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2-4.3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禁止生物武器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同步训练
-
1、小麦(2n)因含有丰富的营养而闻名于世,栽培历史距今已有一万年以上,现有高产和低产,易倒伏和抗倒伏两对相对性状,已知高产对低产为显性.抗倒伏对易倒伏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某育种工作小组用射线对大量的高产易倒伏的幼苗处理,发现了一株高产抗倒伏的个体,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特点。(2)、为了探究上述突变体是否为纯合体,宜选用个体与突变体进行杂交,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3)、为缩短育种时间.利用染色体消失法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使小麦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其过程如下图:
为了获得纯合的二倍体小麦,可以选用(填试剂名称)处理单倍体苗,其原理是 , 除此之外,低温诱导也可以获得纯合二倍体小麦。
(4)、HIV利用自己的遗传信息,在全球不同肤色人群的细胞中可以合成相同的蛋白质,原因之一是遗传信息相同,原因之二是:。 -
2、耳蜗中的毛细胞能感知声音,其基底部浸浴在外淋巴液中,顶部浸浴在内淋巴液中。外淋巴液和一般细胞外液的成分类似;内淋巴液却相反,其中含有较高浓度的K+(高于毛细胞细胞内液的K+浓度)和较低浓度的Na+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未受刺激时毛细胞基底部和顶部膜两侧的电位差相等 B、毛细胞受到刺激时内淋巴液中的Na+内流进入毛细胞 C、内淋巴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K+与主动运输无关 D、K+可以通过毛细胞基底部外流进入外淋巴液
-
3、下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A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是。(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3)、体液包括两部分,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从中获得氧气和养料。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血浆的和理化性质来反映。(4)、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渗透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C内的渗透压。血浆中调节pH相对稳定的物质有等。
-
4、如图为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相互关系及分布的概念图,分析细胞内各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1)、与物质C、I相比,G还含有的元素是。(2)、大米、馒头随着咀嚼时间的延长,食物逐渐变“甜”,这种甜味物质是由[ ] 转化产生的。食物中的糖类经人体消化吸收后转化为血液中的物质C,血液中的C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 ]暂时储存起来。当细胞生命活动消耗了能量,人和动物血液中C含量低于正常时,(器官和物质,填名称)便分解产生C及时补充。(3)、科学家常将[ ]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原因是。(4)、软骨病患者的小肠不能很好地吸收钙和磷,导致从尿中排出大量的磷和钙,造成血磷和血钙都很低,形成严重的佝偻病,由此可以推测该病患者体内可能严重缺乏(填名称)。(5)、小麦种植的掩埋深度较花生要深,这是因为等质量的小麦和花生种子萌发时,物质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量小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花生,从两种种子的物质含量、元素组成及比例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5、“泰坦尼克号”沉没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科学家发现整个船身被一种黄色物质所缠绕。据了解,这些物质是一种新型微生物,后被命名为“泰坦尼克号盐单孢杆菌”,多年来它一直吞噬着船身。下列关于“泰坦尼克号盐单孢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该生物细胞内含有核糖体 C、该生物和酵母菌一样,都属于原核生物 D、该生物生活在较深的海底,可能是异养生物
-
6、EDAR 基因的一个碱基替换与东亚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体征有关。用M、m分别表示突变前后的EDAR 基因,研究发现,m的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m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m不存在于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中 C、m的频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环境选择的结果 D、MM、Mm和mm个体的汗腺密度依次下降
-
7、将青蛙的头部齐鼓膜后剪去,但其余部分保持基本完好,这样的青蛙被称为脊蛙。用脊蛙做如下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第一步
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蛙右侧后肢趾部皮肤
发生屈腿反射
第二步
将蛙右侧后肢趾部的皮肤环剥,重复第一步实验
①
第三步
将探针插入蛙的椎管内,破坏蛙的脊髓,重复第一步实验
②
A、该实验使用脊蛙,说明大脑对屈腿反射无控制作用 B、①处的结果是不发生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反射弧的感受器 C、用1%的硫酸溶液直接刺激蛙右侧后肢的肌肉也可发生屈腿 D、②处的结果是不发生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
8、如图所示,图甲所示物质b是组成乙或丙的基本单位(单体)。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图甲中的a是核糖,则b是丙的基本单位 B、如果m是胸腺嘧啶(T),则b是乙的基本单位 C、在多个b聚合成乙或丙的过程中,都要产生水 D、乙或丙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甲
-
9、如图为某单糖的概念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M为果糖,则①与斐林试剂共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B、若②均由M构成,则②不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供能 C、若③为ATP,则单糖M可以是脱氧核糖 D、若M为核糖,则③可以是T2噬菌体
-
10、生物学观点是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提出的。下列有关生物学观点与对应实验证据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生物学观点
实验证据和依据
A
DNA是遗传物质
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T2噬菌体侵染肺炎链球菌的实验
B
DNA双螺旋结构
富兰克林与威尔金斯拍摄的DNA衍射图谱;查哥夫发现的DNA中嘌呤量等于嘧啶量
C
DNA半保留复制
