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唐中期有了制火药的方法,唐末用于军事,到宋朝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朝雕版印刷成熟的基础上,发明“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上述材料重点说明宋朝科技( )A、在继承中发展创新 B、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C、全面发展领先世界 D、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
2、1313年,元朝宰相向皇帝上奏:“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程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据此可知,其表达的意图是( )A、彻底否定隋唐科举考试 B、利用程朱理学巩固统治 C、迎合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D、更加重视儒学的世俗化
-
3、北宋学者石介针对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评论道:“国家之禁(管制),疏密不得其中(合适)矣……盐铁酒茗皆有禁,布帛丝枭(麻)皆有禁……男去耒耜(古代农具)则不禁,女去织纸(纺织)则不禁。”据此可推知( )A、学者认可国家经济管理工作 B、北宋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动 C、宋政府对社会控制适当放松 D、社会经济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
4、据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的《登科录》记载,这一年录取的进士一共是601人。有学者进行过统计,三分之一的进士有官僚背景,另外三分之二没有官僚背景。这表明当时( )A、门第观念已经消失 B、社会阶层流动增加 C、教育普及程度很高 D、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
5、在北宋朝廷的税收中,盐、茶、银、铜等工商禁榷(国家专卖的制度)非农业税收入占很大的比重。除了传统的作坊和商业行铺增多,宋朝服务型行业的发展更令人注意,诸如茶坊、瓦子、浴堂等的数量不在少数。这表明当时( )A、赋税负担沉重 B、商品经济发展 C、市场管理严格 D、农业经济衰退
-
6、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如图可知,大运河( )
A、决定了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 B、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C、连接了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 D、取代了海上交通的枢纽作用 -
7、《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表明元朝( )A、延续唐朝的羁縻制 B、边疆民众赋役比内地更沉重 C、民族平等意识增强 D、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
-
8、元朝构建了大规模的驿道网络,沿途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食宿服务,设置急递铺,确保政府公文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传递至各地。元朝构建驿道网络的目的是( )A、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建立系统的交通邮驿体系 C、提升行政效率以巩固统一局面 D、加强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
-
9、《金史》称赞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号称‘小尧舜’”据此可知,金世宗被称为“小尧舜”的原因有( )A、在地方治理中总结经验 B、靠强大军事力量镇压起义 C、任用酷吏管理地方治安 D、限制臣下进谏以巩固皇权
-
10、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下诏在各地修建孔庙,此后辽朝境内的“华夷”都共同尊孔子为“大圣人”;西夏开国君主元昊把《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翻译为西夏文。辽和西夏的这些做法( )A、结束了辽、西夏与宋的并立局面 B、造成了不同民族地区的矛盾激化 C、推动边疆地区儒学内容的世俗化 D、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
-
11、公元1004年,辽国大举南下。宋真宗亲征,在小范围交战并击杀辽军主帅后,宋朝派使者议和,最终辽国撤兵,宋朝每年向辽国赠送银二十万两,绢十万匹。这种“无偿经济援助”客观上( )A、解决了宋的北方边患问题 B、导致宋朝经济迅速崩溃 C、激化了宋辽之间民族矛盾 D、推动了中原文化的普及
-
12、宋神宗时,王安石主导一系列改革得到很高的评价,得以在哲宗时“配享神宗皇帝庙庭”,但南宋建炎初年,又“罢安石配享神宗庙庭”。这一变化说明( )A、王安石变法没有实际功效 B、时代变化影响人物评价 C、南宋社会缺乏改革的精神 D、人物评价逐渐科学理性
-
13、唐宋时期,长江流域强势崛起。海内外部分学者所说的宋朝“绿色革命”“农业革命”,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其主要特征包括( )A、粮食作物生产技术发展 B、棉花种植得到大力推广 C、大量农书现世指导生产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
14、下面为北宋前期宰相任职情况表。这可以用来说明北宋( )
任用人数(人)
平均任职年限(年)
宋太祖时期
6
2.8
宋太宗时期
9
2.3
宋真宗时期
12
2.1
宋仁宗时期
23
1.95
A、官僚体制日益完善 B、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C、冗官问题日渐严重 D、士大夫的积极参政 -
15、知州原本称为“权知某军州事(别称‘州将’)”。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牧伯(知州)之缺,止令文臣权莅”,且“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这些举措( )A、导致了官僚机构的急速膨胀 B、体现理学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C、削弱了地方州府的物质基础 D、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
-
16、“诗圣”杜甫早期曾在《望岳》中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自己勇攀高峰、俯视天下的雄心和气魄;晚年却在《春望》中用“国破山河在……家书抵万金”来阐发自己的忧国思家之情。透过杜甫的作品可以看出( )A、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B、科举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C、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D、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
17、唐宣宗(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46~859年在位)认为大将李燧德才兼备,任命他为岭南节度使。在皇帝任命诏书已经发出后,给事中萧放认为这个任命不合适。唐宣宗这时正在欣赏乐曲,听了理由后,觉得这个任命的确不当,叫别人去追回任命已来不及,便当场叫一个伶人骑快马去追回诏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的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B、给事中为尚书省属官,负责执行皇帝诏令 C、集思广益可减少决策失误 D、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具有封驳审议的权力
-
18、北宋欧阳修在他编撰的《新唐书·兵志》中写道“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中央集权弱化 B、内重外轻局面出现 C、直接导致黄巢起义 D、中枢权力遭到削弱
-
19、下面为唐开元九年(721年)敦煌地区部分农户实际授田情况表。这说明当时( )
农户
实际授田(亩)
应授田(亩)
占应授田比例
赵玄义
11
52
21.2%
于善意
28
16
117.4%
杜克生
40
201
19.9%
A、社会贫富差距异常显著 B、租庸调制出现了危机 C、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D、农民的赋役负担较轻 -
20、如图为画家阎立本于唐太宗时期应召而作的《职贡图》,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该作品( )
A、描绘出民间贸易往来的场景 B、再现了开元盛世下社会发展状况 C、体现唐政府对边疆管理的重视 D、反映了唐朝开明开放的内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