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同学在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像可知,该实验是将____(选填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2)、曲线上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2、为确定钯(Pd)、铜(Cu)铂(Pt)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图实验,发现铂的表面没有现象,铜的表面有固体覆盖,根据实验现象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Pd> Cu> Pt B、Pd> Pt> Cu C、Pt> Pd> Cu D、Cu> Pd> Pt
  • 3、某校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分别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甲:利用酚酞试液鉴别 Na2CO3、NaCl 和稀硫酸三种溶液;

    乙: 利用 CO2气体鉴别 NaOH、 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

    丙: 利用稀硫酸鉴别 KOH、Na2CO3和 BaCl2三种溶液;

    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将 HCl、CaCl2、Na2CO3、NaCl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 C、只有甲、乙和丙 D、甲、乙、丙和丁都可以
  • 4、用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对比反应放出热量比对比化学反应速率更具科学性。科学小组同学用三套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金属

    起始温度/℃

    反应过程中的最高温度/℃

    Zn

    20

    46

    Mg

    20

    60

    Fe

    20

    23

    A、应保持金属的形状、质量和酸的体积、浓度等变量相同 B、试管中有气泡放出,溶液最终均为无色 C、长颈漏斗可缓冲瓶内压强,以防塞子松动 D、实验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Mg>Zn>Fe
  • 5、如图是用U 形管改进后的创新实验装置,同时取下U形管两端的橡胶塞,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时,右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快 B、将CO2换成CO,实验现象一样 C、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滴加酚酞都会变红 D、该装置可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6、 N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难溶于水,它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现要收集一瓶NO气体,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D、向下排空气法
  • 7、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21世纪,我国被公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氢燃料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从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 D、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 8、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对文献内容解释错误的是 ( )
    A、《梦溪笔谈》:“熬胆矾 (含CuSO4)铁釜,久之易化为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B、《吕氏春秋》:“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铜锡合金的硬度比铜、锡小 C、《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D、《天工开物》:“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金的延展性强
  • 9、生物检索表常用于鉴定生物的种类。小金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硫酸4种溶液的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a溶液呈酸性        2

    1b△               3

    2a与BaCl2反应有沉淀…甲

    2b与BaCl2反应无沉淀…乙

    3a与CO2反应有沉淀…丙

    3b与CO2反应无现象…氢氧化钠

    A、甲表示盐酸 B、乙表示硫酸 C、丙表示硫酸 D、“△”代表的溶液呈碱性
  • 10、实验操作正确而规范是学习科学的基本要求,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稀释浓硫酸 B、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C、液体倒至试管内 D、测溶液的 pH
  • 11、南京大学课题组研制出ZnGa2O4催化材料,实现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下列有关ZnGa2O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Ga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含有2个氧分子 C、ZnGa2O4属于盐类 D、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 12、许多物质都有体现其性质的俗名。下列物质与括号中的俗名相一致的是( )
    A、Na2CO3(小苏打) B、NaCl (纯碱) C、FeO(铁锈) D、Ca(OH)2(消石灰)
  • 13、完成符合条件的光路图。
    (1)、如图所示,画出光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2)、如图,用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画出表示电线对电灯6 N 的拉力的图示。

  • 14、2019年10月10日,江苏无锡发生了高架桥侧翻事故,高架桥掉落压住了3辆小车,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请根据相关力学知识回答问题:
    (1)、高架掉落是因为它受到重力作用,它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重力的方向是
    (2)、事故中3辆被压小车,都发生了严重的形变,是因为力可以使
    (3)、小车行驶中,遇到突发事件,踩下刹车后车内司机和乘客身体前倾,是因为
  • 15、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鼓膜接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然后通过外耳道传到内耳,刺激[8]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到形成听觉。
    (2)、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我们需要养成科学的用耳习惯: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症,要及时就医,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 16、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铝块和木块的外形相同,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铝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滑轮的摩擦)

    (1)、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铝块沿水平方向做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F1为1.6N。
    (2)、图乙中,放在木板上的铝块和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测力计的读数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3)、请你判断: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甲中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 17、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南南选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①在水平面上依次铺上毛巾、棉布、塑料板;②将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下滑至斜面底端,并继续滑行;③用数据传感器采集在 3 次实验中,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下滑至斜面底端,并继续滑行至静止时小车速度大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滑行至斜面底端时所需的时间均为t0,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请回答:

    (1)、由步骤②的信息可知,小车从同一高度静止下滑,每次到达斜面底部时的速度是的(选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
    (2)、从实验数据中,南南通过观察来比较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大小。
    (3)、若在平面上换上一种材料,使小车在其上运动时所受阻力为 0,则小车从斜面底端开始运动过程中速度将是怎样的?请在乙图中画出小车从斜面底部开始其速度 ν 随时间t 的变化图像。
  • 18、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如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 19、汽车抬头显示(如图甲所示)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该系统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仪表盘上的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

    (1)、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2)、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3)、汽车平视显示系统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填“厚度”或“透明度”)。
    (4)、为避免成的像出现重影,厂方对前挡风玻璃进行了改造,应选用图中____(填字母)图所示的玻璃。
    A、厚度均匀 B、上厚下薄 C、上薄下厚
  • 20、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每个重为20N。

    (1)、如图甲所示,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2)、如图乙所示,若将A、B木块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2的大小是N,此时A对B的推力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