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2-4.3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禁止生物武器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同步训练
-
1、对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 )
-
2、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 ( )
-
3、污染的湖泊中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 )
-
4、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任何生物资源。 ( )
-
5、云丘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大批游客旅游观光,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
-
6、生态足迹值越大,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 )
-
7、为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以适当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 ( )
-
8、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来保持原状,体现了其恢复力稳定性。 ( )
-
9、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
-
10、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则这只兔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 )
-
11、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了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 )
-
12、某一营养级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少。 ( )
-
13、诗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其中“晨兴理荒秽”可以让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 )
-
14、铅、镉、汞等一些重金属一进入环境便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它们的循环过程与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不同。 ( )
-
1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 ( )
-
16、藤壶以浮游生物为食,选择适宜生存的环境后分泌一些黏性物质将自己固定在粗糙岩石上。某海岸线岩石上有两种共同生活的藤壶:星光小藤壶生活在浅水区,退潮时经常暴露在空气中,寒仿藤壶的栖息地更深一些,很少暴露在空气中。在深水区,寒仿藤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它能够将星光小藤壶排挤出岩石。当将寒仿藤壶人为移开后,星光小藤壶也能够很快占领深水区域;与此相反的是,寒仿藤壶不能够在浅水区生长。(1)、一般选用法调查藤壶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2)、两个物种都需要利用同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又是有限的,它们之间将发生种间竞争。两物种为争夺资源发生的直接冲突称为干扰竞争;两物种消耗共有的资源称为利用竞争。星光小藤壶和寒仿藤壶之间的竞争就是典型
的竞争。
(3)、一个物种按生理要求及所需资源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基本生态位,由于物种相互作用而实际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据此分别分析两种藤壶的基本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的宽窄关系:。(4)、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 , 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的结果。 -
17、捕食性瓢虫为农业和林业的益虫,主要以蚜虫为食,为有效保护和利用园林绿地中瓢虫的资源,研究了某园林绿地中瓢虫的发生规律及生态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园林存在多种种间关系,其中异色瓢虫与红点唇瓢虫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B、瓢虫种群数量增加有利于控制园林蚜虫,其中优势种群菱斑巧瓢虫效果最好 C、不同种类瓢虫生态位不尽相同,其中异色瓢虫与红点唇瓢虫生态位重叠较高 D、可推测该园林蚜虫种群数量存在多个高发期,其中5月底到7月底危害最大
-
18、 如图所示,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的某高草草原①,由于烧荒和放牧,逐渐演替成②,一段时间后,②中出现的一些鼠尾草灌木和蒿类释放出萜烯类化学物质,抑制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进而演替成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②,高草种群数量下降是由密度制约因素引起的 B、③取代②是因为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繁殖力较强 C、经过较长时间发展,③就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D、人为干扰和生物因素均可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
19、茶园间作是指在茶园中栽种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增大茶园土地的利用价值,创造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应。某茶场有3种种植模式——栗茶间作、梨茶间作和单行种茶,已知栗树和梨树的高度高于茶树,研究者对3种种植模式的茶园中的节肢动物物种数目进行了调研,结果如图所示。6月份左右是传统的采茶时间,采茶时会干扰茶园动物的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茶园间作模式改变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是垂直结构 B、一年内节肢动物物种数目变化说明群落中的优势种可以改变 C、栗茶园和梨茶园中节肢动物数目减少主要与气温升高有关 D、与间作茶园相比,单行种茶园物种数目少,易发生爆发性虫害
-
20、科学家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必然有许多因素使种群数量减少。图中1、2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的改变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1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如自然灾害和气温等 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C、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负反馈调节 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密度制约因素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