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2-4.3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禁止生物武器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同步训练
-
1、如图是靶细胞和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和肌细胞 B、若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则分泌物是胰岛素 C、若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 D、图中的分泌细胞一定位于内分泌器官中
-
2、红细胞、淋巴细胞共同的内环境是( )A、血浆和组织液 B、血液和淋巴 C、组织液和淋巴 D、只有血浆
-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抗体和激素等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在内环境中进行 C、pH和温度的稳定,为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D、肌肉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
-
4、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C、狗吃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狗听见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
5、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
6、少儿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催产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 B、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 C、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催产素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D、催产素可以组成细胞结构,但是不提供能量
-
7、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具有调节生长发育和维持机体正常机能的作用。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B、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脑的发育 C、生长激素可以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式进行补充 D、长期服用性激素可能会导致性腺萎缩
-
8、下列有关人体内几种激素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为机体提供所需能量 B、进食后,胰岛素催化物质氧化分解 C、青春期,性激素会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D、细胞分裂时,胰高血糖素直接参与细胞结构的形成
-
9、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胰岛素
-
10、下列关于反射及其结构基础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必须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B、反射都是在后天生命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C、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有3个神经元参与组成 D、反射过程中必然伴随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
-
1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成人能够“憋尿”说明脊髓的相应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C、大脑皮层的V区受损的患者看不见文字 D、大脑皮层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的功能
-
12、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功能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B、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C、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其左侧肢体运动 D、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
13、高脂饮食会使人体糖脂代谢紊乱,进一步引发糖尿病等,危害人体健康。肠道菌群在促进食物分解的同时,还会分泌一些能影响糖脂代谢的物质。为研究高脂饮食与肠道菌群及糖脂代谢的关系,进行如下试验:(1)、建立糖脂代谢紊乱大鼠模型
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模拟和研究人类生理、病理以及药物反应。科研人员为建立糖脂代谢紊乱的动物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平分为2组,分别饲喂高脂饲料(HFD 组)和普通饲料(ND 组)16周。
①检测空腹血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表1.
表1
组别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血糖(mmol/L)
胰岛素(mIU/L)
ND组
1.56
0.63
5.58
10.02
HFD组
2.59
1.65
7.28
15.11
与ND组相比,HFD组偏高,说明脂代谢紊乱,其他数据说明糖代谢紊乱,提示模型建立成功。
②检测粪便中4种典型细菌的含量,结果如图
HFD 组粪便中乳杆菌、双歧杆菌相对含量(填“增加”或“减少”)。
(2)、探究肠道菌群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另取20只大鼠,喂以含抗生素的饮用水杀灭肠道中原有细菌,建立肠道无菌大鼠模型。分别收集(1)试验结束时HFD组和ND组粪便,制备成粪菌液,分别移植到无菌大鼠体内,建立移植HFD肠菌组和移植ND肠菌组,均饲喂(填“高脂饲料”或“普通饲料”) 8周。检测空腹血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表2.
表2
组别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血糖(mmol/L)
胰岛素(mIU/L)
移植ND肠菌组
1.86
0.96
6.48
11.54
移植HFD肠菌组
2.21
1.28
6.94
13.68
该试验的自变量为 , 结果显示两组均发生糖脂代谢紊乱,组间差异说明高脂饮食大鼠的肠道菌群可(填“加剧”或“缓解”)高脂饮食条件下的糖脂代谢紊乱。
(3)、基于本研究的结果,为了缓解糖脂代谢紊乱,请说明可以采取的策略。 -
14、下图表示玉米籽粒在暗处萌发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在此环境中经过20天左右幼苗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籽粒萌发初期,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填糖类) 水解为 , 因此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2)、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应为 , 原因是。(3)、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有效,在该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哪些操作 ?(答出一点即可)
-
15、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保障细胞的生命活动。在生病时,有些成分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医生可以通过检查血液的各项生化指标,为进一步诊断疾病提供有用线索,通常在健康体检时也包括血液生化检查。下表为某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生化化验单的部分信息,请结合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58↑
IU/L
0-4
钙Ca
2.34
mmol/L
2.0-2.64
血清葡萄糖GLU
8.3↑
mmol/L
3.89-6.11
甘油三酯TG
1.89
mmol/L
0.56-2.30
总胆固醇TCH
5.88
mmol/L
2.33-5.69
总蛋白TP
68.30↑
mmol/L
60-80
(1)、由化验结果可知,该患者除了血糖含量过高以外,还存在(填“血脂”或“血钙”)过高。(2)、经进一步检查,该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过少。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由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的A、B两条链组成,含个肽键。它参与调节人体的糖代谢,结合以上信息可推剥胰岛素能(填“促进”或“抑制”)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进而使血糖(填“升高”或“降低”)。(3)、ALT存在于人体肝细胞中,它的化学本质与胰岛素 , 但功能完全不同。请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若分析其根本原因,则是控制二者合成的基因(DNA片段) 携带的遗传信息,即的排列顺序不同。 -
16、图是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到形形色色的微小生物或某些结构图像(其中C为病毒、D为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E为肺炎支原体) 。
据图回答问题:
(1)、在结构上,图中 C 与其它示意图相比最大的区别是:C;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填字母)。(2)、图E的遗传物质是分子。E与A、B在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是:E。(3)、在富含N、P等有机物的水域,图中(填字母) 和绿藻等生物大量繁殖,会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该生物与绿藻的本质区别在于:该生物。(4)、细胞形态虽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结构具有高度统一性,图中细胞生物的统一性体现在(至少答出2点)。 -
17、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种生物大分子及其单体均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 B、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 C、细胞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脱水缩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 D、单体聚合成生物大分子为复杂生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18、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下列多聚体中组成其单体的种类最多的是( )A、血红蛋白 B、DNA C、淀粉 D、纤维素
-
19、李花是两性花 (一朵花中同时含雄蕊和雌蕊) ,若雄蕊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上,萌发产生的花粉管在花柱中会停止生长,原因是花柱细胞产生一种核酸酶降解花粉管中的rRNA,进而阻碍了蛋白质的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一特性表明李不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B、李的这一特性是由其遗传物质 DNA 决定的 C、该核酸酶使rRNA初步水解成多个核糖核苷酸 D、rRNA 可能与氨基酸脱水缩成形成蛋白质有关
-
20、某核酸片段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①表示胸腺嘧啶,该片段是RNA B、若该片段是 DNA,则②表示尿嘧啶 C、若③表示脱氧核糖,则该片段可能来自细胞或病毒 D、若该片段是某病毒的遗传物质,则④是二硫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