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创办这所山区女子高中,她四处奔波,真可谓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而今学校已经培养出了五届毕业生,张校长真可谓是劳苦功高 B、他知识渊博,头脑灵活,又经过了多年外交战线的洗礼,现在不管遇到多么棘手的问题,都能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C、这次战斗中,我军派出两个小队佯攻日军炮楼,吸引敌军注意力、另派一个连偷袭日军弹药库,可谓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让敌军损失惨重。, D、参加工作没几年,他就成为业务骨干,在他主持下,单位顺利完成了几个国家重点项目,受到有关部门表彰,张宇也是信心倍增,踌躇满志
  • 2、下列选项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的文章中为避李世民的名讳,“民”字通常改为“人”,例如“怨不在大,所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B、季父:叔父。在我国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为: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老三。孟春,指春季的首月。 C、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3、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振之以威怒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B、不复一一自辨 失其所与,不知 C、盖亦反其本矣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终苟免而不怀仁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 4、下列各项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吏民,封府库 B、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来于秦 C、越国以鄙 , 君知其难也 人君当神器之 D、留侯张良 明以察秋毫之末
  • 5、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的是( )

    例句:异三子者之撰

    A、百姓之不见保 B、百姓之谓我爱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得志,纵情以傲物 于其身也,耻师焉。 B、斯亦伐根求木茂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 C、入前为寿 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D、置土石 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冀君实或恕也 有不者,三十六年 B、纵一苇之所 沛公起 C、度我至军中,公入 合于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 D、恩所加则思无喜以谬赏 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 8、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见之曰:“牛何?”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对曰:“异三子者之撰” 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C、夜缒出 善刀藏之 D、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9、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后人哀之而不之 鉴:镜子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让:谦让

    辟邪说,难壬人 , 不为拒谏 壬人:仁爱的人

    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终 敬:敬重

    总此十思,兹九德 弘:光大

    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董:懂得

    C、六王毕,四海                           一:统一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 牧:养

    D、士大夫多以不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恤:顾念,忧虑

    永保无疆之 休:停止

    项伯杀人,臣之 活:使……活命

  • 10、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微小的

    旦日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飨:犒劳

    B、留侯张良 善;善良

    范增数项王 目:递眼色

    C、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多异故也 术:方法,主张

    你道是暑气 , 不是那下雪天 暄:炎热

    D、着这楚州旱三年 亢:极,大

    从哪山下,芷阳间行 道:道路

  • 1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瑟希,铿尔 鼓:弹奏

    百姓皆以王为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爱:吝惜,舍不得

    B、先王之政 举:施行

    德不厚而思国之 理:安定

    C、合于《桑林》之舞,乃《经首》之会 中:合乎

    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一般的

    D、函陵,秦军氾南 军:军队

    既东郑,又欲肆共西封 封:边界

  • 12、下列各项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察秋毫:形容对很小的事情也能看得清清楚。《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战国 B、目无全牛:形容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庖丁解牛》 庄子 春秋 C、居安思危:指身处安逸中也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唐朝 D、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处在被宰割的地位。《项羽本纪》 司马迁 汉朝
  • 13、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lián) 烦(zàn) (bèi)老 不胜杯(sháo) B、(yōng)蔽 桃(wù) (zhī)候 (yǔn)(shì) C、(yin)涔 绣(tà) (wǔ)逆 盗(zhí) D、(qiān) 错(kān) (guān)寡孤独 尸(hái)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问其弟子曰:“仁者若何?”子路对曰:“仁者使人爱己。”子贡对曰:“仁者爱 人。”颜渊对曰:“仁者自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5、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逻辑是无处不在的:烛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国家,这是外交活动中的逻辑;林庚细致辨析“木叶”的内涵与使用的场合,①____;王安石以雄辩的论说驳斥对变法的非难,这是治国理政中的逻辑……学点儿逻辑,对我们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增强思维能力,也可以助力语文学习,②____。逻辑很有用,它能让你的思考更加严谨、周密,让你的阅读与表达更到位、更具洞见,让你对生活的认识更理性、更深刻。

    当下的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更加方便,但遭遇的谬误也更多。我们必须具 备识别谬误的能力,否则就有可能成为谬误的受害者甚至传播者。逻辑与这种现象的关系紧 密,它正是甄别信息与辨析谬误的武器。

    例如:

    A我爱读外国文学,尤其爱读俄罗斯的、拉美的、古典的。 

    B他出生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注定此生不凡。

    C目前大学生普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和较喜欢京剧的 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4%。

    ......

