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宪法是国家的 , 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最的问题。
  • 2、陆飞的爸爸七周岁开始上小学,学习非常努力。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从部队退役后回到地方自己创办了公司,做了老板。他诚信经营,按时缴纳税款。去年,他又被选举为全国人大代表。

    (1)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明的爸爸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

    (2)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或者应该履行哪些义务?(至少写出两个)

  • 3、居民身份证包含哪些信息?谈谈你对公民身份证号码的理解。
  • 4、什么是公民?国籍取得的方式有哪些?
  • 5、将下列情景描述与相应的法律法规连线。

    某市一造纸厂把废水偷偷排放到河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肖炎的家庭条件差妈妈不让他上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张田狠心遗弃了身体有残疾的孩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吴泽与人打架把人打伤住进了医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某保健品广告夸大宣传商品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6、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 )
  • 7、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每个成年人的使命,和小学生无关。( )
  • 8、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
  • 9、下列关于中国公民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②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③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④出国留学的人不是中国公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0、一个刚满三周岁的儿童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小公民”,这里的法律依据是______,且由于他未满______周岁,属于未成年人。(       )
    A、他出生在中国;16 B、他具有中国国籍;18 C、他已经做了户口登记;20 D、父母是中国人;22
  • 11、小亮妈妈工作的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还没有加班费,这侵犯了她的(       )。
    A、平等权 B、休息权 C、物质帮助权 D、劳动权
  • 1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不因场合而变化,那就是(       )。
    A、孩子 B、学生 C、顾客 D、公民
  • 13、【法治观念】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加强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宪法实践,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要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保障。要坚定政治制度自信,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坚持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全面贯彻,坚持宪法实施、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系统推进,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要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坚持知识普及、理论阐释、观念引导全面发力,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材料二: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一处房产,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相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什么?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缠不清。

    (1)在材料二中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结合材料,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谈谈你如何理解“宪法与生活息息相关”。

    (3)作为小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宪法精神?

  • 14、材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2024年5月,某市发生了一起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引发的诈骗案件。受害者小李是一名中学生,他在使用某款热门社交软件时,不慎点击了不明链接,导致个人信息被盗取。随后,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对小李及其家人实施了诈骗,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事件发生后,小李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网络空间中应尽的义务,比如保护个人隐私、遵守网络规则等。此外,小李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向同学们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提醒大家注意防范类似风险。

    (1)结合材料,请简要说明小李在网络空间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尽的基本义务。

    (2)针对材料中的事件,你认为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 15、【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中三幅漫画的认识。

    图1

    图2

    图3

  • 16、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但依法服兵役是义务而非权利。( )
  • 17、在以下对话场景中,哪一项最深刻地体现了公民在自觉且积极地履行其社会义务?(       )
    A、张华对同事说:“虽然我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但为了家庭,我会坚持做下去。” B、李雷对朋友说:“我今天本来应该去参加那个环保讲座的,但想了想还是决定去打篮球,毕竟身体也很重要。” C、韩梅梅对父母说:“我周末要去图书馆做志愿者,帮助整理书籍,这样也能学到新知识。” D、赵强对邻居说:“我虽然没报名参加社区的清洁活动,但我在自家门口扫了扫地,也算做了贡献。”
  • 18、以下哪个选项最恰当地描述了法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
    A、法律如同遥远的星辰,偶尔照亮我们的生活路径 B、法律像是一年一度的节日,仅在特定时刻与我们相关 C、法律仿佛是高深莫测的学问,仅供专业人士研究 D、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不可或缺
  • 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相关规定,请判断以下哪个案例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
    A、小李今年刚满16周岁,他领取的身份证有效期是3年。 B、小张今年24周岁,他持有的身份证有效期是10年。 C、王先生今年39周岁,他手中的身份证有效期为20年。 D、赵女士已经46周岁,她领取的身份证是长期有效的。
  • 20、小明在学校图书馆看书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关于中国宪法的书籍。他好奇地翻阅起来,并对其中一些内容产生了兴趣。以下是小明在书中看到的几个情景描述,请问哪一个符合中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
    A、小华因为宗教信仰自由而拒绝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竞赛活动 B、小红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呼吁大家抵制购买某国商品以表达爱国情感 C、小刚在选举日积极参加了投票,履行了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小李因为不满老师布置的作业量过多,于是在网上发帖诋毁该老师的名誉
上一页 188 189 190 191 19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