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7.月20日,中央明确提出,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下表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大陆人口总数(亿)

    0-14岁人口占人口比重(%)

    15-59岁人口占人口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比重(%)

    人口增长率(%)

    第六次(2010年)

    13.4

    16.60

    70.14

    13.26

    0.57

    第七次(2020年)

    14.1

    17.95

    63.35

    18.7

    0.53

    (1)、从2010年到2020年,关于我国人口变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逐年在减少 B、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C、人口总数的增幅变缓 D、少儿人口比重大幅减少
    (2)、我国施行“全面三孩”政策,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人口出现负增长 C、为提升社会消费能力 D、人口的密度太小
  • 2、国际上普遍认为: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7%,下图为中国与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统计与预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年份是(    )
    A、1990年 B、2000年 C、2010年 D、2020年
    (2)、2021年5月31日,我国开放“实施三孩”政策,该政策有利于(    )
    A、迅速提高人口素质 B、降低人口出生率 C、降低人口增长速度 D、缓解人口老龄化
  • 3、2021年5月11日,公布出了第七次人口普查调查结果:我国人口10年来仍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全国总人口为14.1178亿人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720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总数在减少 B、老年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C、劳动力人口大幅增加 D、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2)、2021年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三孩”政策)有利于(    )  
    A、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解决就业困难问题 C、减轻环境污染问题 D、缓解交通拥挤问题
  • 4、下图为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前,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B、新中国成立后至198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人口增长速度慢 C、总体上我国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小、但增长速度快 D、1980年以后,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主要是因为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 5、下表为我国第六次(2010年)和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普查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万人)

    占总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

    每10万人受本科教有比重(%)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第六次

    133972

    16.60

    70.14

    13.26

    49.68

    8.93

    第七次

    141178

    17.95

    63.35

    18.70

    63.89

    15.47

    (1)、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大陆地区人口总数减少 C、0~14岁人口比重降低 D、人口素质明显下降
    (2)、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增多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劳动力过剩    ②青壮年负担加重    ③社会养老负担变大    ④社会赡养费用降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为应对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增多的现状,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B、适当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 C、大量接纳海外移民 D、鼓励人口迁入大城市
  • 6、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下图是公布的相关数据,自2021年5月31日起,我国全面开放“三孩生育”政策。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读图可知,我国人口(    )  
    A、素质降低 B、高速增长 C、老龄化加重 D、青壮年数量增多
    (2)、对“三孩生育”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①缓解人口老龄化②增加劳动力储备③提升社会消费能力④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有利于(    )  

    ①人口总量迅速下降②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人口增速大幅提高④人口增长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我国人口普查每10年开展一次,2020年底我国完成了第七次人口普查。读我国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对比柱状图回答,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出现负增长    ②少数民族比重减少
    ③城镇人口占比提高    ④老龄化程度加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将会带来的影响有(    )  

    ①社会负担不断加重    ②法定退休年龄提前了

    ③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④养老服务业迎来机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8、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问题及应对政策发展变化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a-c-d-b B、b-c-a-d C、a-c-b-d D、d-b-a-c
  • 9、读图我国人口资料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1)、从4次到第6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增幅是(    )
    A、逐渐下降 B、逐渐上升 C、快速升上 D、基本持平
    (2)、根据2010年第6次全国普査可知,我国总人口总数(    )
    A、6.02亿 B、10.32亿 C、12亿 D、13.7亿
    (3)、我国从2016年1月1日起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针对的主要国情是 (    )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人口增长快 D、人口素质低
  • 10、国际上将年龄在15-59岁的人口划定为劳动年龄人口。图为2005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2005年15-59岁人口占比为20% B、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增加 C、2020年0-14岁人口占比为11% D、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增加
    (2)、全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趋势预示(    )
    A、人口老龄化加重 B、人口快速增长 C、就业竞争压力大 D、医疗压力变小
    (3)、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才强国”,需(    )

    ①宣传“全面三孩”政策②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③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④倡导全民终身学习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近20年来,我国生育政策进行了多次动态调整,如下图所示。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①迅速提高人口素质
    ②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③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2、读我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对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 C、0—14岁人口比重下降 D、老龄化人口比重下降
    (2)、为了调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①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③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④杜绝向国外移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3、2021年8月,我国明确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内容,主要针对的问题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有利于(    )

    ①人口总量迅速下降        ②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人口增速大幅提高        ④人口增长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思维导图和所学知识,写出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影响。
    (2)、请列举明朝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两例,并对史实中的两位人物进行合理的评价。
    (3)、概括明清时期中外交往的变化趋势,并说说该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古代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重。

    时间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公元400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比重

    50%

    62%

    71%

    58%

    材料二: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写道:“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材料三:英国学者威尔斯在其所著的《世界史纲》一书中这样评价唐朝:“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中国由 于迅速恢复了秩序和统一而赢得了这个伟大的领先……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特点。
    (2)、写出材料二中提及的三种发明,及其各自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形势图(1330年)

    材料二:元朝机构设置示意图

    (1)、写出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名称,并根据图一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
    (2)、根据材料图中的相关内容, 填写材料思维导图中A B C D的内容。
    (3)、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许多国家,同时唐代的音乐、绘画、宗教等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材料三:公元前60年,西城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西汉对西城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朝也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1)、据图写出丝绸之路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地点,并写出与此路开通相关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朝在文化方面“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史实各一例,并说说其共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列举西汉和唐朝对西域管理的措施,写出这些措施对丝绸之路的影响。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右图)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采纳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材料三: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

    臣(董仲舒)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写出材料一图中①②所表示的制度,并说说②制度的作用。
    (2)、指出材料二汉武帝在政治方面的创新举措,并说明这一举措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写出秦汉统治者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并概括其共同作用。
  • 19、清朝前期,统治者非常重视搜集、整理典籍和编纂图书的活动。下列不属于当时编纂的大型典籍的是(    )
    A、《康熙字典》 B、《红楼梦》 C、《古今图书集成》 D、《四库全书》
  • 20、郑和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    )

    ①亚洲    ②非洲    ③欧洲    ④北美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上一页 575 576 577 578 5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