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罗勒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芳香植物。为使罗勒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植物,科技工作者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施加褪黑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罗勒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干旱胁迫7天后测定的罗勒幼苗叶片相关生理指标见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m2·s¹)

    气孔导度(μmol·m2·s¹)

    叶绿素a(mg·g¹)

    叶绿素b(mg·g¹)

    对照

    12.22

    0.20

    1.08

    0.61

    干旱胁迫

    3.15

    0.05

    0.41

    0.32

    褪黑素预处理+干旱胁迫

    6.37

    0.10

    0.85

    0.49

    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是分离制备叶绿体的常用材料,若要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与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答出1种即可)。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上,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光。
    (2)、据表分析,褪黑素能(填“增强”或“减弱”)干旱胁迫对罗勒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依据是
    (3)、为比较研究褪黑素和脱落酸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罗勒产量的影响,需在原实验基础之上开展进一步实验。写出实验思路
  • 2、聚乙烯塑料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俗称“白色污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军教授偶然发现装米的塑料袋上有许多孔洞,还有黄粉虫幼虫和成虫爬出。带着这些疑问,杨军教授分离出黄粉虫幼虫消化道的微生物后,先进行了富集培养,随后进行了选择培养,最终成功分离出塑料降解菌——微小杆菌YT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室一般用湿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B、富集培养和选择培养都可以增加塑料降解菌的数量,且都要以塑料为唯一碳源 C、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YT2的数目,平板上观察到的菌落数一般要比实际的活菌数少 D、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YT2的数目,往往比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得到的数目多
  • 3、多种方法获得的早期胚胎,均需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均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 B、胚胎移植前可取滋养层的细胞鉴定性别 C、②过程需用电刺激、Ca2+载体和乙醇等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D、③可通过②技术实现扩大化生产,①②可通过③技术实现性状改良
  • 4、“筛选”是生物技术与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胎移植前,需对通过体外受精或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进行质量筛选 B、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从分子水平筛选能产生多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C、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时,需从分子水平及个体水平进行筛选 D、发酵生产中,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
  • 5、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表示相关器官,a、b、c表示相关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垂体,其分泌的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 B、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其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 C、乙表示下丘脑,细胞上含有激素a和激素c的受体 D、当激素c的水平降低时,激素a、b的水平也会降低
  • 6、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光可增加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从而促进生长素被氧化为3-亚甲基代吲哚,后者没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为验证该原因,科学家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麦幼苗进行实验。将小麦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光照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麦幼苗的高度,并测量两组小麦中3-亚甲基代吲哚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植物的尖端可以通过极性运输将生长素从向光侧运向背光侧 B、甲组应用适宜强度可见光照射,乙组用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照射 C、生长素主要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由色氨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 D、实验结果应为甲组比乙组长得高,3-亚甲基代吲哚的含量也比乙组高
  • 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严重腹泻后,若只喝水而不及时补充盐,则可造成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下降 B、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C、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D、即使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是过于剧烈,内环境的稳态也有可能被破坏
  • 8、科研人员对老鼠进行“记忆移植”实验,在黑暗环境中通过多次电刺激,使老鼠产生对黑暗的恐惧反射,老鼠的情绪记忆由原来的“喜暗怕亮”转变为“喜亮怕暗”。科研人员抽取“喜亮怕暗”实验老鼠脑内的蛋白质分子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普通老鼠也转变为“喜亮怕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在建立“喜亮怕暗”的过程中,电刺激是非条件刺激,黑暗环境转化为条件刺激 C、抽取的蛋白质可能含起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作用后不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D、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症
  • 9、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两类重要的可遗传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导致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均发生改变 B、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为基因重组而出现基因型为AA、Aa、aa的后代 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D、二者均是生物变异的来源,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10、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中可用调整同型号灯泡与装置的距离来控制光强

