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古徽州有许多美食深受人们喜爱,如徽州毛豆腐、灵山酒酿、臭鳜鱼、徽州臭豆腐等。制作臭豆腐时需要将豆腐浸入含有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卤汁中发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卤汁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相互独立,没有种间关系 B、制作臭豆腐时,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C、徽州毛豆腐中的毛霉、曲霉产生的蛋白酶能促进大豆蛋白质、脂肪分解,丰富营养成分 D、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和二氧化碳,需定期排气
-
2、甜米酒又称酒酿,多以糯米为原料拌入酒曲发酵而成。传统家庭手工制作,产品品质不稳定,容易酸败,下面是工业化生产米酒的流程,其中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性状优良的酵母菌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B、发酵时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以免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物的形成 C、酵母菌的繁殖在主发酵阶段完成,而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D、罐装、封口、杀菌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若时间过长,产品会腐败变酸
-
3、瘤胃是牛、羊等反刍动物具有的特殊的器官,其中的微生物多为厌氧菌,接触空气后会死亡。已知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对瘤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盛有水或者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巴氏消毒法进行除菌处理 B、为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甲、乙、丙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营养成分 C、通过向乙和丁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定和计数 D、在甲、乙、丙、丁的培养基表面加入一层无菌石蜡能有效获得目标菌落
-
4、“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生态工程模式,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为“海绵城市”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海绵城市中的湿地可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海绵城市建设须考虑城市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C、海绵城市可提高新型城镇质量,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体现了协调原理 D、我国的生态工程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
5、DDT是有机氯类杀虫剂。为20世纪上半叶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DDT能在动物脂肪细胞中积累,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下表为某一水域DDT在不同水生动物体内的富集情况,生物富集系数是指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浓度与水体中该有毒物质浓度的比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水生动物
浮游动物
腹足纲动物
贻贝
牡蛎
鱼类
生物富集系数
2.84
0.54
1.71
1.52
26.95
A、鱼类体内的脂肪细胞中的DDT含量最高 B、表格中的生物均存在生物富集现象 C、牡蛎体内可能缺乏分解DDT的酶,使其出现富集现象 D、减少有机氯类杀虫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富集现象 -
6、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的优势物种死亡,从而林冠层形成空隙的现象。生态学家Runkle和Barden对林窗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影响林窗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老龄树死亡形成朽木,不久之后会形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B、林窗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在林窗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影响林窗植物丰富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林窗面积和临近区域植物的丰富度
-
7、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灰喜鹊”。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D+F表示 C、松毛虫和灰喜鹊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B×100%表示 D、若灰喜鹊数量下降,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
8、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物种,它们的生态位总是有一定的差别。如图表示运用食物资源利用曲线来表示不同物种生态位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的差别是在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的作用下形成的 B、生态位就是指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及占用资源的情况 C、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a和c的生态位关系可能向b进化 D、生态位的形成是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
9、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常绿灌木岩蔷薇,在其种子成熟时,枝叶里挥发性精油的储量增加,在骄阳照射且气温超32℃时,岩蔷薇就会自燃,与其一起生长的植物甚至周边大量植物将无一幸免,而其带有防火外壳的种子全部掉到灰烬中。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与岩蔷薇一起生存的植物多数存在互利共生或原始合作关系 B、在岩蔷薇引发燃烧的区域中再次出现各种生物属于次生演替 C、岩蔷薇种群生态位是长期与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D、夏季干旱区域因为自燃使岩蔷薇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可能相对较少
-
10、细叶西伯利亚蓼是高原湖泊湿地的典型物种,也是该群落的重要优势种,对盐碱地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和改善能力。研究人员发现某高原湖泊上群落出现逆向演替的现象,其演替模式为:细叶西伯利亚蓼群系→细叶西伯利亚蓼→苔草→嵩草群系→水麦冬+苔草+嵩草群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细叶西伯利亚蓼群落没有垂直分层的现象 B、苔草对环境资源的竞争能力比细叶西伯利亚蓼强 C、随着上述演替的进行,群落的遗传和物种多样性降低 D、上述演替结果说明该高原湖泊的土壤状况得到了改善
-
11、某农户承包池塘养殖螃蟹致富,螃蟹的 y 值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y值为的比值)
A、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B、(K值 -种群数量)/K 值越小,密度制约因素作用越强 C、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 S3点对应的时刻捕捞 D、种群的年龄组成在S2点时是增长型,在S4点时是衰退型 -
12、某兴趣小组分别对三个不同温度下,等体积培养液中某单细胞藻类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调查,其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常采用样方法对该藻类密度进行调查 B、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的边缘后便可进行统计 C、环境温度在20℃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数量呈现J形增长 D、该种群在35℃时的K值低于25℃,可能是持续高温不利于该藻类的繁殖
