六部制 B、实行了行省制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立了军机处
  • 7、从清朝设台湾府到雅克萨之战,从平定准噶尔叛乱到规范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都反映出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一主题应是(    )
    A、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外交的冲突与危机 C、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D、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 8、下图为北宋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其中枢密院负责军事,其长官称为枢密使。唐后期至五代时,枢密使一职多为武将。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宋初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削弱宰相权力 B、结束藩镇割据 C、防止武将专权 D、提高行政效率
  • 9、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一此著作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多种文字。其中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梦溪笔谈》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 10、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

    材料一:

    第一章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第六条  士才逐渐觉醒!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组织团体)之自由。……

    材料二:

    表: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的变化(部分)

    角度

    变化

    工厂

    1912一1914为99家,1914-1918 年为377家,4年增加了近3倍。伴随工厂数量的增加,工人数量从50万增长至1920年的200多万。

    报刊

    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刊就增至700多种,截至《青年杂志》发刊,全国先后创办的报刊在1000种以上,许多报纸议论时政,宣传各种社会政治学说。

    ——摘编自《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材料三:历代封建君主迭发旨令,厉行党禁。在封建社会的专制政体下,没有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

    ——摘自张舒《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关系之研究》

    材料四:革命事业尤在中途,他们便出现小资产阶级和平苟安的根性,反对继续战争,而且反对革命党,遂使全国革命武装和政权完全归入帝政余孽北洋军阀之手。

    ——摘自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1923年

    (1)、材料一出自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根据条文,写出这部法律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前期中国所产生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阐述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内在关联。
  • 11、搜集史实、明确持方、立论陈词、攻辩驳斥——历史意识可以在辩论中提升。

    正方:甲午之战是民族之幸!

    反方:甲午之战是民族之不幸!

    (1)、[搜集史实]

    为了更全面的认识中日甲午战争及其影响,同学们开展课前阅读,搜集了下列史实。

    ①1894年9月,黄海海战战败,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等5艘军舰。

    ②1894年11月,日军攻占旅顺,连续进行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③1895年4月,中日双方经过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④1895年4月,康、梁联合千余名举人发动“公车上书”;此后,康、梁等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⑤1895年6-10月,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100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军3.2万人。

    ⑥1896年,沙俄诱迫清政府签《中俄密约》谋取利益,列强争相效仿。

    ⑦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⑧1898年秋,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并采取针对帝国主义的抗击行动。

    指出史实③中的错误,并予以改正。
    (2)、[攻辩驳斥]

    正方:甲午战后中国有识之士才逐渐觉醒!

    反方:甲午战败导致我们永远失去了宝岛台湾!

    选择一个持方,你将依此进行立论和攻辩:我选择 (填正方或者反方);上述史料能够支撑我方立场的有。(填序号)
    (3)、[明确持方]
    根据你的持方,结合上述史实撰写-篇简短的立论陈词。(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立论陈词]
    根据你的持方,运用所学知识驳斥对手的观点。
  • 12、改革开放先行区,合作交流谋新篇。
    (1)、

    [位置与分布]

    从地理位置来看,深圳在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突出优势是 。
    (2)、[联系与差异]
    将A、B、C、D四个选项分别填入下表中数字序号对应的空格内。

    图2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及其产业结构

    A.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

    B.产品加工、制造、装配

    C.先进制造业基地

    D.现代化服务业基地

    时期

     

    香港

    珠江三角洲地区

    改革开放初期

    主要业务

    承接海外订单,开发新产品,进行市场推广

    优势

    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

    粵港合作新阶段

    定位

    (3)、[统筹与发展]

    近年,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多项跨境工程陆续投入使用。

    从区域合作的角度,说明粤港澳大湾区修筑跨境工程的意义。
  • 13、1949 年,艾奇逊在美国国会的报告中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从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战。国民党军队不是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由此可见,艾奇逊认为(    )
    A、中共获得农民支持 B、中国军队组织松散 C、国民党失去了民心 D、美国支持中共取胜
  • 14、中国共产党在曲折探索中逐渐从幼年走向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幼年

    成长

    成熟

    片段一

    大会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片段二

    毛泽东结合当下形势下,毅然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领部队向南转移,到达井冈山。

    片段三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德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1)、片段一“大会”指的是(    )
    A、中共-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八七会议
    (2)、片段二中毛泽东的行为(    )
    A、粉碎了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C、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3)、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现有(    )

    ①独立自主决策

    ②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

    ③准确把握国情

    ④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胡适(    )
    A、主张白话文写作 B、反对儒家学说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 16、有学者将洋务运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偏重西洋机械制造,注重教育;第二时期注重西洋的军事训练;第三时期重视富国之道。下列措施对应第三时期的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兴办新式学校 C、组建新式洋枪队 D、开办轮船招商局
  • 17、《安吴四种》曾记载:1846 年,由于洋布价格低廉,导致“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布可纺,松(松江)太(太仓)布市,消减大半。”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遭受西方经济侵略 C、主动寻求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 D、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 1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长江流域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由图1可知长江(    )

    ①支流众多

    ②水体污染严重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流向大致自西向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成都1月份均温高于上海。据图1可知,主要原因是成都(    )
    A、日照充足 B、纬度较高 C、降水充沛 D、地形封闭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田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哪国国君?“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下图是战国七雄简易示意图,回答各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

    A.B.C.D.

    (3)、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是时期发生的(人名)变法。根据材料概括这次变法的内容?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 20、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孔子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       克己复礼为仁

    韩非子       视人如己

    墨子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老子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上一页 577 578 579 580 5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