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为探究下丘脑对哺乳动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某学生以实验动物为材料设计一系列实验,并预测了实验结果,不合理的是( )A、若切除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机体脱水 B、若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可确定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的具体部位 C、若损毁下丘脑,再注射甲状腺激素,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 D、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
2、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的比例为1:1。该动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雌性个体中有患甲病(由Z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有11%的个体患该病 B、该种群h基因的频率是10% C、只考虑该对基因,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型共有6种 D、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雄性个体减少10%,H基因频率不变
-
3、芽殖酵母通过出芽形成芽体进行无性繁殖(图1),出芽与核DNA复制同时开始。一个母体细胞出芽达到最大次数后就会衰老、死亡。科学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芽殖酵母最大分裂次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芽殖酵母进入细胞分裂期时开始出芽 B、基因和环境都可影响芽殖酵母的寿命 C、成熟芽体的染色体数目与母体细胞的相同 D、该实验结果为延长细胞生命周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4、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恢复功能性胰岛B细胞总量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策略。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向患有糖尿病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受体单克隆抗体(mAb),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增殖,诱导少数胰岛A细胞向胰岛B细胞转化,促进功能性胰岛B细胞再生。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Ab的制备可能涉及细胞融合技术 B、注射mAb可降低胰腺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 C、mAb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特异性结合 D、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升高血糖水平
-
5、植物甲抗旱、抗病性强,植物乙分蘖能力强、结实性好。科研人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兼有甲、乙优良性状的植物丙,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中酶处理的时间差异,原因可能是两种亲本的细胞壁结构有差异 B、过程②中常采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过程④和⑤的培养基中均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可通过分析植物丙的染色体,来鉴定其是否为杂种植株
-
6、研究者探究不同浓度的雌激素甲对牛的卵母细胞和受精卵在体外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甲的浓度(μg/mL)
卵母细胞(个)
第一极体排出(个)
成熟率(%)
卵裂数(个)
卵裂率(%)
0
106
70
66.0
28
40.0
1
120
79
65.8
46
58.2
10
113
53
46.9
15
28.3
100
112
48
42.8
5
10.4
A、实验结果说明甲抑制卵裂过程 B、甲浓度过高抑制第一极体的排出 C、添加1μg/mL的甲可提高受精后胚胎发育能力 D、本实验中,以第一极体的排出作为卵母细胞成熟的判断标准 -
7、磷酸盐体系(/)和碳酸盐体系(/H2CO3)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缓冲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氧呼吸的终产物在机体内可转变为 B、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 C、缓冲体系的成分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D、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
-
8、人的前胰岛素原是由11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前胰岛素原经一系列加工后转变为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胰岛素,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该实例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下列叙述与上述观念不相符合的是( )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丰富多样,其物质循环的速率快 B、高温处理后的抗体,失去了与抗原结合的能力 C、硝化细菌没有中心体,因而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D、草履虫具有纤毛结构,有利于其运动
-
9、研究发现,某种芦鹀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三个种群,因栖息地环境的差异导致声音信号发生分歧。不同芦鹀种群的两个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相较于其他鸣唱特征有明显分歧。因此推测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在芦鹀的早期物种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芦鹀的鸣唱声属于物理信息 B、求偶的鸣唱特征是芦鹀与栖息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芦鹀之间通过鸣唱形成信息流,芦鹀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体 D、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的差异,表明这三个芦鹀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
10、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水稻和突变型水稻(乙烯受体缺失)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组别
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
根系长度
①
野生型水稻
+++
+++
②
突变型水稻
+
+
③
突变型水稻+NAA
+
+++
④
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水稻
+++
+++
注:+越多表示相关指标的量越大
A、第④组中的水稻只能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 B、第②组与第③组对比说明乙烯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C、第③组与第④组对比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D、实验结果说明乙烯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 -
11、波尔山羊享有“世界山羊之王”的美誉,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等优点。生产中常采用胚胎工程技术快速繁殖波尔山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遗传性状优良的健康波尔母山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B、胚胎移植前可采集滋养层细胞进行遗传学检测 C、普通品质的健康杜泊母绵羊不适合作为受体 D、生产中对提供精子的波尔公山羊无需筛选
-
12、植物甲的花产量、品质(与叶黄素含量呈正相关)与光照长短密切相关。研究人员用不同光照处理植物甲幼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光照处理
首次开花时间
茎粗(mm)
花的叶黄素含量(g/kg)
鲜花累计平均产量(kg/hm2)
①
光照8h/黑暗16h
7月4日
9.5
2.3
13000
②
光照12h/黑暗12h
7月18日
10.6
4.4
21800
③
光照16h/黑暗8h
7月26日
11.5
2.4
22500
A、第①组处理有利于诱导植物甲提前开花,且产量最高 B、植物甲花的品质与光照处理中的黑暗时长呈负相关 C、综合考虑花的产量和品质,应该选择第②组处理 D、植物甲花的叶黄素含量与花的产量呈正相关 -
