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汪剑钊教授介绍说,今天我们还要阅读普希金,第一,是因为他对美的敏感。普希金在日常生活当中是艺术化的,借用王尔德的一句话来说,普希金实际上是让生活模仿艺术。他的一生都活得非常艺术,( )。第二,普希金始终有一种公民意识。他觉得作为诗人当然有审美使命,另外他也一直没有忘掉自己作为公民的道德使命。他总是会把自己同情的天平放在小人物这一端,他的作品中也塑造了几个小人物的形象,在俄罗斯文学中被后人接受。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是把普希金当成偶像来崇拜和效仿的。第三,普希金具有人道主义的理想、博大的爱心。普希金的很多作品讴歌广义的爱对整个人类和自然的爱对普通大众的爱这是可以让今天的人们值得吸取的精髓。此外,汪剑钊还介绍了普希金同时代的诗人。普希金不是一颗孤独的太阳,他身处一个群星闪耀的黄金时代。在本场讲座中,通过汪剑钊教授的讲解,听众不仅深深感受到了普希金及俄罗斯黄金时代诗歌的魅力,也对此进行了更多更深刻的思考。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证明,他对美的敏感使他能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 B、他对美的敏感使他能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这一点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证明 C、能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显示了他对美的敏感,这一点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证明 D、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证明,能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显示了他对美的敏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高尔基说过这样的话:“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词汇虽然并不完全等于语言,但它是语言的材料。制作一幅精妙绝伦的彩画它的颜色之所以那么逼真原因之一是画家的颜料异常纷繁仅仅是一项红就可以铺展出不同的色泽。文学的道理也是这样:____,“瞟他一眼”“盯他一眼”“瞪他一眼”“瞄他一眼”“注视他一眼”“斜视他一眼”……真个是“不胜枚举”。 

    文学的功能,人们可以开列出一大串: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啦,表现生活啦,传播知识啦,给予人以艺术美感啦,等等。但是人们往往会漏掉另外一项,那就是在精确描绘事物上起示范的作用,给予群众以语文技巧的教育。要使文学的各种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作家除了具备其他条件外,非熟习语言、掌握丰富词汇不可。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总是像海绵吸水似的去吸取大量富有生命力的词语总是像一座喷泉喷出水柱似的擅于说出优美动听的语言总是像卓越的射手似的精确地射中“意义的靶心”……

    要做到这一点,我想,语言艺术工作者,应该比一般人对民族语言具有更加深厚的感情。

    (1)、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其后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2)、第二段说明“文学的功能”的语句中,连用了四个“啦”字,试分析其表现力。
    (3)、博喻是一种以多个喻体对某一事物或某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或描写的比喻。请分析画波浪线部分的博喻的表达效果。
  • 3、《迷娘》(之一)中,“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以及“前往,前往”的回答有什么作用?
  • 4、歌德《迷娘(之一)》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 5、《迷娘》(之一)中,“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人?请阐述你的观点。
  • 6、重点2:如果诗歌主人公情感的倾诉对象是一个人,你怎样理解“爱人”“恩人”“父亲”这种人物称呼的转换在抒情中的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迷娘》
  • 7、歌德《迷娘(之一)》中的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其对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
  • 8、阅读《迷娘(之一)》《树和天空》两首诗,梳理诗中意象,探讨诗人是如何运用意象的组合来造成情感的起伏流动的。
  • 9、诗人余光中某次参加文艺大奖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辞可能是(    )
    A、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C、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D、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 10、下面一段文字是围绕“古桥”而展开的,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称的变换:第一句用“那座古桥”开头,自“德高望重的老桥”以后,改用第二人称,采用“呼告”的形式,以便于抒情。请仿照这种写法,以“国旗”或“梅花”为对象,写一段话。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累吗?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

    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

    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

    让我看到了一个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 11、“山东舰”是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下面是介绍“山东舰”的六条信息,请按性质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两类(只填序号),并用四字短语为每类命名。

    ①“山东舰”满载36架歼-15舰载机,部署4—6架预警机以及4—8架反潜直升机,各类飞机数量较“辽宁舰”大为增加。

    ②“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不仅体现了中国海军装备水平的跃升,更彰显了中国国家整体力量的提升。

    ③“山东舰”将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④“山东舰”舰载武器有3座红旗-10防空导弹,3座1130近防火炮,2座某型号12管反潜火箭,火力强悍。

    ⑤“山东舰”的雷达在“辽宁舰”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善、提升,它的探测范围更大,精度更高,反应时间更短。

    ⑥“山东舰”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航母,它的入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双航母编队的国家。

  • 1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③(jìng)大相庭         (jīng)渭分明          (jìng)不而走(jìng)

    ④(shuò)震古今        (shuò)众口金            (lì)

    (lì)

  •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村  景

    希梅内斯[注]