    ②在探究H2O2酶最适pH的实验中,各实验组处理只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即可

    ③通过伞藻嫁接实验证明伞帽的形态结构是由细胞核决定的

    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均使用了模型建构法

    ⑤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可在释放的O2中检测到放射性

    ⑥进行酵母菌计数时,若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更换高倍物镜

    ⑦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开展预实验,不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A、①④⑥ B、①④⑦ C、①③⑤ D、①⑤⑦
  • 11、硝态氮(NO3-)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氮素营养,硝酸还原酶(NR)是植物利用NO3-转化为NO2-的关键酶。兴趣小组探究了硝酸还原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催化能力,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添加物的顺序为硝酸还原酶→硝态氮→缓冲液 B、pH为7.5时,NR为化学反应提供的活化能最高 C、NR在pH=6时活性较低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D、影响NR活性的因素还包括温度、NO3-量以及酶的量等
  • 12、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引起有机酸ITA的生成增加。ITA可被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L转运到细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提供能量 B、转运ITA时,载体蛋白L的构象不会发生改变 C、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减小 D、被吞噬的死亡细胞可由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
  • 13、甘肃陇南的“武都油橄榄”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肉呈黄绿色,子叶呈乳白色,均富含脂肪。由其生产的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 B、苏丹Ⅲ染液处理油橄榄子叶,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有机物的种类增多 D、脂肪是由三分子甘油与一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
  • 14、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一类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受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基因B/b和基因T/t控制,基因B/b能编码polyQ蛋白。患者polyQ蛋白的谷氨酰胺重复次数比正常人的多,基因T编码的CHIP蛋白会降解重复次数多的异常polyQ蛋白。下图1为某家系关于SCA的遗传系谱图,用限制酶对该家系部分个体的基因B/b剪切后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和图2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 判断依据是
    (2)、正常基因是重复次数为(填“50”或“26”)的片段序列。Ⅰ-1的电泳结果与Ⅱ-2的相同,而Ⅰ-1表现正常,原因是
    (3)、Ⅱ-2和Ⅱ-3再生育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若Ⅲ-1体内不能检测到功能性CHIP蛋白,则请在图2中画出Ⅲ-1的基因B/b的电泳结果
    (4)、基因T编码的CHIP蛋白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3所示,起始密码子为AUG。若基因T的a链中箭头所指碱基T突变为A,则其所对应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变为(部分密码子及其对应氨基酸:GUU缬氨酸、CUA亮氨酸、GGU甘氨酸、UGG色氨酸)。基因T转录时的模板位于(填“a”或“b”)链中。

  • 15、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与分离依赖于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动物细胞内存在有一种SGO蛋白,对细胞分裂有调控作用,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在染色体的其他位置也有分布,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变化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 , 该过程发生的时期是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而染色体上的其他蛋白质不受影响,这种酶在有丝分裂中期已经开始大量起作用,而各着丝点却要到后期才几乎同时断裂。据图推测,SGO蛋白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主要是 , 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细胞最可能出现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

    (3)与图1相比,图2中粘连蛋白还具有的功能。某基因型为AaBbCc的雄性动物,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正常情况下,产生精子的基因型最多有种。如果在联会时期之前破坏粘连蛋白,则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ABC的比例会

  • 16、基因工程为培育抗病毒植物开辟了新途径,下图为研究人员培育转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 因(CMV-CP基因,长度为740个碱基对)番茄的主要过程示意图(Kanr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请回答:

    (1)将CMV-CP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后,培育的番茄植株具有抗CMV感染能力,这种现象属于植物的特异性免疫,该免疫过程中抗原是

    (2)过程①接种的农杆菌细胞中,Kanr及CMV-CP基因应整合在Ti质粒的T-DNA内部,这是由于。使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农杆菌的目的是

    (3)为确定用于筛选的Kan适宜浓度,研究人员进行实验,结果如右表。最终确定过程③④加入的Kan浓度为35mg·L-1 , 该浓度既可 , 又不至于因Kan浓度过高影响导入重组DNA细胞的生长发育。

    Kan浓度/mg.L-1

    接种外植体数

    形成愈伤组织数

    外植体状况

    0

    55

    49

    正常形成愈伤组织

    25

    66

    2

    只膨大、不易形成愈伤组织

    35

    66

    0

    变褐色死亡

    50

    64

    0

    变褐色死亡

    (4)过程③、④所需的培养基为(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过程⑤再生植株抗性鉴定时,引物序列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 引物序列长度及G+C比例直接影响着PCR过程中(填“变性”或“退火”或“延伸”)的温度。

    (5)过程⑤电泳结果如图,其中1号为标准参照,2号为重组Ti质粒的PCR产物,3-6号为抗性植株DNA的PCR产物,可以确定3—6号再生植株中号植株基因组中整合了CMV-CP基因。

  • 17、某野生动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和Y染色体既有同源部分,又有非同源部分)的有角和无角、弯角和直角,分别由基因B/b和A/a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让一只弯角雌性个体与一只直角雄性个体交配(子代数量足够多),所得F1雌性个体中弯角:无角=1:1,雄性个体全为弯角(不考虑从性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B/b位于(填“常”或“性”)染色体上,有角对无角为(填“显性”或“隐性”)。
    (2)、亲本交配之后所得F1中,无角雌性和弯角雄性的基因型分别是
    (3)、该动物种群中弯角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种,研究人员欲探究某弯角雌性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设计了一个杂交实验,请补充实验:

    实验思路:让该弯角雌性个体与基因型为的纯合雄性个体交配,观察子代的表型情况(不发生突变和互换,只观察表型情况,不统计数量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若子代 , 则该弯角雌性个体为纯合子;若子代 , 则该弯角雌性个体为杂合子。

  • 18、下列有关草酰乙酸的叙述中错误的哪一项(       )
    A、草酰乙酸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 B、在糖异生过程中草酰乙酸在线粒体内产生的 C、草酰乙酸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完成转移 D、草酰乙酸可在线粒体内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19、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利用荧光标记人细胞表面的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表面存在糖蛋白和糖脂,称为糖被 C、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④有关,膜的功能越复杂,④的种类和含量越多 D、病毒能够入侵入细胞说明该细胞膜已经丧失了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
  • 20、下列实验方法中能直接鉴定蛋白质磷酸化位点的有(  )
    A、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B、酶联免疫吸附 C、酵母双杂交系统 D、质谱分析
上一页 185 186 187 188 18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