    上面这些日常话语都违背了逻辑,你关注过吗?我们在生活中要试着运用逻辑来发现这 些谬误。

    (1)、下列句子中的“关系”和原文中加点的“关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在这关系革命前途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决定渡过湘江,开始长征。 B、正是在法庭认出玛丝洛娃的关系,聂赫留朵夫要去监狱祈求宽恕。 C、焦裕禄明白党与群众是鱼与水的关系,党员应该为广大群众服务。 D、随身带上团的关系,到时候面见上级,或许对你有用。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2个字。
    (3)、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都有逻辑错误,请任选两句,加以说明。
  • 16、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过酒碗,脖,碗底一 , 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画天书了。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再打开绵纸包,是两角钱!”语义基本相同,但是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文中加点的词很生动,请模仿这种用词方法,写一句类似的话。
  • 17、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 ·里仁》中“”两句表明要向先 进典型学习,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
    (2)、《将进酒》中表现李白鄙弃富贵生活,蔑视豪门权贵,借酒消愁,尽吐胸中不平之气的 诗句是:“
    (3)、小刚在进行中国古诗词探究性学习时,发现古人创作诗词常借“鱼”来表达思念之情, 比如“”。
  • 18、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

    苏 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 , 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 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 垂柳下,矮槐前。

    【注】①宋神宗熙宁九年十月,苏轼在密州获悉自己又将调任他处,遂登上超然台写下此词。②马耳、九仙:均为山名,都在密州诸城县西南。③使君:文中指的是作者自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山与天相连,景象阔大,再写词人登台所感,表现出超然心态。 B、下阕描写鸥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先写蜷缩在一起的静态,再写离飞时的动态。 C、尾句以景结情,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词人曾在“垂柳下,矮槐前”留下欢声笑语。 D、整首词描写了词人月夜所见的实景,极富画面感,并借此抒发了个人情怀。
    (2)、本词和《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都写到“凄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19、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 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 , 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所恶于上,母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节选自《礼记 ·大学》)

    材料二: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 , 诈之谋愚,贵之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 “从恶人贼人生。”是故别非也。是故子墨子曰:“兼别。”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 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为彼犹为己也。 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 , 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 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者,其故何也?

    故君子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万民之大利也。

    (节选自《墨子 ·兼爱下》)

    【注】①别:指将别人与自己区分开,分别对待(指相恶)。②兼:指视人如己(指相爱)。

    ③正:同“政”。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是以A 老而无妻子者B 有所侍养以终C 其寿D 幼弱E 孤童F 之无父母者G 有所放依H  以长其身。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家让”与“无辞让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B、“兼以易别”与“其未兆易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易”字含义相同。 C、“人家不相乱贼”与“贼爱其身”(《墨子 ·兼爱上》)两句中的“贼”字含义不同。 D、“而万民之大利也”与“人而不仁”(《论语 ·八佾》)两句中的“而”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认为,治国先要治理好家,孝顺是用来侍奉君主的原则,尊兄是用来侍奉长官的 原则,仁慈是用来使役民众的原则。 B、《礼记》认为,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 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 C、墨子认为,仁德的人应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毕生事业,因此他提出了兼爱的观点,主张要对他人有利。 D、墨子认为,如果对待别人的国家、城邑和家族,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城邑、家族一样,就不会动用自己的力量去攻伐别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②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5)、两则材料对“治天下”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 20、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

    [英]狄更斯

    我姨奶奶个头高高的,神色严厉,但并不难看。她的脸上,她的声音里,她的步态举止中, 都无不流露出一种刚毅,足以说明她往日在像我母亲那般软弱的人身上可产生的影响。我特别注意的是她有一双十分机灵明亮的眼睛。她灰白的头发简单朴素向两边分开。她着的衣是浅紫色的,很整齐干净,只是尺寸很紧。我记得当时我认为她的衣看上去极像剪去了不必要的下摆的骑装。她在襟前挂着一个金表,金表还配有链子和挂饰;如果我能从其大小和式样判断,那表应是男子用的。

    狄克先生气色红润,头发灰白。他的头还特别怪地垂着,但这并非因年龄才如此,他那样垂着头使我想到一个学生挨打后的样子;他的灰眼睛大而凸起,并且水汪汪地亮得特别,加上他那心不在焉的神态,还有他对我姨奶奶的服从,以及听到姨奶奶的称赞时他那孩子样的高兴劲,这都使我怀疑他有点疯疯癫癫的。可是,如果他真是疯疯癫癫的,那他又怎么到这里的呢,这我可一点儿也想不通。他的穿着和别的普通男子一样,穿着很宽松的灰色晨装,白长裤;表放在裤口袋里,钱放在上衣口袋里。他还把钱晃得嘩啦啦响,就像炫耀自己有钱一样。

    珍妮是个健美的年轻女子,很好看,大约有十九或二十岁,①像是一幅整洁至极的图画。 她是我姨奶奶的一串学员之一。

    那个房间就像珍妮或我姨奶奶一样整洁。就在刚才我放下笔回忆那房间时,带着花香的 海风又吹进来了;我还又看见擦得铮亮的老式家具,弧形窗里绿扇子附近我姨奶奶的那把凛 然的大椅子和桌子,粗毛地毯,壶架,两只金丝雀,古瓷器,装满干玫瑰叶的酒罐,放置各种器 皿的高橱架,还有和这一切极不协调的——脏兮兮躺在沙发上打量这一切的我。