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离心技术进行实验
D
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假说-演绎法进行杂交实验
A、A B、B C、C D、D -
11、溶酶体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异常的溶酶体pH变化与癌症、炎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准确测定细胞内溶酶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具有医学价值。BODIPY荧光染料对pH不敏感,具有良好的光学和化学稳定性。以BODIPY为母体结构,以哌嗪环为溶酶体定位基团,可以设计成溶酶体荧光探针(可用于检测物质是否存在)。该探针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荧光较弱,与H+结合后,荧光强度急剧升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不会分解自身膜上的蛋白质与其膜蛋白的特殊结构有关 B、溶酶体荧光探针对pH不敏感,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结合使荧光强度升高 C、癌细胞内溶酶体含量与正常细胞不同,可用溶酶体荧光探针定位癌细胞位置 D、直接参与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无膜细胞器是核糖体
-
12、某科研小组对兔子(2n=44)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测定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 B、细胞b和细胞g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C、细胞c和细胞g都可能发生了染色单体分离 D、细胞d、e、f中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
13、除了边解旋边转录外,细胞还存在如图所示的高效转录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链的左端是3'端,①链的下端是5'端 B、RNA聚合酶可催化形成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 C、(A+C)/(G+U)的比值在①链和②链中互为倒数 D、转录完成后,RNA不一定会翻译成蛋白质
-
14、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成员的患病情况如图所示(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I-3为纯合子,Ⅱ-3为杂合子 C、Ⅱ-1和Ⅱ-2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 D、Ⅲ-3和Ⅲ-4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5/9
-
15、据报道,某科研团队发现了一个新的人体“器官”,其曾被认为是遍布全身的密集结缔组织,但实际上是充满流动液体的间质网络,贯穿于淋巴系统,是淋巴液的来源之一,还可介导癌细胞的扩散及转移。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间质网络中的液体有运输物质的功能,其成分一般稳定 B、与血浆和组织液不同,间质网络中的液体属于细胞内液 C、淋巴液还可来源于组织液,淋巴液回流受阻可造成水肿 D、间质网络的发现对癌细胞的追踪及癌症治疗有重要意义
-
16、如图为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原体可能是病毒或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 B、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共同参与了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C、树突状细胞作为APC,可特异性识别多种抗原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D、靶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后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
17、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两极和环沟形成 B、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出现 C、染色单体形成和着丝粒分裂 D、中心体复制和染色体数加倍
-
18、中外科学家经多年合作研究,发现circDNMT1(一种RNA分子)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结合诱发乳腺癌,为解决乳腺癌这一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53基因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B、p53蛋白能够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C、circDNMT1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变慢 D、circDNMT1的基因编辑可用于乳腺癌的基础研究
-
19、雄性不育植株可简化育种流程,是杂交育种的重要材料。研究发现利用油菜纯合的雄性不育植株甲做母本与野生型杂交,后代均可育,但总会出现部分白化幼苗长到成体死亡。为研究相关机制,提高育种效率,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1)、植株甲中存在雄性不育基因A',导致雄蕊不能发育。实验发现甲与油菜品系丙杂交,后代均可育,且不出现白化现象。科研人员将甲与野生型杂交所得存活的F1与甲、丙杂交得到的F1杂交,发现子代中雄性可育幼苗占比为 , 进而推测丙产生了新的显性突变基因(记作B),使雄性不育基因A'导致的不育性状得以恢复,且两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2)、为研究A'、B基因与白化性状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①从油菜中分离A'、B基因,将A'基因导入拟南芥(拟南芥不含与A'、B同源的基因),筛选得到至少插入一个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株TA群体。将B基因转入拟南芥,经筛选获得纯合子TB.设计杂交实验,检测存活F1的基因组成,杂交组合及结果如下表。
组号
杂交组合
存活的F1
成体总数
含A'成体数
不含A'成体数
一
♀TA群体×♂野生型
630
95
535
二
♀TA群体×♂TB
607
415
192
据实验结果推测,A'基因引起部分子代死亡,B基因可抑制A'基因的作用,依据是。二组F1中含有A'的植株比例超过1/2的原因。
②植物中核蛋白N与叶绿体发育有关。新的研究发现,基因A'的表达产物可与核蛋白N形成复合体。科研人员推测,基因B通过抑制A'基因的表达而解除A'对N的影响。为证明该推测,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
操作
观察指标
野生型拟南芥
导入A'基因
叶绿体发育情况
I
II
Ⅲ
IV
a、导入A'基因 b、导入B基因 c、导入A'、B基因d、野生型拟南芥 e、N缺失突变拟南芥
I~IV应依次填写(填写选项前字母)
(3)、现有两个具有某优良性状的品系1和2.科研人员利用甲和丙进行杂交实验,获得兼具品系1、2优良性状的杂种株,同时避免后代白化。请完善下列育种流程。步骤一:。
步骤二:品系2×丙→所得子代经PCR鉴定,选择有B基因的F1×品系2→…→获得B基因纯合兼具品系2遗传背景的植株。
步骤三:。
-
20、如图所示,甲图中有目镜、物镜,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则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