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 B、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 C、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沿模板链的5’端向3’端移动 D、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精确的模板
  • 2、 活动小组为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选取实验材料代表相应的基团或化学键,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材料种类

    脱氧核糖

    磷酸基团

    代表化学键的小棒

    碱基

    A

    T

    C

    G

    数量(个)

    45

    45

    足量

    15

    10

    25

    15

    A、制成的双螺旋模型最多能含25个碱基对 B、制成的双螺旋模型最多能含59个氢键 C、制成的双螺旋模型最多能有422种碱基排列方式 D、该DNA片段中任意一个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相连
  • 3、 有关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整个模型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量相同 B、一条单链的序列是5’-T-A-C-G-3’,另一条单链为5’-A-T-G-C-3’ C、制作3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需要60个磷酸模型 D、DNA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而成
  • 4、 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B、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的蛋白质外壳与DNA分离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TMV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A的遗传物质
  • 5、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是全球几代科学家不断创新实验技术、不断修正完善实验结论的一个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通过实验发现加热杀死的S型菌DNA可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 B、艾弗里将加蛋白酶的S型菌提取液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观察到两种菌落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减法原理”,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赫尔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和离心技术,证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 6、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位于同源区段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不存在性别差异 C、若某病是由位于X非同源区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某男性出现XYY性染色体,一定是其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引起的
  • 7、 某果蝇的基因位置及染色体组成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XDXd B、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3对等位基因 C、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4个生殖细胞 D、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
  • 8、 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中绝大多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呈线性排列 B、受精卵中的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另一条来自父方 C、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 9、 下图是某生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甲的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甲、乙两图所示染色体单体数分别为8条和4条 C、图乙中A和A分离,可体现出基因分离定律 D、图乙所示染色体数和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
  • 10、 某同学观察一种蝗虫(2n=24)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后,提出有关减数分裂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若观察到染色单体的存在,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B、若能观察到四分体,则该细胞此时一定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若着丝粒向细胞两极移动,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12条,则该细胞一定是精细胞
  • 11、 小麦高茎对矮茎是显性,让杂种个体自交所得子代中的高茎随机传粉,所得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  )
    A、3∶1 B、1∶1 C、8∶1 D、9∶1
  • 12、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针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决定的”的假说 B、“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彩球应有两种组合类型,比例约为3∶1 C、孟德尔遗传定律普遍适用于果蝇、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D、孟德尔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
  • 13、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羊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相同环境下,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相同 C、杂交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D、纯合子的双亲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的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 14、某种由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S病)患者表现为行走不稳、眼球震颤,多在成年发病。甲乙两人均出现这些症状。遗传咨询发现,甲的家系不符合S病遗传系谱图的特征,而乙的家系符合。经检查确诊,甲不是S病患者,而乙是。

    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咨询中医生初步判断甲可能不是S病患者,而乙可能是该病患者,主要依据是 (填序号)。

    ①血型    ②家族病史    ③B超检测结果

    (2)、系谱图分析是遗传疾病诊断和优生的重要依据。如图1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中,一定不属于S病的是 (填序号),判断理由是 ;一定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是 (填序号)。

    (3)、提取患者乙及其亲属的DNA,对该病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电泳结果如图2(1是乙,2、3、4均为乙的亲属)。根据该电泳图 (填“能”或“不能”)确定2号和4号个体携带了致病基因,理由是 
    (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孕前干预是出生缺陷防治体系的重要环节。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也有可能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健康配子,再通过基因诊断和试管婴儿等技术,生育健康小孩。该类型疾病女性患者有可能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请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15、气孔是指植物叶表皮组织上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植物通过调节气孔大小,控制CO2进入和水分的散失,影响光合作用和含水量。科研工作者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研究并发现了相关环境因素调控气孔关闭的机理(图1)。已知ht1基因、rhc1基因各编码蛋白甲和乙中的一种,但对应关系未知。研究者利用野生型(wt)、ht1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h)、rhc1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r)和ht1/rhc1双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h/r),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保卫细胞液泡中的溶质转运到胞外,导致保卫细胞 (填“吸水”或“失水”),引起气孔关闭,进而使植物光合作用速率 (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2)、图2中的wt组和r组对比,说明高浓度CO2时rhc1基因产物 (填“促进”或“抑制”)气孔关闭。
    (3)、由图1可知,短暂干旱环境中,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上升,这对植物的积极意义是 
    (4)、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编码蛋白甲的基因是 (填“ht1”或“rhc1”)。
  • 16、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Bt毒蛋白,被棉铃虫吞食后活化,再与肠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插入细胞膜中,直接导致细胞膜穿孔,细胞内含物流出,直至细胞死亡。科学家将编码Bt毒蛋白的基因转入棉花植株,获得的转基因棉花能有效防控棉铃虫的危害。

    回答下列问题:

    (1)、Bt毒蛋白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 (填“细胞坏死”或“细胞凋亡”)。
    (2)、如果转基因棉花植株中Bt毒蛋白含量偏低,取食后的棉铃虫可通过激活肠干细胞分裂和 产生新的肠道细胞,修复损伤的肠道,由此导致杀虫效果下降。请据此提出一项可提高转基因棉花杀虫效果的改进思路:
    (3)、在Bt毒蛋白的长期选择作用下,种群中具有抗性的棉铃虫存活的可能原因是:肠道细胞表面受体蛋白的 或 发生变化,导致棉铃虫对Bt毒蛋白产生抗性。
    (4)、将Bt毒蛋白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混种,可以延缓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产生抗性,原因是 
  • 17、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物干扰的共同影响退化严重。高原鼢鼠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年栖息于地下。有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增大,鼠丘密度增加,样地内植物物种数明显增多,鼠丘间原优势种在群落中占比减少,其他杂草的占比逐渐增加。

    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2)、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  , 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
    (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 。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 (填序号)。

    ①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

    ②群落结构不变,物种丰富度增加

    ③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物种丰富度减少

    ④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增加

    (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  , 其原理是 
    (5)、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 等生物因素的影响(回答一点即可)。
  • 18、不同品种烟草在受到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后症状不同。研究者发现品种甲受TMV侵染后表现为无症状(非敏感型),而品种乙则表现为感病(敏感型)。甲与乙杂交,F1均为敏感型;F1与甲回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3:1。对决定该性状的N基因测序发现,甲的N基因相较于乙的缺失了2个碱基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F1自交所得的F2中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的植株之比为13:3 C、发生在N基因上的2个碱基对的缺失不影响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 D、用DNA酶处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然后导入到正常乙植株中,该植株表现为感病
  • 19、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锤丝;DNA分子的重组模拟实验(实验三)中可利用剪刀、订书钉和写有DNA序列的纸条等模拟DNA分子重组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模拟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中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 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 C、实验三中用订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D、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20、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有两条链,一条是模板链(指导mRNA合成),其互补链是编码链。若编码链的一段序列为5'﹣ATG﹣3' , 则该序列所对应的反密码子是(      )
    A、5'﹣CAU﹣3' B、5'﹣UAC﹣3' C、5'﹣TAC﹣3' D、5'﹣AUG﹣3'
上一页 569 570 571 572 5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