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2-4.3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禁止生物武器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同步训练
-
1、小麦的面筋强度是影响面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制作优质面包需强筋面粉,制作优质饼干需弱筋面粉等。小麦有三对等位基因(A/a,B1/B2 , D1/D2)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合成不同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从而影响面筋强度。科研人员以两种纯合小麦品种为亲本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以期选育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相关信息见下表。
基因
基因的表达
产物(HMW)
亲本
F1
育种目标
小偃6号
安农91168
强筋小麦
弱筋小麦
A
甲
+
+
+
+
-
B1
乙
-
+
+
-
+
B2
丙
+
-
+
+
-
D1
丁
+
-
+
-
+
D2
戊
-
+
+
+
-
注:“+”表示有相应表达产物;“-”表示无相应表达产物
据表回答:
(1)三对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小麦面筋强度的影响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在F1植株上所结的F2种子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 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3)为获得纯合弱筋小麦品种,可选择F2中只含产物的种子,采用等育种手段,选育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纯合品种。
-
2、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问题: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2)调查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如图2),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主要是由和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
(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4)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0
9.2
8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3、科研人员调查了某地不同林龄的松林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真菌的种类,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林龄(年)
土壤有机碳(g·kg–1)
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
18
14.72
64
35
30.90
66
51
26.20
41
A、选取的三种松林的面积、温度等环境因素应相近 B、土壤有机碳被真菌分解后为林木提供营养物质 C、松林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松林生态系统经历时间越长真菌的多样性越高 -
4、下列对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B、细胞质中囊泡与核糖体膜融合 C、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离开细胞膜到细胞质中 D、高尔基体膜突出形成囊泡,离开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融合
-
5、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
6、群落演替一般耗时较长,初生演替甚至要用地质年代来进行衡量。但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次生演替还是很明显的,如一个无人管理的小水塘可能会慢慢变小、变浅,成为一个小沼泽地,然后慢慢变成一小片灌木丛。下列关于群落演替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一般是先增多后减少 C、人类行为能在演替方向和速度方面干扰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使各种群的K值上升
-
7、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A、群落所在的地理位置 B、群落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 C、群落的物种组成 D、群落的生物数量
-
8、下列有关陆地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能抵抗干旱 B、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已知种类的一半 C、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 D、荒漠的植被极度稀疏、生长缓慢
-
9、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林冠层出现空隙,成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图不能推断出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有所差异 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
-
10、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该探究活动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
11、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数量为K/2时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属于增长型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K值
-
12、图1表示生物体重要的组成元素及相关化合物,①~③表示组成大分子物质的单体,I~VI表示不同的有机物。为研究某枣果裂果出现的原因。某兴趣小组测定了该种枣果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细胞的细胞壁结构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的结构通式 , 细胞中I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2)在真核细胞中II主要位于 , 从II与Ⅲ的化学组成分析,属于III特有的物质是。
(3)若VI是脂质的一种,那么VI是。
(4)人体中的二糖、多糖分别是。植物细胞中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据图2推断,在成熟期,出现裂果的原因可能是。
-
13、甜瓜是我国主要水果之一,其果实香气浓郁,甘美多汁,深受人们喜爱。甜瓜是不耐寒喜温的作物,在幼苗期甜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8~30℃。在我国北方地区,研究人员采用人工控制温度条件的方法,以我国厚皮甜瓜黄河蜜为材料,研究甜瓜幼苗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及其生理生态机制,从而为培育耐冷性甜瓜提供理论基础,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为模拟北方自然环境温度,图中15℃/5℃、20℃/10℃、25℃/15℃均分别表示人工控制的白天和晚上温度,晚上温度均降低,其意义是。(2)、胞间CO2可来源于 , CO2浓度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阶段,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据以上两图可知,在人工控温1~5d内,甜瓜净光合速率的大小与胞间CO2度的大小呈(填“正相关”或“负相关”)。(3)、甜瓜果实中的有机物主要由叶片供应,有资料显示,叶片中有机物的积累会抑制叶片光合速率。为验证该结论,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操作:将生长状况相似的、长有甜瓜的植株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在适宜光照、温度、CO2条件下培养,实验组摘除甜瓜果实,在相同外界条件下培养,检测两组叶片的释放速率。
预期实验结果:。
-
14、某学校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实验,并绘出如下图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用相同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离子浓度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Mg2+浓度增高的原因。
(2)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少量红墨水、质量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状态如图2所示,此时部位①颜色为 , 部位②颜色为。
(3)将某植物花瓣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和e组(每组的细条数量相等),取上述5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瓣细条的长度如图3所示(只考虑水分交换)。使细条浸泡前后长度保持不变的蔗糖浓度范围为;细胞液浓度最高的一组为。
(4)上述实验结果的产生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填“有关”或“无关”)。
-
15、把菠菜叶放进适当的溶液中并对其进行研磨,将研磨液用纱布过滤后,得到一种绿色的液体。将滤液进行适当强度的离心力分离,得到沉淀P1。用电子显微镜对该沉淀进行观察时,可发现细胞核和一些由纤维素、果胶等构成的碎片组织(甲)。将绿色上清液S1进行较强的离心力分离时,绿色部分几乎全部在沉淀P2中,此沉淀中有许多直径为几微米的椭球形的细胞器(乙)。又把几乎透明的上清液S2 , 用更强的离心力进行分离时,可得沉淀P3 , 此沉淀含许多颗粒状或短杆状的细胞器(丙)。如继续进行强离心,澄清液S3中的小微粒会全部在沉淀P4中,此沉淀含有许多直径为0.2微米的致密小颗粒(丁)和由该颗粒所附着的膜构成的细胞器(戊)。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1)、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细胞膜和细胞壁破坏,获得匀浆后用法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2)、填写细胞结构名称: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的结构是细胞壁(甲),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是叶绿体(乙),蛋白质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是(戊)。含有双层膜结构且内膜折叠成嵴状的细胞器是线粒体(丙),P4中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丁是。(3)、细胞的DNA存在于(填写P的序号)部分。若要继续分离得到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要选取(填写P的序号)部分进行继续处理。在含有与需氧呼吸有关的酶。
-
16、科研人员将人的成熟红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和几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渗出的现象)所需时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红细胞细胞膜只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B、处于等渗溶液中的红细胞吸水涨破是由于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质浓度升高 C、氯化铵、甘油、乙醇、丙酮进入红细胞的速度依次减小 D、上述实验可以证明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
-
17、科研人员向离体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量NaHCO3溶液和必要物质,在适宜条件下进行闪光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该实验直接测出来的数值代表的含义是净光合速率 B、阴影部分的面积可用来表示一个光周期的光照时间内NADPH和ATP的积累量 C、若其他条件相同,闪光照射的光合效率要大于连续光照下的光合效率 D、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的必要物质与细胞质基质的成分类似
-
18、如图中X代表某一生物学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下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若X是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则①~④代表C、O、N、H B、若X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 C、若X为DNA中的四种含氮碱基,则①~④表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 D、若X为具有单膜的细胞器,则①~④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
19、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衰老与其体内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的 B、一般来说细胞的全能性与它的分化程度无关 C、一般来说,细胞分裂能力随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D、细胞凋亡是细胞内遗传物质所控制的,在生长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
20、研究者将洋葱的根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4h后测定其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的磷吸收速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磷通过转运蛋白进出洋葱根尖细胞 B、磷酸盐浓度与磷吸收速率成正相关 C、磷元素吸收一定不需要消耗能量 D、磷吸收速率只受到膜上载体数量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