13、据报道,2015年到2019年长江经济带人均生态足迹由0.3212hm2下降至0.2958hm2 , 5年的下降率为7.91%。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4607hm2下降到0.4498hm2 , 5年的下降率为2.37%。结合上述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长江经济带这5年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 B、长江经济带这5年的环境容纳量维持不变 C、长江经济带居民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生态足迹的降低 D、农业科技化和耕地质量的提升可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承载力
-
14、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据以上精神,结合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国家公园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B、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能够更好地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 C、规范人类活动、修复受损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稳定 D、在破碎化生境之间建立生态廊道,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措施
-
15、制醋、制饴、制酒是我国传统发酵技术。醋酸菌属于好氧型原核生物,常用于食用醋的发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用醋的酸味主要来源于乙酸 B、醋酸菌不适宜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C、醋酸菌含有催化乙醇氧化成乙酸的酶 D、葡萄糖在醋酸菌中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
-
16、将天然Ti质粒改造成含有Vir基因的辅助质粒(辅助T﹣DNA转移)和不含有Vir基因、含有T﹣DNA的穿梭质粒,共同转入农杆菌,可提高转化效率。细菌和棉花对密码子偏好不同,为提高翻译效率,增强棉花抗病虫害能力,进行如下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注:F1﹣F3,R1﹣R3表示引物;T﹣DNA﹣LB表示左边界;T﹣DNA﹣RB表示右边界;Ori表示复制原点;KanR表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HygBR表示潮霉素B抗性基因。
(1)、从苏云金杆菌提取DNA时,需加入蛋白酶,其作用是 。提取过程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预冷酒精,其目的是 。(2)、本操作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和 。(3)、穿梭质粒中p35s为启动子,其作用是 , 驱动目的基因转录;插入两个p35s启动子,其目的可能是 。(4)、根据图中穿梭质粒上的KanR和HygBR两个标记基因的位置,用 基因对应的抗生素初步筛选转化的棉花愈伤组织。(5)、为检测棉花植株是否导入目的基因,提取棉花植株染色体DNA作模板,进行PCR,应选用的引物是 和 。(6)、本研究采用的部分生物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理由是 ____。A、通过含有双质粒的农杆菌转化棉花细胞 B、将苏云金杆菌Bt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表达 C、将1﹣1362基因序列改变为棉花细胞偏好密码子的基因序列 D、用1﹣1362合成基因序列和1363﹣1848天然基因序列获得改造的抗虫蛋白 -
17、作物在成熟期叶片枯黄,若延长绿色状态将有助于提高产量。某小麦野生型在成熟期叶片正常枯黄(熟黄),其单基因突变纯合子m1在成熟期叶片保持绿色的时间延长(持绿)。回答下列问题。(1)、将m1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1表型为 (填“熟黄”或“持绿”),则此突变为隐性突变(A1基因突变为a1基因)。推测A1基因控制小麦熟黄,将A1基因转入 个体中表达,观察获得的植株表型可验证此推测。(2)、突变体m2与m1表型相同,是A2基因突变为a2基因的隐性纯合子,A2基因与A1基因是非等位的同源基因,序列相同。A1、A2、a1和a2基因转录的模板链简要信息如图1。据图1可知,与野生型基因相比,a1基因发生了 , a2基因发生了 , 使合成的mRNA都提前出现了 , 翻译出的多肽链长度变 , 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活性丧失。A1(A2)基因编码A酶,图2为检测野生型和两个突变体叶片中A酶的酶活性结果,其中 号株系为野生型的数据。(3)、A1和A2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m1的基因型为 , m2的基因型为 。若将m1与m2杂交得到F1 , F1自交得到F2 , 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个体的比例为 。
-
18、“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熟悉的歌声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哼唱。听歌和唱歌都涉及到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1)、听歌跟唱时,声波传入内耳使听觉感受细胞产生 , 经听神经传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中枢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后,由 支配发声器官唱出歌声,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的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活动。(2)、唱歌时,呼吸是影响发声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与“吸”。换气的随意控制由 和低级中枢对呼吸肌的分级调节实现。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前后,让动物短时吸入CO2(5%CO2和95%O2),检测肺通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3)、失歌症者先天唱歌跑调却不自知,为检测其对音乐的感知和学习能力,对正常组和失歌症组进行“前测—训练—后测”的实验研究,结果如图2。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知,与正常组相比,失歌症组 (答出2点);仅分析失歌症组后测和前测音乐感知准确率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因此,应该鼓励失歌症者积极学习音乐和训练歌唱。
-
19、为协调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者在近海渔业生态系统的管控区中划分出甲(捕捞)、乙(非捕捞)两区域,探究捕捞产生的生态效应,部分食物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1)、甲区域岩龙虾的捕捞使海胆密度上升,海藻生物量下降。捕捞压力加剧了海胆的种内竞争,引起海胆的迁出率和 上升。乙区域禁捕后,捕食者的恢复 (填“缓解”或“加剧”)了海胆的种内竞争,海藻生物量增加。以上研究说明捕捞能 (填“直接”或“间接”)降低海洋生态系统中海藻的生物量。(2)、根据乙区域的研究结果推测,甲区域可通过 调节机制恢复到乙区域的状态。当甲区域达到生态平衡,其具有的特征是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 。(3)、为了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构建生态学模型,探究岩龙虾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其数量的动态关系。仅基于模型(图2)分析,对处于B状态的岩龙虾种群进行捕捞时,为持续获得较大的岩龙虾产量,当年捕捞量应为 只;当年最大捕捞量不能超过 只,否则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岩龙虾种群的延续,原因是 。
-
20、在光下叶绿体中的C5能与CO2反应形成C3;当CO2/O2比值低时,C5也能与O2反应形成C2等化合物。C2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完成光呼吸过程。上述过程在叶绿体与线粒体中主要物质变化如图1。
光呼吸将已经同化的碳释放,且整体上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是 过程。(2)、与光呼吸不同,以葡萄糖为反应物的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是 和 。(3)、我国科学家将改变光呼吸的相关基因转入某种农作物野生型植株(WT),得到转基因株系1和2,测定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图3。图2中植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 和 (填生理过程)。7﹣10时株系1和2与WT净光合速率逐渐产生差异,原因是 。据图3中的数据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株系1的总光合速率,理由是 。(4)、结合上述结果分析,选择转基因株系1进行种植,产量可能更具优势,判断的依据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