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 仰观宇宙之大
A、金城千里 B、筋骨之强 C、伏尸百万 D、今日之事何如 -
2、选出下列各句中“于”字用法、意义不同的一项(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当其欣于所遇 C、不能喻之于怀 D、因击沛公于坐
-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况修短随化 邹忌修八尺有余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官盛则近谀 C、及其所之既倦 杳不知其所之也 D、引以为流觞曲水 相如引车避匿
-
4、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以愚黔首 D、项伯杀人,臣活之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少长咸集
A、持剑盾步走 B、 道芷阳间行 C、此其志不在小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翻译相同的一项是(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 C、若合一契 晤言一室之内 D、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趣舍万殊 B、沛公不胜桮杓 C、悟言一室之内 D、亦尤今之视昔
-
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B、亦将有感于斯文(这) C、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丰富) D、俯仰一世(度过)
-
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引以为流觞曲水(汲引) B、或取诸怀抱(或者) C、 感慨系之矣(随着)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引起)
-
10、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叙述了机会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了“修禊事也”的原因,再描写兰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美景,尽显雅致。 B、作者描写这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众人临水而坐,举杯畅饮,吟诗作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写出了贵族出身的王羲之等人,生活放纵,铺张浪费。 C、“信可乐也”把宴会高兴之情推向了高潮,但是作者认为“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因此乐极生悲,产出了关于“死生亦大矣”的哲学哀思。 D、最后通过描写成书的过程,感到人事变迁,总是由盛转衰,由生到死,这是必然的结果。所以作者才要著文流传后世,只能寄托“后之览者”,希望后人能“有感于斯文”。
-
11、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东晋著名书法家。 B、王羲之出身琅琊王氏,一生最突出的成就即书法艺术,有“书圣”之誉,开创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王派书法。 C、王羲之的作品有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行书《寒食帖》《丧乱帖》,其中《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兰亭集序》记述的是东晋时期大书家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的一次大集会的盛况。其中他们玩的“曲水流觞”游戏是当时农历三月初三的传统习俗。
-
12、下列选项中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癸丑(kuí) 修禊(xì) 游目骋怀(chěng) 趣舍万殊(qū) B、兰渚(zhǔ) 激湍 (tuān) 感慨系之(xì) 若合一契(qiè) C、流觞(shāng) 彭殇(shāng) 放浪形骸(hái) 曾不知老之将至(céng) D、会稽(kuài ) 水滨(bīn ) 临文嗟悼 (jiē) 崇山峻岭(chóng)
-
13、王羲之面对美景,先是快乐,继而悲痛,还想到了死亡。这是不是有些消极悲观?怎么评价这种思想?
-
14、如何理解“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15、作者由乐转悲,看似突兀,却又顺理成章,为什么?
-
16、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提到了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有什么作用?
-
17、从第1自然段用词简约、格调淡雅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性格?
-
18、作者写兰亭的景色有何特征?
-
19、“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20、作者笔下的兰亭之景具有怎样的特点?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