-
13、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会影响种群的大小,如图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K表示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在K/2时种群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最快 C、在达到K值之前种群的年龄结构呈增长型 D、该种群的增长率先升高后降低
-
14、种群是一个有一定特征、能自我调节的、动态变化和发展的有机体。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是所有的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这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C、理想条件下形成的“J”形曲线的增长速率逐渐变大,而增长率保持不变 D、种群内个体的死亡不利于保持物种的延续和遗传多样性
-
15、下图1是某生物DNA分子局部结构的平面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④的全称是 , 图中数字代表的物质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2)、据图1分析,β链上碱基序列为:5'--3'。不同的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其主要原因是。(3)、某学习小组甲、乙同学欲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甲同学制作的模型α链上A、T、C、G数分别为4、3、6、8,乙同学制作的模型α链上A、T、C、G数分别为5、5、4、7。甲同学制作好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后,将其连接成α链,需连接物个;最后甲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稳定性(填“>”或“<”)乙同学制作的。(4)、探究DNA的复制过程时常用同位素标记法和技术。若用15N标记的某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两次,则含14N的DNA分子在所有子代DNA中所占比例为;若用上述方法将复制三次后的DNA进行分离,则其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和比例是下图2中的(填数字)。
-
16、茄子有红茄、白茄两种类型,红茄中存在深红色、红色、浅红色三种类型,为探究茄子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选择甲种白茄与乙种白茄杂交,F1均为红茄,F1自交所得F2中红茄与白茄的比例为9:7,红茄中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的比例为1:4:4.回答下列问题:(1)、若控制茄子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为A/a 与 D/d, 则 A/a与D/d位于(填“一”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2)、若已知乙种白茄基因型为AAdd,则甲种白茄的基因型为 , F2白茄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是。(3)、根据F2中红茄中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的比例为1:4:4,可推测控制红茄的2对等位基因存在累加效应,其中浅红色茄的基因型最可能为。选择F2中的一株红色类型植株测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4)、科学家利用原理将细菌的抗虫基因转入到茄子植物细胞中,并最终获得了具有抗虫性状的转基因茄子。转基因细胞能培育出转基因茄子植株,这说明。
-
17、下图1是某生物DNA分子局部结构的平面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④的全称是 , 图中数字代表的物质交替排列构成了 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2)、据图1 分析,β链上碱基序列为: 5´- TGAC -3´。不同的DNA 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其主要原因是。(3)、某学习小组甲、乙同学欲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甲同学制作的模型α链上A、T、C、G数分别为4、3、6、8,乙同学制作的模型α链上A、T、C、G数分别为5、5、4、7.甲同学制作好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后,将其连接成α链,需连接物个;最后甲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稳定性(填“>”或“<”)乙同学制作的。(4)、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时常用同位素标记法和技术。若用15N标记的某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两次,则含14N 的DNA分子在所有子代DNA 中所占比例为;若用上述方法将复制三次后的DNA进行分离,则其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和比例是下图2中的(填数字)。
-
18、植物工厂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可在设施内通过高精度人工控制光照、温度、CO2浓度等因素实现作物增产的高效农业系统。生菜是植物工厂培养的常见速生蔬菜之一,为提高经济效应,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红蓝光(LED灯)交替照射对生菜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光照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R/B (5min)
6.6
0.78
494
R/B (30min)
8.1
0.98
455
R/B (60min)
7.7
0.83
462
RB
7.1
0.56
523
(注:R 表示红光,B 表示蓝光;R/B (5min)表示先用红光照射 5 分钟,再用蓝光照射5分钟,红蓝光交替照射,其他以此类推;RB 表示红蓝光同时照射,作为对照。)回答下列问题:
(1)、为测定不同处理下生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用试剂提取光合色素后再利用一定的技术测定吸光率,经计算得到实验结果。提取时,还需要加入以防止叶绿素在研磨过程中受到破坏。(2)、实验中,科研人员选用红蓝光组合的LED灯培植生菜的原因是。据表分析,30min和60min红蓝光交替照射能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含量,使更多的光能转化为储存在中的化学能,这促进了碳反应中的过程;其中处理组的增产效果更好。除了红蓝光交替照射外,在光照方面还可以通过采取(写出 1点)措施提高生菜的产量。(3)、植物工厂在控制光照条件的同时,适当提高CO2浓度能进一步提高生菜产量。生菜吸收的CO2转变为有机物的途径称为循环,其产物可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 , 并运到植物体其他部位供细胞利用。 -
19、某基因型为AaBbXDY 的雄果蝇(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染色体数目变异(未发生其他变异)。该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细胞M和N均无同源染色体,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B、若N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XDXD , 则M的基因型不可能为Y C、细胞N为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2套遗传信息 D、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可能产生含有0条或1条或2条X染色体的精子
-
20、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该病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Ⅱ-2 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若 Ⅱ-1 再次怀孕,可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来检测胎儿是否患病 C、若 Ⅲ-2 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患该病女儿的概率是1/2 D、若Ⅲ-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可能是其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