    洗澡实是很大的享受。我开始感到因曾睡在野地而四肢疼痛,而我又那么疲乏虚弱,几 乎无法让眼连续睁开五分钟。我洗澡了后,她们——姨奶奶和珍妮——给我穿上本是狄克先生的衬衣和裤子,又用两或三条披巾把我裹上。我像一捆什么呢,我也说不上,但我觉得是热烘烘的一捆。我觉得很乏,极想睡,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

    也许是久已在我脑中出现的幻想使我做了那么个梦。我醒来还觉得是那么回事——姨 奶奶曾来过,向我俯下,把我的头发从我脸上轻轻撩开,把我的头摆得更舒服些,然后站在那里看着我。我耳边似乎响过“可爱的小人”或“可怜的小人”这类话;可我醒来时,却实实在在找不出任何证明可让我相信那些话乃出自姨奶奶之口,她当时正坐在弧形窗前那可以转来转去的绿扇子后看大海呢。

    我醒后不久,大家就一起吃烤鸡和布丁。我坐在桌旁,②有点像只被绑住翅膀的鸟一样 艰难地运动我的双臂。不过,是姨奶奶把我给捆成这样的,我也就对此不便有什么抱怨了 我一直急于知道她要把我怎么处置,可她吃着饭,一言不发,只偶或看看坐在对面的我,并说 句“天哪!”这丝毫不能使我的不安减轻半分。

    桌布撤去后,摆上来的是种葡萄酒,我也喝了一杯那酒。姨奶奶又把狄克先生请来和我 们坐在一起。姨奶奶请狄克先生听我的故事,他就尽可能装出很明白事理的模样。在姨奶奶 一连串的问题下,我的故事被引了出来。我讲述时,她不住朝狄克先生看,如果他不这么做, 我想他准会睡着。每当他微笑时,我姨奶奶就皱眉头,这下又把他的微笑给挡回去了。

    喝过茶后,我们在那儿坐着,直到暮色降临,这时珍妮把蜡烛和双陆棋盘放到桌上,并把 百叶窗拉下。

    “喏,狄克先生,”姨奶奶仍和先前一样严肃地举起食指说,“我要向你问另一个问题。看 着这孩子。”

    “大卫的儿子?”狄克先生扬脸认认真真又不知所措地说道。 

    “正是,”姨奶奶说,“现在你把他怎么办呢?”

    “把大卫的儿子怎么办?”狄克先生说道。

    “正是,”姨奶奶答道,“把大卫的儿子怎么办好。”

    “哦!”狄克先生说,“是呀,把他怎么办 我就会让他上床睡觉。”

    “珍妮!”姨奶奶满怀胜利感和满意心情叫道,“狄克先生为我们大家指出正确方法了。 如果床已铺好,我们就送他去睡。”

    珍妮报告说床铺好后,我就被带去睡觉。她们带我时态度和蔼,但有点像押解囚犯——姨奶奶走在我前面,珍妮殿后。她们走开时,我听见她们在外面把门锁了。我觉得姨奶奶并 不很了解我,很可能怀疑我有逃跑的习性,所以采取了预防的措施,③把我妥善地保管起来。

    这房间挺可爱的,在房子的最高处,俯视着大海,一轮明月正照耀在海上。我记得,做了晚祷后,蜡烛灭了,我是怎样仍坐在那里,看那水上的月光,就好像希望从一本发光的书里读 到我的命运或看到我的母亲带着她的孩子,沿那熠熠闪光的路从天上走来,她看着我,还像我最后一次看到她那甜美的脸时那样。我记得我怎样转过身,当我轻轻躺下,被雪白的被单拥围时,那庄严的感觉又由于看到这雪白的卧具而变作感激之情和安适之感——这是多么令人浮想联翩的感触呀!我记得我怎样想起我曾在夜空下露宿过的所有荒郊野地,我怎样祈祷永远不再失去家,也永远不忘记没有家的人。我还记得,我后来怎样依稀沿着海上那撩人思绪的光辉路径,④漂入了梦境。

    (有删改)

    【注】本文选自《大卫 ·科波菲尔》第十三章。大卫 ·科波菲尔逃离伦敦,历经种种艰辛, 最终到达了姨奶奶家,受到了款待。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对比手法写姨奶奶和狄克先生,说明两人在脸色、头发、眼睛、表等方面有明显不同。 B、“我”洗澡后“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这是由于“我”在逃到姨奶奶家的过程中历 经艰辛,身心俱疲。 C、文中通过语言、神态、肖像等描写塑造狄克先生的形象,他在姨奶奶面前显得认真又惊慌,看似有点疯癫。 D、小说结尾多次写到“我记得”,强调“我”的记忆深刻,表达了“我”对母亲和家的渴望,以及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珍妮姑娘的干净整洁和健美。 B、句子②形象地写出“我”吃饭时的束手束脚、扭捏不安、极不适应。 C、句子③中“保管”表明姨奶奶把“我”锁在房间里是对“我”的保护。 D、句子④“漂”表现出“我”在月光的陪伴下安然入睡的舒适自然。
    (3)、小说中姨奶奶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叙述角度巧妙,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上一页 427 428 429 430 4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