    这是一个野外小村,

    乌黑的瓦顶上空,

    碧绿的田野之中,

    回荡着草虫和畜铃的奏鸣。

    蝙蝠正在四处飞舞,

    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

    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

    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

    ---孩童的喧闹混成一片,

    畜栏中的牛群哞哞不停,

    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

    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

    金盘似的圆月一轮,

    高挂在远处的树顶,

    抛洒出清澈的光芒,

    沐浴着奇幻的荒凉村景。

    林之木 译

    (有删改)

    【注释】希梅内斯(1881-1958),西班牙诗人、散文家,195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黑的瓦顶上空,/碧绿的田野之中”,屋瓦是黑的,昭示岁月的沧桑;田野是碧绿的,显示出勃勃生机,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B、“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经过一天的劳作,荷锄而归,嘴里还哼着歌谣,写出了农夫心情的舒畅。 C、“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描绘了一幅温馨、恬然的乡村风景图,饭香徽微飘出,炊烟袅袅升起,充满诗情画意。 D、“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诗人身处这清冷的月色中,油然而生一种浓浓的感伤之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开篇直述,“这是一个野外小村”;篇末以细节描写收束,这是“沐浴着奇幻的荒凉村景”。 B、“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既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又增加了全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C、诗人善于融情于景,选取多种代表乡村的动物---蝙蝠、草虫、牛群等,来抒发自己对村景的喜爱。 D、“金盘似的圆月一轮,/高挂在远处的树顶”,将圆月比作金盘,有形有色,形象地写出了明月的圆润。
    (3)、“沐浴着奇幻的荒凉村景”中的“奇幻”“荒凉”如何理解?
    (4)、这首诗歌的写景角度灵活多变,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巴黎动物园

    里尔克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1)、“豹”这个意象在这首诗的表达中有什么深刻含意?
    (2)、如何理解“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 15、《小小少年》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中国观众曾经对这首歌耳熟能详,是属于一代人的集体回忆。请阅读歌词,写下你的阅读体会,300字左右。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答题。

    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歌德的《迷娘》,有意思的是,歌德笔下的“迷娘”与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几乎诞生于同一时代,但是,二人在生活环境与思想性格上都有巨大差异。

    试通过人物比较,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迷娘在生活困顿时曾是马戏团的演员,在西方,一个人如果遇到困难往往会求助某个团体。但是,在同时代的中国,林黛玉在遭遇家庭变故后,却选择投奔贾家。试通过《乡土中国》中的相关概念解释黛玉这一行为
    (2)、迷娘表达爱情的方式直接而热烈,而黛玉却完全不同,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试举例说明黛玉是如何向宝玉表达爱意的。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夜宿乌镇,秋波入梦,依稀鱼密语,朦胧鸟谈天,“乌镇”多一点就成了“乌镇”,这里是鸟的天堂、鸟的王国。晨鸟穿花语,梢头隔岸歌,乌镇的鸟鸣有一丝淡淡的桂花香。听得有脚步声在石板街的那头响起,咔嗒咔嗒如空谷足音,俄顷消遁在遥远的天街,他们走进了水乡的哪一片曦光?人闲千花落,夜静万巷空,乌镇适合夜泊、流浪。夜来还乡梦,西风客棹寒,移泊烟渚,不会侵扰任何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宜独行,而不是聊天喧哗;①     , 而不是步履匆匆。烦躁的心情合不上乌镇的从容,急促的脚步对不上乌镇的节拍。虾戏草,鱼读月,水底青荇是最好的森林。西市河水绿如蓝,寒烟淡淡紫气凝,何须春夏来。有鱼儿在吃露水,吧嗒吧嗒,一有声响便倏地无影无踪;遇有船来,鱼儿们却不慌不忙不躲不闪,想必是老相识了。

    嘈杂过后有安宁,人生需要适度的归零。乌镇常给你意想不到的灵感,也是一个②    。石凳呆、木椅呆、廊桥呆,水榭呆,你呆若木鸡,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河岸边、石级旁、拱桥上,到处可以把自己站成或坐成一道风景,暖暖秋阳给你打主光,粼粼波光做底光,拿白墙当来波罗补光,再扯一把天上云做你的顶光板,只等人来帮你摁快门了。

    (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红领巾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 D、梅花俏生生地站在那里,亭亭玉立,含羞带笑,迎着我从远方归来。
    (2)、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烦躁的心情和急促的脚步合不上乌镇的从容,也对不上乌镇的节拍。”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 18、普希金的《致大海》,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可见,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大海以人的形象。请你以“致××”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和第二人称,写一段抒情文字,300字左右。
  • 19、阅读《致大海》诗歌节选,完成下列问题。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

    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

    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

    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

    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

    《致大海》诗人为何厌烦“凝固的石岸”?“石岸”又有何象征意义?

  • 20、《致大海》中的“你”是谁?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向“你”告别?
上一页 934 935 936 937 9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